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登驪山(散文)

登驪山(散文)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得得9

  登驪山(散文)

  石鑒明

  “驪山晚照”乃關中八景之一。聞名於世的華清池就位於驪山腳下。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的故事發生在華清池的五間廳。因而去西安,除了登大雁塔,看碑林,觀博物館,去半坡村,過灞橋,上始皇陵,睹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馬俑外,華清池是必定要去的,驪山是不可不登的。

  驪山位於西安市臨潼縣境內,屬秦嶺支脈,海拔1200多米。據說,此山的形狀很像一匹青色的駿馬,古人稱青色的駿馬為“驪”,此為“驪山”得名說法之一。又說,商朝時,這裡是驪戎國的所在地,故名“驪山”。不管怎麼說,驪山確實景色秀麗。那天下午5時,我們匆匆忙忙走進華清池,老天特地照顧我們,夕陽居然從雲霧中鑽了出來,晚霞把驪山映照得格外壯美。我們有幸目睹了“驪山晚照”。那蒼翠欲滴的森林與色彩艷麗的樓閣和現代化的索道交相輝映,熱氣騰騰的溫泉與碧綠碧綠的池水相互媲美賽趣。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歷史與現實構成了無比壯麗的畫卷。可惜的是“驪山晚照”雖好看,但我怎麼也看不出驪山駿馬的雄姿。當年,杜甫經過驪山下的華清池留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說實話,游華清池,那些皇帝老倌和貴妃娘娘沐浴享樂的什麼“九龍湯”、“蓮花湯”、“海棠湯”對我們這些老百姓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因而看一看沒有多大意思。不過從這些歷史遺迹中我們也看到了封建統治者的奢華和樂極必反,樂極生悲的下場。人民江山歸人民,人民江山人民坐,歷史終究走到了這一天,周王、秦皇、漢武、唐明皇以及後來的慈禧都已成為過往煙雲。如今的華清池,人民群眾盡可參觀遊覽。給上壹元錢,可用溫泉洗洗手、漱漱口,甚至打上一瓶溫泉水在車上慢慢飲。還可花上幾十元洗洗溫泉浴,不過要有時間和金錢,看來30元一張的門票和幾十元一張的浴票對我們這些工薪者來說還貴了一些。購門票時就咬緊了牙關,有一點豁出去了的味道,哪裡還敢洗溫泉浴喲!還是忍忍為妙,留點遺憾也好。在回西安的路上,司機告訴我們驪山索道值得去坐坐,烽火台該去看看,我信以為真。

  第二天上午,我們一家三口又乘車來到驪山腳下,購上索道票,誓要登一回驪山,隨着纜車緩緩上升,我們的心情由緊張到慢慢放鬆。從山腳到山腰直到山頂,我們由晴天走進了雲霧之中,到處濕漉漉的,滿目森林。順道而上,除了一個老母殿和幾位道士外,就是幾個冷清清的小貨攤,偶爾有幾位遊客。問老鄉烽火台在什麼地方,告知起碼還得走半個多小時的山路。我們便有些心灰意懶,甚至有點覺得上當了。好在女兒好奇,且決心大,有點不達目的地誓不下山的味道,我們便硬着頭皮一步一步向烽火台登去。穿過密密的森林,沿着陡峭的石梯,七彎八拐,來到山脊處,向下看,去雲遮霧繞,看不見底;向上望,雜樹叢生,山道彎彎,沒有盡頭。只聞鳥叫,不見人影,我們難免有些驚恐,全都累得大汗淋淋。路邊的狗尾草、山花和窩牛給女兒增添了不少樂趣,她一邊走一邊玩,自然給我們大人多少增加了些愉悅之情。“攻城不怕堅,攻書不畏難”,我忽然想起葉帥的詩句,並擅將后一句改為“登山不畏難”,來激勵自己與家人。我們終於登上驪山烽火台。那兒立有一碑:“西周烽火台”幾個大字赫然在目。再看背面文字說明,據傳“狼煙一笑”、“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寵妃褒姒入宮之後,成天悶悶不樂,難得一笑,周幽王為討這位絕色佳人歡心,想盡辦法都無濟於事。於是謀士獻策,何不點燃驪山烽火台上的報警狼煙,讓其開心。周幽王准奏,狼煙點燃,煙霧直衝雲霄(據說火中加有干狼糞,煙霧升得特高),駐守邊關的四面八方的將士以為京城有事,便紛紛應召回京。褒姒見狼煙升起引回這麼多將士,果然笑了起來。這樣一而再,再二三,整得將士們疲於奔命,人困馬乏,根本不信烽火台信號了。後來,敵人果真來犯,周幽王被犬戎殺死於驪山,西周王朝宣告滅亡。“狼煙一笑”,得如此下場,真是罪有應得,活該,活該!這使我想起了小時候聽的“狼來了”的故事。上述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君王身上,一個發生在小孩身上,但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撒謊要倒霉,失信於民要遭難。這大概是我登驪山的最大收穫與感悟。此時才覺得登上驪山,不虛此行。

  登上重建的碉樓似的驪山西周烽火台,極目遠眺,但見群山巍峨,如詩如畫;俯視八百里秦川,江河縱橫,城鎮片片,星羅棋布,盡收眼底。古時的驪山與今日的驪山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江山依舊,但卻物是人非,中國社會已經歷了數千年、數十代的變遷。由此,我想起了偉人毛澤東的名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在驪山上看,始皇陵顯得那麼矮小,“兵諫亭”是那麼醒目,而巍巍秦嶺更是連綿起伏,雄偉壯麗,望不到頭……( : )

您正在瀏覽: 登驪山(散文)
網友評論
登驪山(散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