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九疑山行

九疑山行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2005年11月17日下午4點鐘,初冬的陽光,微冷的霜風,我們一行出發,經收費站進入京珠高速公路,不久轉入衡棗高速公路,天色漸漸黑暗下來,6點左右,來到永州市的冷水灘郊外,進入永連(湖南永州市至廣東連州市)公路,此時車窗外一片漆黑,憑着車燈的兩道巨光看到公路前方,小車在群山峻岭之間奔馳,路旁山影和樹影一閃而逝,坐在車內有點左右搖晃,腦瓜暈暈的,晚上7點50分,我們來到寧遠縣城,在進入這座古老的縣城前,經過新修建的舜帝廣場,看到一尊威武雄壯的面朝南,背朝縣城的舜帝石雕巨像,進入且城后,被按排住在國際大酒店就餐,當晚住宿蓮花大酒店,這是兩家新建規格較高的酒店。

  參觀文廟

  初冬,從門票處步入寧遠文廟,又稱孔廟,漫步荷花泮池邊,所見到的是池水濁濁黃黃,幾盤荷花枯葉折桿,倒卧水中,離開蓮池登步聖坊,佇立於蓮池之北是欞星門,聳立於寒風中,一對石獅睜目張牙舞爪,遙側對視,坊的左右上方是雕鳳,下部是刻龍,說明該建築是晚清時期慈喜太后垂簾聽政統治的風格,顯得靈氣氤氳,令人心旌念古。經過三門四柱全石結構的欞星門,來到大成門,大成門是單檐疊落硬山頂建築,有三間三開六扇大門,前檐兩柱上飾有木雕圓獅一對。正門的門匾四周鏤雕是九龍九鳳和牡丹芙蓉花鳥等圖案,雕工細膩,構圖奇巧,精美異常,越過大成門,由文廟前園進入後院,迎面映入眼帘的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建築,高16。5米,寬27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築在1。8米高的石砌須彌座平台上。抬頭看,屋頂重檐九眷安轉輪劍把形正吻,中置寶瓶。黃瓦朱梁,斗拱飛檐,莊嚴恢宏。大成殿正前方安置有五龍丹墀,闊大厚重的巨石上,五龍首尾相纏,踏雲撥霧,栩栩生情。丹墀採用高浮雕鏤孔工藝,五龍呼欲出,匠心獨具之處,令人嘆賞觀止,上數級台階就登上了月台,月台四周鑲嵌着36塊浮雕石板護欄,迎面20根石柱環廊而立。前檐和后檐一字排開,12根高5米的整體灰白色大理石高浮雕龍鳳石柱,龍柱上,蒼龍龍尾上翹纏繞柱頂,龍頭於柱中高昂,龍鱗擴張,片片閃光。龍爪如鉤,腳登祥雲,奮力騰空霄漢,充分展示其神力和威望。鳳柱是彩鳳引頸高鳴,展翅抖羽,歌舞藍天,帷妙帷肖,看你下那你怎麼活靈活現,龍鳳石柱間隔相等,布局整齊,嚴如龍鳳大隊,令人稱奇。大成殿的四根角柱置於雄獅柱基礎之上,雄獅昂首抬臂,微微下蹲,力感雄強,威風凜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師承重託”的寓意。殿內八根木柱直達屋頂,頂天立地,撐起宮殿。殿牆正中,神龕座上端坐着孔夫子的巨石雕像,慈祥威嚴,令人肅敬,梁坊上高懸清代數位皇帝的御筆題匾。

  崇聖祠位於大成殿之後,為硬山重檐建築,前檐飾鳳柱兩根,是供奉孔子父母和祖輩牌位的享祠。

  從寧遠文廟的整個布局來看,發現它襄括了園雕,深淺浮雕、鏤孔、陰刻等工藝手法,石構件無論是當地,還是全國絕無僅有的20根高5米多的整體龍鳳柱,五龍丹墀、護殿(門)雄獅、或者是須彌座月台四周鑲嵌的36塊浮雕石欄板,柱基礎、抱鼓石,均為合理構圖,雕工精細,整個廟殿恰似一座石雕藝術博物館。

  寧遠文廟歷經滄桑,幾經磨難,能夠保存完好,實在不易,堪稱奇迹。漫步文廟,蔥綠草坪、幽靜小道,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拜謁舜陵

