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從“悠悠我心”想到——有感於《詩》之守望 1500字作文 ( 手機版 )

從“悠悠我心”想到——有感於《詩》之守望_1500字

分類:初二作文  字數:1500字  編輯:得得9

從“悠悠我心”想到——有感於《詩》之守望 標籤:悠悠我心作文 《木蘭詩》作文 改寫《木蘭詩》作文 悠悠作文



  《詩》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們可以看到少女在廢墟上的守望,儘管她身後的背景是城闕高閣,夕陽的余暈在她的面龐上折射出恬淡的羞澀。然而她站在情感崩潰的邊沿——面前的是幾乎空蕩的無望,但她卻不堪回首面對背後的絕寂,於是她急切,足尖微微踮起——這倒是不易察覺的,但那雙魂不守舍的眼睛卻背叛了她。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子衿》一詩,出於《詩經·鄭風》,史載“鄭聲靡曼幻眇,無中正和平之致,使聞之者導欲增悲,沉溺而忘返”,倘今日詩樂俱在,便可以體會其曲辭之精妙了。如今空聞其辭,卻依舊有些體悟。《詩》中是多有守望之形象的,但唯這一則格外動人。雖無“寤寐無為”之嘆,情感上卻顯得飽滿。

  主人公明白,她的希望是渺茫的。情思愈是悠長,等待便愈是無望——脆弱的夢綺依賴於對愛的信仰,但這種信仰卻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中。出於對絕寂的強烈恐懼,她的眉頭的漣漪已經折射出了靈魂深處的怒濤。但她有有什麼理由去咆哮呢?

  又一次的靜默。然而目光不再是往日的希冀。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不錯,少女腳踏着情的廢墟——假設那廢墟之上有一朵緘默的花。它的綻放,必然是生命最美麗的悸動。然而,她卻註定會錯過這一切,因為她全部的寄託甚至都不再是自身的信念,而是對情人的憐憫的企望罷了。

  這是一個悲劇的最佳素材,卻是人格上最為沉痛的哀傷。如果說對禮制的承襲扼殺了什麼人類的本性的話,追逐的精神無疑是(至少在表象上)受鉗制最深的,這讓我想到了孔子與他的學生子夏之間的那一段對話: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以禮為後,這也正是我們千百年來的幽怨。中國封建史上鮮有激進的思想家,也大約是因為知識分子冷眼觀世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則更多源自於內心的節制。事實上,不乏有這樣的期待,卻少有這樣的追求,縱是“寤寐思服”亦佯作不動聲色,殊不知感官對自己的猶豫早已做出了回答。

  而這種回答,無疑是對矛盾的守望者的一種內心的抨擊。這樣看來,“禮”在此無非是一種象徵,其意與《學而》中“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中的“禮”相通。而對於可望而不可即的祈盼——  

  《詩》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秦地的人民顯然含蓄,雲中霧裡的情感卻精巧如詩。蒼蒼茫茫的水天之間回漾着悠遠的等待。然而,於那顆同樣焦灼的心來說,又有如何的區別?伊人在岸,只是心中所思,夜間的涕泗滂沱,她甚至都不知其然,又如何得之?

  有時我們企望天下多情人的邂逅。

  可邂逅又說明了什麼?假使之後便是漫漫無期的等待,又何苦邂逅於此?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豈曰“無邪”乎?那個上古時代的無邪,怕是永遠無法再尋覓到了吧。愛情早在文明誕生的那一個瞬間,就有了它悲戚的滋味。因為壓抑,所以長期處於守候之中。無論面前的希望還剩下多少,這些人都始終願意被自己的意識所蒙蔽——也不願回頭。但他們卻無力前進,只能企望對方給予自己一個現成的突破口。

  有人說,等待是一種惰性。

  而歷史告訴我們,惰性並非都是我們所自願,有時候,它可以是穿越千年的無奈。  

  寫於2008年4月29日期中考試后

  

您正在瀏覽: 從“悠悠我心”想到——有感於《詩》之守望15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從“悠悠我心”想到——有感於《詩》之守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