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文人的味道

文人的味道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文人的味道

  文人酸了,文學自然就酸了。文學一直都是文人的泡菜,給生活調味而已。把文學當成自己的事業,在中國沒有幾個。古往今來,大家頂個文人的名不過表明自己生活豐腴飽滿,有色有味罷了。這味兒,經過長年累月的發酵,酸味兒十足,而且歷久彌新。文學這種屬性,決定了它調味料的本質。生活看重的是填飽肚子的實貨,而絕不是刺激味蕾,開動胃功能的花招。就如人們買方便麵是衝著面塊兒去的,調味料白送;你的調味料再有風味兒,顧客仍是不買你的帳。如果真遇到了講究口味的人,那也是吃飽了沒拿方便麵當糧食的。就好像如今不少自白熱愛文學的人那樣,其實以文學娛樂而已,而且越發的褻玩起來。這比之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所知的古代文人,大多還是有責任心,有良知,肯擔當的。雖然他們不以文為業,但玩起來講究一種境界,而且只要入境,就會高尚起來。可我們呢,除了遺傳了一身酸氣,繼承了滿紙荒唐,剩下就沒什麼值錢的玩意兒了。

  當然,世上也許真有把文學當成事業的人,不然我們何以讀到經典呢?楚國屈原,西漢司馬子長,清代曹雪芹,好像是真文人。他們的生活很骨感,沒什麼味道,讓人覺得除了文章他們一無所有。可事實是,他們的文人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或水到渠成的,似乎有被逼迫的嫌疑。大概是這個樣子吧:由於他們的性格耿直狷介,很是被自己的生活的時代或場面所不容,不得已戳了生活的包,然後一意孤行起來,不小心成就了自己文學的巨擘地位。所以,我覺得大部分以文學為業的文人差不多都是自己窮途末路后不得已的選擇,或是說他們生活能力不達標,幾近被社會所淘汰,於是便躲在角落裡或憤世嫉俗放幾句狠話,或垂頭喪氣發幾句牢騷,或自娛自樂把自己沉入幻象里。但凡有一點繁榮昌盛的可能,他們是不會一根筋的走文學之路的。

  至於現代人自作聰明的認為古代文人之所以成為文壇領袖,一代巨星,是因為他們從小樹立了當文學家的理想,那就錯了。古代文人沒幾個想把作詩寫文當做自己立身之本的,他們要麼是借詩文揚名為自己博得一條通向上流的路,要麼是以詩文為敲門的工具以賺取高官名士的青睞。此情形正如如今的莘莘學子苦讀寒窗,他們自知所讀之書毫無用處,但仍然頭懸樑錐刺股,樂此不疲,因為他們沒爹可拼沒錢可砸,只能朝這條路上擠了。而今有些人誤以為藉著文學之名,可以豐衣足食,甚至於可以立下一分產業,輝煌自己的人生,這實在可笑。事實證明,大部分人這樣的夢想最終都會破滅,文學不會帶來光榮,只會帶來煩惱。如果因為看中了文人留在歷史上的盛名而不是他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來從事文學事業,失望是必然的。文人的酸勁兒,可能就源自於吃不着成熟的紫葡萄而潛滋暗長的吧。吃着葡萄的文人,會慢慢地遠離文學,或者是背叛文學,因為他們沒有酸起來的必要,他們此時已經被甜膩歪了,已經到了要嘲笑酸味文學的貴族級別了。

  如今,玩文學的人,愛的是文學那股酸味。唯其酸,才愛得切。也許,如今為稻粱謀的人越來越少,大家早已經小康了,沒必要把自己逼進搞文學的窮途末路里。再者說,眼前的知名文人們,也沒什麼值得崇拜的地方,他們大不了頂着冒些光環的軀殼到處賣弄叫歡,墮落得和戲子差不了多少了,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生活,本就五味雜陳,大家口味不同,選擇就不同。愛一種味道,是因為在那種味道里我們找到了超越生活的感覺。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先就是被他的味道吸引了,接着靈魂就會慢慢地靠近,最終合二為一,完成人類最美的愛情。文人可以酸,文學自然也可以酸,只要不酸腐就成。文學可以調我們的味,但文人切不可調我們的味,不然就糟蹋了文學這道泡菜的好味道

您正在瀏覽: 文人的味道
網友評論
文人的味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