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研修班行草書班學習隨感

研修班行草書班學習隨感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pp958

研修班行草書班學習隨感 標籤: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追本溯源回晉唐

  --中國書協西部書界新秀系列研修班行草書班學習隨感

  李維君

  為了平衡中國書法發展現狀的東西部差距,推動西部書法事業發展的步伐,培養西部書法拔尖人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張海主席傾情全額贊助的中國書協西部書界新秀系列研修班行草書班,於2012年5月14日至6月10日在河南省偃師市張海書法藝術館舉行,我受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的推薦,與來自西部十二省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65位書界新秀一道參加了為期一月的培訓。此培訓班可謂領導重視、師資雄厚、規格高超、意義深遠,中國書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陳洪武先生一月內兩次來河南參加開班和結業典禮,並做了語重心長的開班講話和熱情洋溢的結業總結,張海主席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參加了結業典禮,並親自為每位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寄予大家厚望。分別由洪厚甜、陳海良、陳忠康、於鍾華、西中文等在當今書法教育、書法創作、書學研究方面處於前沿領域的書家擔綱教學,每位老師一周的教學時間,白天晚上都安排課程,時間安排緊湊,課程設置合理,先後開設了顏真卿行書系列、草書系列、二王行草書系列、書法理論、詩詞創作等課程,技法講授與臨習示範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臨創方法齊推進,學習實踐和文化考察互照應,聆聽了各位老師最前沿的書法理論,近距離觀看了目前最具創作實力書家的臨帖和創作方法,親身體會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悠遠歷史。現就諸位老師之書學觀點做一歸納總結,將其共性與個性做一梳理,並對中原文化的考察感悟做一陳述。

  一、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已發展成為一門學科,不管是專業還是業餘學習,都要有專業的精神和方法。旅法藝術家熊秉明在他的著作《中國書法理論體系》中提出,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書法。本此授課的幾位老師都是在書法藝術領域取得巨大成績的書家,親身領悟到書法藝術之深奧。洪厚甜老師講,但凡歷史上有成就的書家,都沒有停留在書法的技術層面上,而是對古典法帖精神層面的東西進行理解深化。陳忠康老師也講,學習書法,不但要有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還要有方方面面的條件,技術層面都是低級的,最後還是靠文化修養,讀書不是背幾首唐詩宋詞,而是讀書明理,要有一種人文的理想,三分寫字、七分修為。書法藝術的學習已經非常專業化了,本次授課的四位老師(這裡暫不關注西中文老師,因為他是研究書法理論的教授,僅上了兩節詩詞創作課。),洪厚甜老師早年跟張海主席學習書法,后又先後拜師陳振濂先生和何應輝先生,從事專業的書法學習,陳忠康老師、陳海良老師、於鍾華老師都是畢業於專業藝術院校書法專業的高材生,從書法本科一直到書學博士,接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陳忠康老師講,一個成功的書家應該走過一個什麼樣的路呢?每個人一定要有一種專業的精神,一定要有一種學術的精神,取法乎高,得乎其中,寫字不一定要太聰明的人,寫字的人要“笨一點”,要下死功夫,寫到一定程度要跟古人比,真愛好是一天離不開書法,滿腦子都是書法,晚上做夢也是書法。學習書法既快樂又痛苦,好像時刻有個繭子把自己縛住,起初階段隨便寫一下會很舒服,進入專業階段后就會很痛苦。陳海良老師講,學習書法一定要有研究性質的學習,他本人是唯技法派,一定要技術領先,技術不僅僅是筆法,還有墨法、章法等,書法藝術要用大量的時間去練、練、練,不是職業的是練不好的。洪厚甜老師講,學習書法的人要善於不斷地學習,不斷的追問,誰為我們推開下一個窗戶,基本的途徑有兩條,一是拜師,要找名師,即明師,明明白白的老師,時刻清醒,向誰學?學什麼?怎麼學?二是交遊,不斷擴展你交往的圈子,提高你交往的層次,最好是跨界交流,了解不同藝術領域的審美趨向,自學就等於自殺,跟大師學才能成功。其實講的也是專業化的學習。我們目前許多書法研習者僅僅是一個業餘書法愛好者,平均每天研習書法的時間還不到兩小時,這怎麼能與人家專業學習者比呢?