  九疑山,我小時候聽老師講過,毛主席的《七律??答友人》詩“九疑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名句,多麼美妙啊!但不知道它在哪裡,有多大,有多高,心中對它產生了神秘感,如今要見到它,心中自然感慨良多,吃過早餐,上車起程,前往九疑山方向急馳奔去。何謂九疑山,因為它有九峰而得名:一是丹朱峰,二是石城峰,三是樓溪峰,四是娥皇峰,五是舜帝峰,六是女英峰,七是簫韶峰,八是紀峰,九是桂林峰。各有一個好名字,各有其神妙。九疑山座落寧遠縣城以南,距縣城30公里,一條平坦彎少的水泥公路向山裡延伸,地處雖偏,但交通方便,據說這條新修建的水泥路,是2005年9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行公祭舜帝陵而修的,托舜帝的福,趕上好時機,少走沙路,少走彎路,減少顛簸,沒過多久,小車停靠在舜陵廟的右邊停車場上,我們一行下車所看到的場面是靜悄悄的,寬闊的停車坪只有我們一台車,顯得空空蕩蕩的,遠處傳來美妙動聽的鳥鳴聲。跟着陪同,來到舜源峰下的舜陵廣場。廟門前豎立着兩根石刻龍柱,左邊豎立着江澤民同志的題詞“九疑山舜帝陵的白色大理石碑”,廟前廣場對直是神道,兩旁立着比真人高大的石人、石馬、石象、石羊等人與生肖的石像,跨上台階就是舜陵廟大門,要購票入廟,跟着導遊來到舜陵廟裡,令人肅然起敬的神秘感由然而生。

  舜帝是原始社會末期(距今約四千多年前)父親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為顓頊的後代,黃帝的第九世孫,名重華,號虞氏,史稱虞帝。因其德才兼備,被堯帝選為繼承人而攝位行政,是華夏始祖五帝之一。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舜帝的精神,數千年來激勵着全國各族人民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而前仆後繼。所以屈原要“濟沅湘余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歷史上,曾經有人發問:舜帝陵墓何在?一說在三分石,一說在女英峰,因此,李白說:“重瞳孤墳竟何是?”現在人們所公認的,是在舜源峰下,舜陵廟亦建於此。也就是我們正要進行拜謁的地方。

  四千多年前,舜陵廟三經搬遷。據《九疑山志》引《名勝志》:“漢舜祠在寧遠縣,祠去舜峰四十里,漢零陵太守徐儉立碑祠后。”《九疑山志》:“舜祠在玉官岩前,秦漢以來,祭舜於此。”說明玉官岩的第二座舜廟建於秦代,至唐。舊廟堙廢。刺史元結奏立於營地城西。唐朝僖宗時,長沙胡曾權任延唐(今寧遠)令,請復立於玉官岩下,有敕建廟碑記。宋建隆初,刺史王維效奉詔重修,皆堙沒無存。《寧遠縣誌》:“明洪武四年編修雷燧欽祭,乃遷廟於舜源峰下。”說明現在的舜廟是第三座,明洪武四年從玉官岩遷來,至於現在存豎廟內“帝舜有虞氏之陵”的舜陵墓碑,是否即漢徐檢所立,尚待考證。

  舜陵廟位於舜源峰北麓,與娥皇峰對峙,座北朝南,規模寵大,建築雄偉,由儀門、玉帶橋、神道、廣場、祭杞殿、照壁、午門、鐘鼓樓、廂房、拜殿、正殿、寢殿、碑亭、省牲亭、圍牆及左、右朝房構成,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佔地約29。1公頃,午門前院左右兩邊有二井,名龍眼井,又稱二池,傳說舜帝有娥皇為後,女英為妃,故為娥、英二妃沐浴池,又名二妃池。

  舜陵廟前照壁上的“九疑山”三個大字,是玉官岩石刻的拓片,出於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孺之手筆,白底黑字,在三里遠的涼傘坳也能清晰可見,我們來到午門樓,該樓有三道拱門,中門高、兩側邊門矮,導遊戲說,中門過去時只有皇帝才能通過,百官只能走左右邊門,今天我們當皇帝走中門,回蕩一片笑聲。入午門,有左、中、右三個石階上至拜殿。拜殿三楹,由整體石柱支撐,氣勢雄渾。殿中央是舜帝坐姿銅像,坐基刻有“道德之源”的四個大字,像前是供品祭案,上面擺放有三牲牛、豬、羊頭,像的背後懸挂“萬山朝舜圖”巨幅壁畫,歷代皇朝派出官員祭舜陵,即在拜殿舉行祭祀儀式,殿左邊有一石碑,高2。7米,寬1。3米。為明代萬曆時所建之“撫瑤頌碑”。拜殿左壁曾嵌有清代人李永紹所繪“九疑山圖”石刻一方,長0。8米,寬0。5米,刻有九峰全景。因年久失修,舜陵廟幾經挫折,九疑山圖石刻也已經遺失,撫瑤碑仍立於廟前。

