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端午佳節焦河湖畔追溯詩源——品讀鵬鳴詩生活

端午佳節焦河湖畔追溯詩源——品讀鵬鳴詩生活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端午佳節焦河湖畔追溯詩源——品讀鵬鳴詩生活 標籤:教人幸福地生活

  前日上三年級的女兒放學回來,一進門就自豪地說:“媽媽,今天思品老師還給我們講了《鵬鳴的故事》,說他是一位大作家,他的家鄉就在焦河湖畔的情人島上……我悄悄地告訴我同桌,咱家就有鵬鳴的書,厚得很,多得很,看不完。”

  適逢“六一”和端午雙節接踵而至,吃着粽子暗謝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開創”了這個節日,如今也成了法定節假日了,下午我合上鵬鳴著的《絕妙詩語365首》,帶着孩子,沿着嶄新、寬闊、平坦的環湖路,來到了鵬鳴的故鄉,美麗的焦河湖畔,一路上孩子們歡呼雀躍,一會兒數着蘋果造型的路燈,一會兒數着路邊整齊粗壯的垂柳,那垂柳搬家至此才一年功夫,就已經垂下“萬條綠絲絛”,如秀女飄逸的長發一般隨風輕拂。

  而我環視着這周圍日新月異的一切,尋覓着,猜測着詩人鵬鳴的詩句中所反映家鄉的片片段段大概可能發生在什麼位置,那個原頂該是他帶着黑狗散步的去處吧?這個山頭該是他目睹鄉親們玩獵“群狗攆兔”的地方吧?(第113首)那裡該是童年夥伴扮新娘要嫁他的土堆吧?這邊又該是少年鵬鳴和夥伴摘春桃嘗青澀的山坡吧?(第116首)

  是啊,詩人也許寫的是見到的,或是經歷過的,或是經過藝術融合加工的,總之是“可能的生活,想像的生活”,文學本身是允許升華也需要升華的,所以我們必須明白,文學作品不可以對號入座,這是任何作者都渴盼讀者應有的覺悟。但他用這些最為生動的趣事和最柔軟的情愫具體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追憶和對家鄉的無比眷戀。

  不知哪位哲人說過,藝術家的可貴就在於,當人類越來越成熟之時,他卻能始終以自己的童真來抗拒這種成熟,並喚醒人類的童真。鵬鳴就用簡短的數十個字就活靈活現地講述了兒時過家家,少時嘗青桃的生動場面,詩意表達,哲理淺出,值得深思。

  童年的鵬鳴從寫母親開始,先後創作了《娘在我心上》、《母親的心肝是如此的純凈,如此的鮮艷》、《媽媽》、《桂花 我最親愛的媽媽》、《焦河湖——我童年的母親》,可以看得出,後來的母親已經成為廣義上的母親,是生他養他的故土母親。

  於是,他又寫《陝西省 白水縣》、《在故鄉行》、《焦河的山坡》、《焦河湖》、《焦河湖上的別情》、《漫步焦河湖》、《焦河湖邊的燕子》、《焦河湖畔的少女》……他給故鄉,給焦河湖畔的胡楊、窯洞、童年的大雪和饑寒寫下了動人心魄的詩篇,這些文字或沉鬱頓挫,或悲愴凄婉,像乾涸過的焦河河道,又像一路奔騰高歌歡唱的焦河河流,綿長曲折,迂迴婉轉,又如漲潮時的焦河湖水,雄渾激越。

  他曾經在繁華都市與貧瘠故鄉之間穿梭,求索,糾結,但他天生一雙炯炯有神、睿智無比的眼睛,他能越過焦河看到聯繫民族血脈的那條大河,那條大河奔流湍急,補充了焦河的水澆灌着鵬鳴日益浩瀚的詩歌田園和他的詩思、詩情和詩魂,使其更加靈透,更加欣欣向榮。他又寫了祖國的詩篇《致中國》。

  儘管一個人的身體脫離了家鄉,但那個無法淡忘的年代和無法割捨的情愫,讓他的精神脈搏永駐在這片在他看來永久神聖的山山水水上。請看他的詩:

  你把童年交給/流逝的時光/把青春交給/幾多風雨幾多滄桑/為了母親不屬於飢荒/為了兄妹不失去真鋼。

  你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挑起了豆芽柿子擔/翻山樑爬煤廂/流浪大街小巷/忍受屈辱和恓惶/每每總在想着自己的親娘。

  一串串淚水打進/那碗野菜湯/有誰知道/這就是你啊——詩人的學堂……

  苦難就是他的學堂,苦難造就了詩人,故鄉又牽絆了他的詩思、詩情和詩魂。請看《故鄉情思》:

  我用微薄的詩章歌頌你

  養育我的山寨

  我已跪在了這裡

  把我的感情表白

  我的父母 我的兄妹

  我的同學 我的情愛……

  詩是鵬鳴實現自我和完善自我的方式之一,他詩化了生活,詩化了人生,詩閃耀了他的青春,也耗盡了他的青春,詩照亮了他的精神聖地,也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詩歌的根是想象,對於語言的想象,對於歷史的想象,對於文化的想象,對於一種生活的想象,對於人類命運終極可能的想象。沒有想象,我們可能會讓詩歌越來越抽象,越來越蒼白,越來越趨於道德家和政治家說教的傳聲筒!——鵬鳴《絕妙詩語365首自序》

