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愛的流放地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小景
江南進入冬季的時間,比北方大抵要晚一個月,《愛的流放地》讀後感 文/ 舟中看霞。央視報道,眼下北國很多地方已是雪花飄飄的景象。昨天下午我沿着長江堤畔踱步回家的時候,看一江碧水裡,竟有成百的游泳者在愜意的揮臂暢遊。芊芊柳枝在溫暖的陽光下晃動着,恍若置身在明媚的春光里。其實已經是深秋。
回家之後,打開電腦,隨意瀏覽中,就讀到了紫藤兒的《愛的流放地》。不自覺地就被文章娓娓敘述的情節所吸引。我與作者紫藤兒相識數年,卻很少聊天,我也只是經常品讀紫藤兒閑適散淡的文字,感悟作者的心情。從這篇文章中,第一次得知紫藤兒會彈奏古箏,且對古箏的音色、演技也是有一定研究的。這讓我對作者更多了一份尊敬。我歷來認為彈奏古箏是需要藝術稟賦與音樂靈性的。對文學與音樂的愛好且有一定造詣,就具有了不俗的修養和氣質。
《愛的流放地》雖是一篇散淡的心情隨筆,文字里卻呈現出作者豐富的文學知識積澱,體現了作者雅緻不凡的審美情趣,還有,對情感生活的獨特看法。
最近因為釣魚島爭端,中日之間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都有強烈的對立,讀後感《《愛的流放地》讀後感 文/ 舟中看霞》。撇開政治層面,單從文學層面看,我認為日本一些作家的小說在人性分析、案件推理、心理分析上,是很有深度、獨樹一幟的。記得多年以前我們看過的電影《追捕》,就曾風靡一時。《愛的流放地》我沒有讀過,通過紫藤兒的簡略介紹,得知一二。我以前在華中師大進修時學過《中外文學比較》,前幾年在電大也帶過《比較文學》。現在讀了紫藤兒《愛的流放地》一文,我就很有些慚愧:沒有想到紫藤兒在文學比較上的功底如此深厚。文中對《山楂樹之戀》的評價與分析也很有特點。而小說《山楂樹之戀》的作者、小說中的生活原型都出自三峽宜昌。我在網上也看過這部電影。這就讓我對紫藤兒這篇文字更加關注。對紫藤兒的看法也很贊同。儘管時代不同,社會變遷太大。那種穿越時空的愛戀、崇尚最乾淨的愛情觀,應該是人們普遍的共識。
這篇《愛的流放地》亦如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形散神不散,邏輯結構嚴謹,文思敏捷開闊。簡略的文字中,蘊含著值得品味的豐富內容。如,開篇第一段:“掀開古箏的蓋布,灰塵布滿了琴面,高音哆的弦已斷,碼子寂寥的斜躺在古箏的尾端。一直沒換上斷掉的弦,是心裡不喜愛吧。因為潮濕,或是灰塵,箏的音色很差,缺失純美,就沒了練習的興趣。這個周六去了琴行,意外的聽說古箏老師要走了,莫名的有些失落。”我讀到這裡,心情為之一顫。隨後,心底湧出淡淡的傷感。
一首經典的樂曲,不同的人聽過之後會有不同的感受。同理,一篇好的文章,不同的讀者看過之後,也會有不同的感想。但是,懂音樂的人,愛文學的人,都會從美樂、美文中獲得美的感受。
紫藤兒的這篇美文,引起我內心很多的聯想。因為是隨意留言,我的讀後感就此而止。其實,我還是有些意猶未盡。只能就此擱筆了。呵呵!
〔《愛的流放地》讀後感 文/ 舟中看霞〕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原載:百度:


相關範文
- ·生命的流放
- ·美好回憶追溯童年往昔
- ·追溯似水流年
- ·記憶,追溯
- ·聽(半月琴)追溯音樂里的幸福
- ·追溯
- ·青玉案-追溯
- ·端午佳節焦河湖畔追溯詩源——品讀鵬鳴
- ·流放
- ·流放在天際的溫暖
- ·目光盡處把思念流放
- ·折層疊紙箋把情思流放
- ·心,在午夜被流放
- ·流放人生
- ·流放出青春的光彩
- ·我願意為你,為你流放到天際
- ·流放的雨巷
- ·流放南海的日子
- ·流放自我的囈語
- ·讀書演講稿——“溝通”源於愛的流露“
- ·愛的流淌
- ·愛的最高境界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
- ·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
- ·愛的流年
- ·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
- ·愛的流年
- ·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義務教育的危機和
- ·忠誠的流浪狗讀後感
- ·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問題的經驗
- ·80后小夫妻的流氓生活
- ·深巷裡的流浪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