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遊記:黎家女婿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轉過檳榔谷大屏風,踏山石小徑跨徑上溪流,抬頭便見一座綠蔭掩映的村落。村口處,兩側茅草搭建的長廊,純樸而富藝術。走廊中央的通道上,一群身穿節日盛裝的黎族姑娘,列長隊齊刷刷豎起右手大拇指於胸前,向遊客齊聲歡呼,布隆!遊客也齊聲叫喊着“布隆!”予以回應……身着嫣紅短衫和紫紅黎錦筒裙的姑娘們,頭上一溜煙成扇形插着銀白色的片狀飾物,腰間掛白色小魚簍,一個個清純靚麗小鳥依人。胸前一串串大圓小圓及魚狀等銀色掛件,想象着她們一抬手或一投足,便能發出風鈴一般的叮噹作響聲……這,或許是會演繹出許多浪漫動人的故事吧?!
姑娘們變換隊形,迅疾分成左右兩列歡迎着遊客進村。走進隊列中間,忽有姑娘拉耳朵挽臂,出於條件反射的一檔手、一轉身甩開了姑娘的手,愣愣地看着姑娘,姑娘也愣愣地看着我卻對我喊“布隆!”估計當時的我,肯定一臉嚴肅,還不解風情的一聲不吭,嚇得姑娘不知所措的一臉尷尬……就見那邊幾個姑娘,像女排運動員一樣打着手勢向這邊姑娘示意。姑娘整了整身邊的魚簍,犯着嘀咕而悄然走開……看來,我算是被姑娘們徹底拋棄了,只好尷尬出局。
轉身發現,原來村莊淳樸古董。就如兒時記憶中的,那些早已不復存在了的家鄉村莊——散落的住戶,錯落有致而戶戶通聯。不同的是,造型奇特。房屋多為泥巴牆的船形草屋,還有不多見的土建兩層小樓,有如客輪。傳說船形住宅,象徵著黎族祖先是乘船渡海遷居而來的。最為注目的那間烏龜狀房屋——圓圓的身子,龜背樣的屋頂前伸出長長的****,形象逼真。據說龜狀造型,象徵著長壽。****下方的門頭上,掛着結了花的紅色綵綢直垂到大門兩邊,頗具喜慶氣氛……就見七八個姑娘,臂彎里套了遊客喜氣洋洋而來。眾遊客一路吆喝轟轟烈烈追隨着,一起走進這龜狀的房屋。屋裡,即刻響起喜慶的鑼鼓和歡快的音樂聲……這是要舉行黎族風格的“集體婚禮”了。
生怕走散了,左顧右盼卻不見了同游的阿郎、阿婕和阿婕姑媽。疑心仍在村外,卻見村口堵滿了遊客。原來,遊客是分批次進村的……折回來看婚禮,卻見阿郎身穿紅馬褂,頭頂一支如向上再向後彎曲的紅色牛角帽,帽檐四周彩條飄飄,正與新娘甜言蜜語……想不到阿郎好“艷福”,一轉眼在這裡成了黎家女婿了!來得遲了,阿郎已拜完了堂、抱過了新娘、喝過了同心酒,這會兒正輪流的對歌呢!佩服這些新郎,或是有備而來或是天賦,也或是有緣吧,一圈七八對“夫婦”,“婦唱夫和”對唱如流。輪到桂陽老夫婦的退休老公,許是年紀大了,愣生生的對不上來,眾人着急。一會兒對上了,卻字正腔圓的一唱唱個沒完沒了……博得眾人鼓掌喝彩,開懷大笑!開心中僥倖自己,還是沒做上新郎的好,否則一定大出洋相——那些山歌,我是聽着耳熟,卻一句不會!
新娘舉着胸前的銀元,在阿郎耳邊竊竊私語……同團的一位年輕新郎小劉,左手摟着自己懷中的阿妹,右手卻來攬阿郎的新娘——許是阿郎的新娘更漂亮!嚇得新娘縮緊了脖子倒向阿郎一邊逃避,卻側轉臉來防範這位花心的新郎……嘉賓爆笑,阿郎卻渾然不察,依然對着阿婕和我呵呵傻笑……這邊,阿婕抓着相機前仰後合,姑媽禁不住缺齒而門洞大開……女主持人發話說,小夥子,你這在我們黎族是絕對不可以的,別太貪心了!新郎小劉嬉笑着,不得不有所收斂……婚禮已進入尾聲,新郎、新娘交換信物,躬身道別……看着眼前的阿郎,由於年齡落差,怎麼看都怎麼像當年娶兒媳婦時的喜公……問卸完妝的阿郎,新娘跟他耳語什麼,懂嗎?阿郎說,說的漢語,怎麼不懂?她說要送我一枚銀元,做個紀念。什麼銀元十塊錢一塊?肯定是假的,我沒同意。再說了,帶回去,說不定惹氣生腦,不值得!阿婕調侃阿郎說,阿光,你看我們今後是不是都該改口,叫阿郎黎家女婿啊?阿郎笑着說,暈,回去可千萬提不得!
與下一批遊客的“集體婚禮”,即將舉行……這龜狀的房屋,是傳說中的黎族“隆閨”嗎?傳說,黎族有專供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叫“隆閨”。女兒長大了便可來這裡居住,凡是不同血緣集團的男子,都可到“隆閨”來尋找情人,吹簫唱歌,互傾愛慕……據說實際的黎族婚禮,程序非常複雜,場面也非常壯觀而十分隆重。是幾乎全村人都參加了的,女家三天再男家三天(甚至三天三夜)的吹吹打打——喝酒、唱歌、跳舞、對山歌……然後,男子先去女方家住上三年五載,最後酌情再去男方家過活。猜想,這一風俗或源於黎族歷史上母系社會的延續。
或許,遊客所感受到的黎族婚禮,至多是黎族婚禮的零星片段而已。但,我們還是感受到了黎族男女交往的自由。此外,黎族的婚姻也比較開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