  二、臨帖入古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臨帖的準度和深度決定書法學習的高度。臨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臨帖的認識、臨帖的方法、臨帖的深度、臨帖的目的、臨帖的作用等,好多人是一頭霧水。這次培訓班的老師都非常強調臨帖的重要性,不但用大量時間講授臨帖的方法,還給大家親自示範。雖然這次參加培訓的學員不乏蘭亭獎得主、多次入展國展的作者,但在老師眼裡,大家都還沒過臨帖這一關。洪老師說,書法學習的第一個核心是對經典的研究,對古人優秀範本的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洪老師認為,線和線的空間關係是書法藝術的核心內容。所以洪老師講,臨帖的時候,眼睛里是沒有漢字的,只有毛筆的線條、力量感的表達,臨帖的心理狀況是從字帖到紙的過程,什麼樣的臨帖讓我們得到的信息量最大呢?人的參與,要用我們的眼光去感悟古人寫字的心理狀態、方法、思維方式等。臨摹要解決兩個方面,追問六個問題,一是怎麼起筆、行筆、收筆,二是在哪裡起筆、行筆、收筆,只要一行筆就決定了線條的空間存在,臨帖不是簡單的對形態的模仿,要追尋跟古人最接近的書寫狀態。陳忠康老師直接說,學習書法最好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唐人,把自己的思維、心境調整到跟古人相同,包括價值觀。他說,臨地像、臨地準是最高標準,意臨是騙人的,辯證的說每個人都是意臨,不可能是複印機。往往自己以為很像的時候,其實還是有許多差距,人的眼睛的觀察是有些盲點的,並且手部神經能否跟上,肌肉也是有記憶的,不經過強化訓練是不會有記憶的,晉唐的書法是需要很縝密的運動。陳海良老師是南京藝術學院書法專業畢業的,也是學院派模式培養出來的高手,他說,但凡在書界走出來的人都是臨帖能力非常強的人,意臨那是胡扯。於鍾華老師是陳振濂先生的高足,曾作陳先生秘書十餘年,更注重臨帖,他曾創立魔鬼訓練營書法培訓班,專門解決臨帖的問題。

  至於怎樣去臨帖,幾位老師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摳,一筆一劃的對照臨,先求其形,后求其神。訓練的方式一改我們通常的通臨、抄帖的習慣,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反覆強化訓練,積少成多。只有把每個字的問題解決了,方可通臨、背臨。忠康老師在當今有着“複製古人”的美譽,他對臨帖的要求甚至達到苛刻的程度,連一個小牽絲都不放過,他認為臨帖的準度和深度是衡量一個書家高度的唯一標準,歷史上開宗立派的書家都是非常精準的吸收了前人的筆法之後才做出改造的。他說,好多人把字帖臨到一定程度就深入不下去了,造成了視覺疲勞,覺得沒什麼可學的了,我們要對每個字帖常學常新,要克服不斷換帖的毛病。他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訓練一雙純正之眼,大家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純,寫的字看不出來出處,要做到無一筆無來處,肢解式的臨摹很重要,大幅度地一遍一遍的抄寫是沒有用的。他認為,塗塗改改是個很好的習慣,着魔每一個點畫,要看你來電的字,每天都要在新鮮的感覺狀態下去寫字,不妨可以死記硬背一點,每天消化一點,書法最怕被動臨摹,每天練習一個小時是永遠練不出來的,最低極限是每天四小時以上,生活刻板的人也練不出字來,要有性情,人最興奮的時候創作的靈感就來了,有感覺的狀態下寫字就是記憶,人的記憶是需要喚醒的,先寫正一點的字,再寫草一點的字,可先做局部練習,再做總體練習,不能通篇臨,不能抄帖,每天堅持,一倆月下來肯定有大的突破。要老老實實的方法,不要花拳繡腿,學點流行趣味,不要信筆亂寫,要下筆有由,他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不足,愛面子和虛榮是最大的障礙,要自我反思,要虛懷若谷。現在好多人的大趣味都基本一致,就是鋼筆字的毛筆化,抱住一個古人一直走下去,就是名家。厚甜老師給我們訓練顏真卿《祭侄稿》時用了一種方法,大家感覺很有效果。他選擇了字帖里最能代表顏氏行書特點的兩行字,要求我們做三個練習,一是弱化練習,要求大家用比較平和的筆調把這兩行字臨習二十遍,弱化顏體的特點,但必須是《祭侄稿》的筆調;二是做一個強化練習,把顏氏行書的特點誇張,比如顏氏行書的線條張力、墨色變化、篆籀筆法等特點進行誇大處理,練習二十遍,體驗顏氏行書的特點;三是按原帖原汁原味的臨習二十遍,三個練習做完,選出每一次最好的一張,全班進行交流。這樣的強化訓練對把握《祭侄稿》的特點有很有效的作用。忠康老師也講,臨帖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先把部分自己不會的筆畫練習上百次,先注意一個問題,為什麼學院派解決問題快,就是反覆解決問題,重複練習,這就是方法,這就是捷徑。臨摹不準是觀察力有障礙,好多人只盯着墨的東西,中國人講計白當黑,要注意字的軸線、外接圓、外廓線、邊廓線、字外空間、字內空間等。

