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中秋月,故鄉明

中秋月,故鄉明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文/水念

  今人不見兒時月,今月曾經照兒時。身處異地,中秋時節,遙望明月,寄相思。

  ——題記

  獨居江濱,海潮湧闊,鴻雁知我,家書無落。

  清風漸漸,冷陽西陲,眼下又近中秋時節,再過兩天,我便能乘車返程,回到那個夢裡依稀的故鄉,依偎於慈母的懷抱,輕撫滿頭白髮,聆聽暖心絮叨,訴不盡萬般思愁。

  每逢佳節,圓月當空,清輝漫撒,思念驟然生。獨倚窗格,望天外繁星寥落,秋之涼意,自黑夜的靜籟中,悄然浸之肺腑,夜寒人寂寞,那份思鄉的情,便愈發濃重,念母的心,也愈發牽繫。不知故鄉的月,是否依舊如兒時明亮;鄉村的路,是否品依舊如兒時蜿蜒。此時此刻,此心此景,人生在左,故鄉在右,唯有憑欄遠望,遙想兒時景象,品茗訴思情。

  此時的故鄉,應是車鳴人喧鬧,瓊光挽西風,一派田園景象。各個農家小院,堆滿顆粒飽滿的玉米、花生,老人、父母、孩童圍坐一團,在滿天星光的微華下,談天說地、辛勤勞作,一片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遙記兒時的此刻,最喜歡聽外祖母講遠古的傳說與民間的趣事,那些口頭相傳的閑篇瑣事,當時竟聽得津津有味,慨然相信嫦娥奔月、撒豆成兵、水漫金山、靈蛇報恩,更有精彩絕倫的九天玄女穿雲箭,一縷青絲敵萬兵……

  記憶中的外祖母,銀絲整齊梳向腦後,皺紋爬滿臉頰,一身樸實灰布的衣服,總是面帶慈祥的笑容,走路微躬,三寸金蓮顫顫巍巍,雙眼有神,和藹可親。在我兒時的心中,清晰記得,外祖母總有講不完的故事,訴不完的情節,一袋煙吧吧抽起來,噴雲吐霧時,千軍萬馬、鐵騎爭鳴、刀光劍影、情愁離恨便栩栩展開。

  或是一隻靈狐山崖負傷,被路過的書生所救,日久幻化人形,來報救命之恩;或是一位山間採藥的隱士,心地純良,機緣巧合,誤入絕境,喜得仙果,最後羽化登仙……一段段精彩、凄美的故事,總會讓人如痴如醉,一生難忘。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天天長高,記下了越來越多感人的故事,醉人的情節,外祖母卻在歲月的蹉跎下,脊背愈加彎曲,走路愈加蹣跚,直至最後癱瘓在床,口不能言,飯不能吃,在山村土炕,灰黃竹席上了此一生。

  從此,在明月的微華下,再也不見那個滿頭青絲、口含煙袋、慈祥可親、愛意綿綿的外祖母,那些遠古神話與民間趣事,我也只有在清輝的陪伴下,向著兒時的記憶,苦苦追尋。而曾經健碩的母親,如今也是滿頭青絲,愈發印刻出外祖母的模樣,脊背漸漸彎曲,走路愈發蹣跚,更成了我對故鄉,愈發濃重的牽挂……

  總是感覺,故鄉的月,異常的高,懸月的空,異常的清。明月的光華總是溫柔的漫撒整個故鄉,每個角落都留下月影斑駁,映襯着一幫無知孩童的天真笑語。故鄉的月能映照在每個孩童的心裡,平時夕陽落山,夜幕降臨,這些頑皮的孩子總會乖乖回家吃飯,而後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聽着曼妙的童謠,甜美入眠。

  中秋之夜,明月高懸,大地銀裝素裹,我們的頑皮得以在月光的輕撫下,持續至深夜,追逐打鬧、歡歌笑語,藏於月光遺漏的角落裡,待人找尋。最終等到的,卻是母親慈愛、焦急、略加抱怨的叫喊聲……

  兒時的記憶中,中秋月下,總是淡忘不掉母親勞累的身影。臨近中秋,每晚總會見到母親一身疲憊的回家,面帶收穫的喜悅,看見我飢腸轆轆的眼神,輕輕轉身拍落衣上塵土,徑直走向廚房,沒有片刻停歇……

  除了勞碌,在月光漫撒的晚上,牽上母親厚實、溫柔的手,提上精美月餅果盒,走親訪友,也在兒時的記憶中,鐫刻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遙記當初,我總是拉着母親的手,抬頭望月,不看一眼前方,跟着母親一蹦一跳的走在鄉村的土路上,母親有力的牽着我,明亮的月光溫柔的灑落在整個村落里,拉開一對母子長長的背影……

  當下回想起來,真願所牽那雙厚實、溫暖的手永遠不要蒼老;天空那輪圓月永遠不要退去;那個兒時的背影與快樂永遠不要長大……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已長大,也常年遠離故鄉,遠離母親的懷抱,只有中秋佳節抑或年終,回家探母,在外祖母的墳頭上燃起一縷青煙,回想起兒時嫦娥奔月、撒豆成兵的故事……

  :

您正在瀏覽: 中秋月,故鄉明
網友評論
中秋月,故鄉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