  所以一個詩人他的詩思一旦裝上了想象的翅膀,那麼即使他的情留在了故鄉,思維卻會遠飛他鄉,如鵬沖雲霄。

  《精靈》

  從大山飛出從白雲穿過

  在高空劃過一條無水河

  靈巧的身軀多麼執着

  默默地撲進霧靄中穿梭

  你的翅膀扇動了煙雲之海

  奧奧的哨音吹氣浪花翻波

  撕碎了民族心上的惡魔

  開鑿普照光明的彩河

  當我看見太陽從河中射過

  就想起開河的小精靈的拼搏

  那是在一朵朵煙雲飛起的浪花上

  出現一個生命的復活……

  歌德說:“不論你的頭腦和心靈多麼廣闊,都應裝滿你的時代的思想感情。”這一點,同是詩人的鵬鳴做到了,他時刻感受時代賦予的精神,把握住了社會發展的脈搏,用敏銳的眼光去關注人民的命運,用滿腔的激情去描繪人民的生活。

  然而現代社會布滿了荊棘和羅網,充滿了虛妄和不確定。他寫了《人獸 空間》、《城市 街道 精神病》。

  《城市 街道 精神病》:

  當我來到這扭曲了靈魂的街上

  一切的一切都披上了雪霜

  昏昏沉沉的車輛和樓房

  以及那憤怒了又歡樂歡樂了又憤怒的燈光

  夏夜裡本是舒適的月光

  為何這麼可怕這麼凄涼

  我的心和我的靈魂一樣

  悄悄地收起飛翔的翅膀

  當我讀到這首詩時,先是忍俊不禁笑出了聲,讀完之後,笑中已然含淚了,現實總是殘酷得讓人落淚,它讓人不因浮華而富有,不因富有而安定,人其實是社會矛盾的載體和犧牲品,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達則兼濟天下,然而詩人卻寫下了這樣的篇章。

  《隱居的情感》:

  我憎恨這患有多種風濕病的地方

  多麼想念我可愛的故鄉

  難道再也不能聽見那晚風裡山雞的鳴唱

  難道再也不能看見那柳絲里蕩漾的村莊

  隱居能讓心靈歸屬平靜,然而隱居不一定就要像陶淵明那樣久居南山,採菊東籬,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朝,而我之拙見是真隱隱於心。唯有心靈的歸隱才會使人身處鬧市不覺鬧,幽居深山不覺寂,心淡淡然,神飄飄然。這或許也是詩人所想象的生活,或者是難忘的生活。

  詩人在詩的領域跋涉,所付出的艱辛和汗水令人敬佩,首先我敬重他作為一個學者,且行且學,勤學苦練,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看,現在這湖修得多好!我18歲那年在這支援修水庫,出了好多力,去年來時,還跟我要門票! 哼……”身後一群遊客驚擾了我的思緒,一個五十幾歲的婦人說她18歲曾經在這兒支援修水庫,那麼這水庫修於30年以前或是三十年以前修整過?那時我剛會走路不久吧,哈哈。我難以體會那個時代的生產勞動氣氛,僅從影視作品所留的印象中由衷地敬佩那一代人的精神風貌和激情,現在怕是正好缺乏那種精神,唯利是圖多一點,大多數人連自己家的事都未必積極呢。

  這讓我想起了鄰居老太太,連忙用手機拍了幾張湖光山影,打算拿回去讓她看看焦河湖的新貌,因為老人年歲大了,行動不便,每次見到我都會嘮叨當年修水庫的故事,話說有一天植樹收工回來,要坐船過河回家,大家爭先恐後跳上了船,有一位老頭愣是拽着夥伴不讓上船,非得要他賠自己那被撞跌入水的煙袋鍋子,在他倆的爭執中,小船划走了……後來因超載就出事了,水上飄滿了頭巾水壺提包之類的東西,部隊來人幫助打撈那船人,據說無一生還,兩個老頑童哭着抱在了一起。傳說這水庫因此有了冤魂水鬼,總會發生落水事件,這潭水變得悲愴而神秘,讓多少人遠道而來回顧膜拜,又讓多少遊子魂牽夢繞,能為她寫詩的遊子鵬鳴當屬代表。

  他的心在這裡起跳,也始終如一地為這方水土跳動,他的求知若渴,拼搏不止,其實也是為了那顆思鄉戀鄉的心跳得更強勁,更有價值。

  從文學的角度講,鵬鳴於我,亦師亦友,從他的文字中,和寫他的文字及圖片中我汲取了不少知識,還有他讀過我的習作之後總會抽時間坦率地指出不足和修改意見,並且謙和地說僅供參考哦。作為一位大作家,百忙之中能夠瞟一眼你的拙文已經是萬幸了,哪有不虛心接受的道理啊。我非常贊成學校老師把鵬鳴作為孩子們的楷模,這楷模像黃土崖一樣真實堅強地矗立着,樸實無華;也像焦河湖的水一樣真實深邃地存在着,綿遠流長。