  拜殿後是正殿,為舜陵廟之主體建築,有石柱26根,一對雕龍石柱立於大門兩旁,重檐廡殿頂清式建築,紅牆黃瓦飛檐斗拱,氣勢恢弘,與依山為陵的舜源峰渾然一體,甚為壯觀,其結構與歷代帝王宮殿相同,後殿供有舜帝神位,正殿左右兩側是朝房和碑亭,右側靠圍牆處,大石擁立,樹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二字,傳說是舜帝墓葬在此。

  過正殿,沿石階而上是寢殿,內有舜陵石碑一塊,高三米,寬二米,碑題為“帝舜有虞氏之陵”,字型為隸書陽刻,四周刻有神龍護衛,筆者到此,撫視陵碑,緬懷先哲,心潮起伏,肅然起敬,照相留念。

  舜陵廟四周,楓柏扶蔭,顯得莊嚴而肅穆,廟旁有香杉十五株,大可連抱,質地堅韌,香如旃檀,與常杉異,故名香杉,傳說:樹梢至夜有亮光,俗稱“天燈”,可惜已老朽,但嫁接之幼苗,長勢蔥茂,幾百年之後也將成為古香杉也。

  導遊還告訴我們:祭舜是歷代王朝的盛典大事,據<;;大清一統志>;;載:“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遙祭舜帝。”《漢書》對秦始皇、漢武帝遙祭虞舜都有記載。明洪武帝敕令,“春秋仲月上甲、縣令具牲帛致祭,凡遇國家廣典、撰祭文、貢香帛,遣官致祭,牲用太牢。”朱熹為祭舜撰有《虞廟樂歌詞》,文句淵雅,可被管弦。由於歷代祀典豐隆。其中有廟內祭碑林立,可惜現在僅存三十四塊,大多殘缺,字跡不清,其中有何紹基楷書《諭祭文》是書苑珍品。《寧遠縣誌》載有的洪武以來之御祭文四十二篇。祭舜為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大祭由朝廷派欽差或其他大臣,親捧詔書來舜陵廟祭奠。小祭則由縣令及地方生員陪同祭奠。

  祭儀十分講究且隆重,從午門到接官坪,都要松枝鋪地,大員到來,有瑤總率男女瑤民至舜陵廟前約三里的涼傘坳迎駕,俯伏道旁,男瑤用帕蒙首,女瑤辯發,以繡花紅布覆蓋其頭,此為未滿十五歲瑤女的裝束,至於已婚瑤女則戴黑油笠,花裙藍衫赤足。大員下轎后,吩咐起立,男瑤擊長腰鼓,吹笙將官員迎接至廟內。

  祭拜時有講究,要有四源(即韭菜、母江源、小江源、灣江源、又稱:韭菜、筷子、九疑、黃花四源),瑤女三十二人,錦帕罩面,綵衣綉裳,陳列階下,歌未發,先有瑤童擊長鼓跳舞而前,瑤女歌聲隨之而起,歌詞是:“好個九疑山,河水轉灣灣,四源瑤女接大官。”和“蜜蜂飛來千丈高,盤王子孫在山好”之句。由此,祭祀之盛況可見一斑。

  拜謁舜陵后,餘興未盡,我們來到正在修建並部分竣工的永福寺。由於時間關係,九疑山風景區的其他景點,如:重華岩、飛龍岩、玉官岩、無為洞、三分石、象岩、灌溪仙境、白米下鍋瀑布、紫霞岩、桃花岩、斑竹園等,很想一游,因有老人相隨,交通不便,只好割捨,待下次有機會,定要去看看。

  寧遠縣雖然古老,如果改為舜陵縣或九疑山市,像炎陵縣和黃陵縣那樣,利用舜帝的大名揚威,升耀中華文化遺產,就會更加有利於開展深化旅遊事業,擴展第三產業,招商引資,揚名海內外,吸引更多的舜裔後代來尋根祭祖。九疑山,這塊瑰寶要開發好,可以搞租賃式等多種形式環保開發,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內收回經營權或使用權,以張家界為榜樣,旅遊業為龍頭,帶動當地旅館、土特產等第三產業,開通旅遊專線,架設索道,貫通各景,讓遊客在舜陵廟或其他地方有飯吃,有購物,能住宿,而不需要趕回寧遠縣城吃飯住宿後於第二天又再去山裡一游,那該多好,真正使九疑山這塊古老神秘之地在祖國大地上,抖掉塵矣,盡顯風采,煥發生機,迎接更多的海內外遊客,弘揚舜帝文化,讓舜帝精神永放光芒。

您正在瀏覽: 九疑山行
網友評論
九疑山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