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善舉滋潤心靈

善舉滋潤心靈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生活中,一提到年青小伙為老人讓座,退休工人義務為居民修車數年的學雷鋒做好事等行為,本該大加讚揚的,而有人卻嗤之以鼻道:“哎呀,真是痴人,都啥年代了,還學雷鋒,做好事,有什麼用?”當下有這種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難道學雷鋒,行善舉還要選擇年代?

  上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發出向雷鋒學習的號召,並在全國掀起學雷鋒的熱潮,並將活動搞得如火如荼,學雷鋒做好事蔚然成風。“學習雷鋒好榜樣”等歌曲至今耳熟能詳。雷鋒精神就像一支鮮紅的路標成為人們行為標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到了極致,營造了濃郁的文明和諧社會氛圍,並且雷鋒還走出國門東渡大洋,走進美國,成為美國西點軍人的的楷模。雷鋒精神成為一筆寶貴的世界精神財富。

  難道今天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就不需要學雷鋒做好事了嗎?非也。經濟要發展,社會需和諧,人們要互助,因此,做好事行善舉並不過時,而且是應該大力弘揚的行為。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凡事不宜痴,行善則不可不痴。”當代雷鋒傳人郭明義就是這樣一位行善痴人。二十年來,他無償獻血六萬毫升,相當於自身總血量的十倍;他資助貧困學生,28年來,他工作的全部收入為29萬元,他總計向希望工程、工友、災區捐款超過12萬元。他說:“獻血對他人生命有這麼大的好處,自己又沒有什麼損失,我為什麼不獻?捐幾百元就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我為什麼不捐?”這就道出了一個普通公民的慈善觀,折射出普通公民的慈善價值和力量。

  慈善是一種純潔的精神境界,不摻雜任何功利目的,不求任何回報;追求的是精神的聖潔、奉獻的愉悅。正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一樣。讓座的年青人,義務修車的退休工人,無私的郭明義等,若阻止他們做該做的這些善事,他們的心靈會受到痛苦的折磨,他們做善事是自覺自愿的行為,內心感到很滿足幸福,就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后的滋潤,非常安寧熨帖。《國學教育啟蒙讀本》之一的《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人與人之間情感上多一些善念吧,行為上多一些善舉吧。善良不只是一種本性和願望,更是一種修養,它滋潤自己的心靈,美化別人的生活。

您正在瀏覽: 善舉滋潤心靈
網友評論
善舉滋潤心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