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走過童年原野──刈葉秧苗

走過童年原野──刈葉秧苗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走過童年原野──刈葉秧苗 標籤:童年的秘密 童年

  時序五月,台灣的梅雨季開始,幾次的鋒面報到,久旱的高雄竟然也下起了滂沱大雨。看着這綿延大雨的降臨,造成部分地區的積水,真讓人不禁回憶起了台南家鄉的童年往事,那雨落大地、農田水盈之後,農忙插秧的遙遠時光……

  稻子是季風亞洲相當重要的糧食作物,它性喜溫濕多雨,適合黏質較重的土壤,一般稱之為“水稻”。水稻品種繁多,但是大抵可將之區分為在來米、蓬來米、糯米三大類。然而,無論其品種為何,秧苗的培育,乃是一道必經的過程。

  在插秧機尚未發明之前,農人都是自行培育所需秧苗。秧苗的培育,首重優質稻穀的選擇。稻種選定之後,得先用水來回漂洗,藉以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不飽滿稻穀,並以溫水浸泡一天一夜,名之曰“催芽”。而後趁着午後日照較弱的黃昏夕照時分,把剛萌芽的稻穀,以雙手密密且均勻地撒在預先已整理好的一區區田畦上,覆上一層薄土之後,再以噴水壺洒水濕潤,並以木質抹刀輕輕地將其抹平。

  此外,為了避免表土水分的快速蒸發,以及陽光的直接曝晒,而導致剛萌生的秧苗新芽受到灼傷起見,必須在田畦上面,鋪上一層薄薄的稻草。一切就緒后,每天早晚和中午,尚得以噴水壺澆水一次,以維持田畦和稻草適當的濕度。

  約一星期後,秧苗成長至一、二公分高度時,必須將所覆蓋的稻草移走,以避免影響新生秧苗的成長和光合作用的進行。此時的秧苗呈現黃綠色澤,雖然根部生長已漸趨穩固,但是仍然相當嬌嫩,因此必須引入大量的水源,並薄施化學肥料,藉以增益其成長速度和後續發展的潛力。

  事實上,水分和養分的提供,對秧苗的成長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些秧苗一直到移植插秧為止,皆得在水分充足的田畦中生長,以免其葉尖受到日晒而變成焦黃。至於養料提供方面,化學肥料的效力較直接、快速,對秧苗的實時性成長幫助較大。

  不過,在施肥之時,應以薄施和均衡分佈為宜,以避免因為肥料分佈的不均,造成部分區域肥料過量,導致秧苗受到傷害(亦即所謂的“肥傷”),而影響後續的成長。因此,肥料固然有利於植物成長,但也得出自善心和巧手才行。善心,源之於施肥人的睿智統觀;巧手,來自於布施者的經驗拿捏。過與不及皆非所宜,更不能隨興為之。

  稻畦中的秧苗,在生長約二十天後,已經長成十五至二十公分的高度,就可將其拔起並移置水田之中,準備插秧了。此時的水田,業已整地完成並引入渠水,在平靜無波的如鏡水面上,水光瀲灧浮雲倒映,群鷺紛飛白影翩翩,勾勒出一幅生趣盎然的田野春耕圖。

  事實上,根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如果在移植過程中,根部遭到損傷,那麼植物的生機,也將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因為,植物所需的水分和養分,都得靠根來汲取。因此,名之為“根基”,着實有其特殊的涵義。

  也正因為秧苗根部,對水稻一生髮展,有其絕對的重要性,因此在拔取秧苗、準備插秧之前,必須再行引進更多的水源。引入水源的目的,一方面在於軟化稻畦泥土,藉以降低拔取秧苗時,稻根損傷的程度;另一方面則系利用這充沛的水源,來回漂洗根部泥土,以避免必須強行拔除鬚根泥土時,造成根部的二度傷害。

  由於秧苗在田畦育苗之時,系採取高密度撒種方式,其成長空間顯然受到相當嚴重的擠壓,因此每株秧苗皆長成高高瘦瘦的模樣。然而,此一瘦弱的景象,在移植至稻田之後,則將會因為生存空間之擴大,而有着重大的改觀。

  基本上,在拔取秧苗、洗凈其根,並用稻草將其紮成一捆一捆之後,接着就必須將秧苗葉子部分,以刀子割除,其長度大約佔整株秧苗的三分之一左右。此一作為,如僅從表象觀之,的確是多此一舉。但是,如果能再深入探究的話,則將可發現,這其中是充滿着智慧和哲理的,因為它隱涵着秧苗以後能否有效發展的重大契機。

  原來,農夫為了節省秧苗,插秧時每組約僅植入五、六株左右而已。而將秧苗葉子割除之目的,除了避免水分的過度蒸發,影響秧苗本身的存活機率之外,主要則在於期望秧苗能在此一困頓潛伏期中,快速修補已遭拔斷的舊根,並重行發展出新根系,以便根生大地健全其莖,為日後的分株繁衍預作準備。當新芽嫩葉逐漸從稻莖抽出之際,其分株也會在根基底部不斷地迸出,並逐步建構其每叢四、五十株稻莖的規模。

  從整個秧苗培育的歷程中,可以清楚發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着不同的處理方式以資應對。以所鋪蓋的稻草為例,剛開始時為免陽光的直接曝晒育苗田畦,因此應以較高的密度鋪蓋,等到發芽成長之後,必須逐步減少稻草之覆蓋密度,而待秧苗成長至一、二公分高度時,則必得將所覆蓋的稻草全數移走,以避免阻礙秧苗的後續發展。這是隨不同情境而採取的權變措施,不僅是農人的智慧,也是寶貴的教育法則。其實,只要能夠用心,大地處處皆是學問。

  刈葉挫折,潛沉秧苗益形健碩;薄施心肥,均沾化雨巧布新基。在教育道路上,除了給予學生必要的協助與關懷之外,如何培養其對挫折的容忍力,也將是一道嚴肅且重要的課題。此種刈葉觀點,與忍痛摘除絲瓜心芽,以便促使其另行長出兩條新藤的道理,其實是完全一致的。從表象而觀,似乎是阻礙了絲瓜的正常成長,但深度而言,卻反而是茁壯了其未來發展的根基。

  終究,靜心涵養、戮力潛修,正是所有生物必須面對的成長曆程,否則其自我發展的能力,也將會極其有限!

您正在瀏覽: 走過童年原野──刈葉秧苗
網友評論
走過童年原野──刈葉秧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