  關於臨帖的作用,幾位老師都講,臨摹是為了創作,忠康老師認為,臨帖臨的好,但沒有記憶,沒有背下來是很悲哀的事情,從臨摹到創作,應該是從創作到臨摹,臨摹是為了創作,這才是真正書法的標準。他還提倡大家背一本《晉唐二王書系字典》,深刻記憶每個字的字形,便於創作之用。沙孟海先生曾講,臨摹就是存錢,創作就象花錢。

  三、晉唐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之源,只有追本溯源才能找到自己學習書法的門徑。印宗秦漢,書歸晉唐,這次培訓真正理解了晉唐書法乃中國書法之源,幾位老師的觀點如出一轍,就連崇尚碑學的洪厚甜老師也認為:要認識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獻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核心地位,“二王”是中國書法成熟的表現,“大王”就是被漢魏文化熏染出來的書家,他 “書聖”地位的高度,可以支撐中國書法的所有領域,任何遊離於這個集體之外的人都會被中國書法所淘汰。忠康老師、於鍾華老師都講了關於書法正本清源的問題,他們認為,科學的發展是日新月異,但人文領域的學科不一定就是越往後越發達,而有些學科反而越是發展越衰微,比如思想史,多少年來人們沒有超越老子、孔子。書法藝術更是表現明顯,篆書沒人寫過秦代,隸書沒人寫過漢代,楷書沒人寫過唐人,草書誰能超過張芝、張旭、懷素,行書更是沒人超過“二王”,所以書法藝術的發展是一部人們不斷追根溯源的歷史,好像歷史的車輪向迴轉。海良老師也講,宋元以來,古法盡失。清代的華琳曾講,唐后無書,幾位老師都認為,我們不能超越晉唐,還不如我們回到晉唐。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晉唐文化,掌握了晉唐筆法,從晉唐哪一家入手都是正道,吃透一家后研習宋元以來的任何一家就會駕輕就熟,現在有些人直接研習宋元以來書家,就是取法乎下,路子不正,毛病百出。陸儼少曾講,學藝術的第一口奶很重要。忠康老師一再強調,每一個藝術門類都有它的共性和個性,我們要先求共性再求個性,學晉唐的字不會有毛病,它包括書法藝術最核心的技法。不能學瘋子寫的字,也不能學寒酸字。說的就是不能臨習明清以來有些書家的字,可以去欣賞,但不能做為初學範本。

  四、書法藝術必須技術性與文化性並重,最高境界是綜合文化學養的情感表達。書法的技術性和文化性是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去年龍開勝先生在《書法報》發表的文章《書法是文化的更是技術的》一文引起一時熱論,從當下的一些展覽來看,好像書法是純技術的技法、設計比賽,看不出什麼文化元素,但書法藝術的本真是它的文化性,幾位老師不約而同的強調了書法藝術文化性和性情表達的根本特性。厚甜老師說,玩書法玩的是高貴的文化,高貴的人才能玩高貴的文化,練書法就是煉人生,修鍊技術的同時要修鍊人,要有敬畏之心,從點滴開始,注重修為,把自己的生命狀態調整到一個高境界。忠康老師也講,練字過程就是人生改變的過程,中國書法講究的是藝術為人生服務,做人做到什麼層次,字就寫到什麼層次。每一個練習書法的人都要練就讀書的習慣和能力,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成為書法家,不會讀書的人絕對成不了書法家,最多是個寫字匠,讀書去俗。於鍾華老師幾乎每節課都要舉例闡述做人與學書的關係,他用十幾年來作陳振濂老師的弟子、秘書的親身體驗,講述做人、做學問、練書法的關係,他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時代,有的人入了幾次展、獲了幾次獎就飄飄然了,出名的早,說明危險期提前到來了。忠康、海良老師也多次講,在北京,最大的問題就是怎樣使自己靜下來。他們幾位都認為,書法創作離不開人的參與,也就是情感的參與,海良老師講授草書,更注重創作中情感的宣洩,人生墜地,便為情使,大草書一直要宣洩情感,他認為書法比的不是技術,而是想象力,一幅好的作品體現的是你的人格,如其學、如其人。沒有精準的技術,不能準確的表達書家的情感,但只有技術,沒有文化僅僅是個寫字匠而已。