  詩人的詩思詩情詩魂,學者的執着勤奮風範,師長的豁達謙遜隨和,無不值得學習。

  《絕妙詩語365首》是最受讀者喜愛的鵬鳴抒情詩句選粹,每一首,每一句都無不洋溢着詩人真摯的情,深沉的愛,其中包括對生命的愛,對自然的愛,對人性的愛,對人類的愛,這是一種博大的聖潔的愛,獨立又兼容,謙卑且向善的,抵達世間本質的愛。他真誠地袒露自己,毫無顧忌地描畫自己,他的愛情,他的哀怨,鬱悶,憂思,以及憤怒,他對母親 ,對故鄉 ,對祖國無限厚重的愛,無不是飽蘸着血和淚書寫而來的。

  他的詩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時而振翅,時而歇息,時而溫情綿綿,時而慷慨激昂,時而直抒胸臆,時而拍案而起,時而像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秦腔一樣粗獷豪放,悲愴頓挫,時而又如焦河湖的水一樣深邃沉靜,溫文爾雅,細膩婉轉……

  晚風徐過,那湖水拍岸的“嘩嘩——”聲和衝擊石縫罅隙的喑喗聲,似乎也飽含着詩的韻律和節奏,他的詩里經常出現長發飄逸、仙童、彩虹等美好字眼,我想,倘若朗誦鵬鳴的詩,必得是一位長發飄逸的美少女,身着如紗霓裳,飽含深情繪聲繪色地朗誦,再配上湖光山色的背景和這湖水不同時期富有節奏的暗唱低吟,高歌轟鳴,或許更為美妙。

  鵬鳴的詩統稱為情詩,這情,有對故鄉的鄉情,對父母姐妹的親情,也有對偉大祖國的深情,是廣義上的情,包含世間所有的人情,他的情詩冷峻,沉穩,實在,直接又老到,有雋永厚重的石刻美感,又有精琢細磨的玉雕美感,還夾雜着湖水拍岸飛浪般的撞擊節奏。完全是用真情實感來打動並感染讀者的,他從不拘泥於哪個流派,能夠博覽古今中外的詩史,詩況,形成自己獨特的詩觀和詩理念,走着自己的路,寫着自己的詩,沒有即定的框框束縛,卻也樂得更加豪放,不拘一格。每一種新生事物經歷了磕磕絆絆后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擁有自己的市場和粉絲。

  藝術理論的誰是誰非,藝術生命的誰弱誰強,自有時間和讀者來驗證,如屈原,能夠跨越幾千年走到今天,一直被人們傳頌,或許除了他的詩才,還有他的人格吧。

  在這端午佳節,裹着粽香,紀念屈原的思緒,從汨羅江的悲壯中而來,到焦河湖而止,我深感自己是一個粗淺之人,不懂史詩,也不懂詩史,更加不懂當今詩壇的派別與風雲。所以我是沒有資格去對鵬鳴的詩說長道短,妄加評論的,我只能站在焦河湖畔感悟我所能讀懂的那部分的那個層面。因為早在十幾年前,我還是一個中學生的時候,就有文壇老前輩李若冰、匡扶、馬家駿、肖雲儒、金留春等文學大家名家,在理論上給予鵬鳴詩作以詳細的賞析和極高的評價,多年來鵬鳴詩作的一版再版也印證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我作為一個門外晚輩,卻是一個喝着焦河湖水,吹着焦河河川風,思詩品詩的人,我只能說,我將來寫詩,或者叫塗鴉詩更貼切一些,也許也將會受到這湖水的滋潤,這川風的拂醒,或許不再局限於個人喜怒哀樂的小空間和小境界了。

  儘管我對鵬鳴老師的了解是從他的文字中和寫他的文字圖片中開始的,但那些看似靜止的文字和幾乎褪色的圖片會說話,替他向我和所有讀者講述着他的閱歷,講述着風塵僕僕后的艱難歷程,講述着時代風貌,也講述着豐碩的成果和收穫的喜悅。

  他幾十年如一日,且行且學且歌且詩,試圖與人類進行心靈對話,醫療心靈的創傷,召喚人類對愛的珍惜和渴望,讓人們從中找回感動,用詩的形式,探討人生的詩意,詩意人生,詩意生活。不因苦難而沉淪,不因樹高千尺,枝繁葉茂而忘本,這樣的學者和詩人,永遠是故鄉人的驕傲和自豪。

  母親——故鄉——祖國,這些題材主題思想的升華與意境的拓展使鵬鳴的詩超越了故鄉的範疇,他的詩如他的人一樣,不僅僅再屬於焦河湖,屬於黃土地,而更屬於祖國,屬於國界內外的廣大讀者。

  作者:穎驕/:/2014-06-02端午節

您正在瀏覽: 端午佳節焦河湖畔追溯詩源——品讀鵬鳴詩生活
網友評論
端午佳節焦河湖畔追溯詩源——品讀鵬鳴詩生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