  我要特別闡述的是於鍾華博士對晉唐古法研究成果的講述,使各位學員眼前一亮,他認為,自唐以後,中國書法的歷史就是一部追尋古法的歷史,宋元以來,古法盡失,那麼,真正的古法是什麼呢?人們都在追尋,曾今出現了米芾、趙孟睢⒍洳⑼躅臁捉兜缺冉轄詠跏媳史ǖ氖榧遙嵌濟揮械玫秸嬲慕乒歐āS誒鮮θ銜票史ㄊ鞘榧以詼院鶴稚竺廊鮮兜幕∩希浞址⒒尤說鬧竿笤碩δ芎兔試碩媛傻淖勻皇樾矗擻孟執隊凹際踅岸王”系列法帖進行放大分析,並用束毫、鋪毫、正鋒、側鋒等方法給大家做了示範,運用這種方法臨習王氏系列行草書,大家都感到的確容易上手,但有的學員認為這樣寫出來的線條雖然比較靈動、可比較單薄,是不是真的晉唐筆法還有待商榷。鍾華老師是書法學碩士,哲學博士,對古文字學頗有研究,他用哲學的思維解析古典書法,尋找晉唐古法頗有新意,尤其是他總結出的晉唐古法的許多結字、布白、章法的特點,形象生動,便於理解記憶,比如他總結的字形結構中的射孔玲瓏、如川之泓、一脈相承等;他從文字學的角度探測書法藝術的本源,也很有見地,頗具啟發意義。可每一種新思想的出現總會引起諸多的討論、甚至反駁,但真理越辯越明,我們期待書法藝術的研習呈現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每周末是外出考察,培訓班的負責老師張國朝先生是張海主席的秘書,熟諳書藝之道,設計安排的參觀路線可謂用心良苦、每個景點都與書法藝術有暗合之處,我們先後參觀了洛陽博物館、王鐸故里、中國文字博物館、古殷墟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河洛(黃河、洛河)交匯處、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發源地等文化景點,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悠遠深邃的書藝之道契合在一片片甲骨之上,蘊涵在一件件鐘鼎之中,王鐸董其昌的件件真跡散發著歷史的幽香,使我們留連忘返。在國朝老師的家鄉陳家溝的考察,大家印象頗深,在觀看難得一見的陳氏太極傳人表演的太極拳時,國朝老師一再強調太極拳與書法有好多的契合境界,通過觀察其剛柔相濟、連貫柔美的拳術,真是與書法藝術的運筆有天然的契合。尤其是太極園裡修建的三道石門上面書寫的三幅對聯,表達的是練習太極的三境界,但它是與書法研習的三個層次完全相通,一曰招熟,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二曰懂勁,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三曰神明,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成妙手。這難道不是書法臨習的三個境界嗎?首先要懂技法,技法要熟練,其次是要把線條寫出力感,最後是達到神韻流暢、表情達意之境界。好多學員都悟到了這種神妙,紛紛拍照記錄。

  偃師的一月是難忘的一月,偃師的一月是快樂並痛苦着的一月,快樂的是遨遊在書法藝術的海洋、聆聽着頂級專家的講授、如久旱逢甘霖、似醍醐之灌頂,感悟着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享受着其中無盡的樂趣;痛苦的是悟對古代賢哲,面對當今高人,頓覺自己知識之匱乏、書藝之淺薄,書法藝術之高深莫測,無法登其堂奧,聽諸師之講授,才摸得半點門徑,時有書藝之難,難於上青天之嘆,急躁漂浮之心如影隨形。又捫心自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幸找到習書之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終會漸入佳境。

您正在瀏覽: 研修班行草書班學習隨感
網友評論
研修班行草書班學習隨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