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編輯教育教學感悟

編輯教育教學感悟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編輯教育教學感悟

  遠航

  第一章 精心備課 認真上課

  1、備課本是教師書寫青春的詩箋。上課時的少而精,來之於備課時的廣而博。將軍決勝,在縱觀全局,教學成功在知己知彼。

  2、教學的秘訣之一是有效的運用時間。在備課時多花些時間,如在根上澆水,在課堂上增加學生負擔似在葉上施肥。

  3、課內的功夫常在課外練就,書上的知識常靠課外補充。教師的經驗常從學生的成敗中獲取,今天的成果往往是昨天開始澆灌的。

  4、沒有教師的主導性便沒有教學的成功,沒有學生的積極性便沒有教學的成功,沒有教師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的一致性,便沒有教學的成功。

  5、世界上所有的財富往往都是愈用愈少,唯有知識愈支出愈多。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增進新知識,關鍵在於是否善於積累日益增多的新財富。

  6、藝農靠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而不靠侵奪他人的土地增產。良師靠精心備課、改進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不靠加重學生負擔、侵害學生的健康贏得暫時高分。

  7、有了教而後知不足的教師,才會有學而後不知足的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知識的提高和求知慾的不斷增強,是緊緊跟隨在教師知識的提高和責任感不斷增強之後的產物。

  8、少而精,實質是個“精”字,要做到少而精,就應像煉鐳一樣,從學生教材,別人和自己的成敗經驗中提取精華。再經教學實踐的反覆檢驗,才能有所獲,這時之少是以少勝多。倘若捨棄“精”,而只求“少”,那講越“少”收穫就越小。

  9、電是從翻滾咆哮的烏雲一閃即逝的轟雷里被發現的;鐳也是經千萬次提煉,從成噸的瀝青礦渣里,才找到最初的那一小克。教師教學的成功也一樣,精湛的教藝自於積累豐富的經驗的之於挫折和失敗,沒有勇者的進取、智者的堅韌而希望出現奇迹是不可能的。

  10、教學能力的高低,衡量的尺度只有一把,那便是:以最經濟的時間獲取最良好的效果,但這卻是以最慷慨地耗費換取的。為了課堂里節省的可貴的一秒鐘,也許要經過許多不眠之夜。凡捨不得這樣無私地獻出自己寶貴的時間的人,永遠也不會取得教學能力的極大提高。

  11、知識好比水,既可淡而無味,亦能香醇艷濃,既可苦似黃連也能甜如甘露。善教者善將知識之水釀成甘露,使飲者沁入心脾,回味無窮,嘗了一口,想得一杯,品了一杯,慕求一桶,甚至尋那源泉入那瀚海,越學越愛學,不善教者,反之。我們自己呢,心血之糖,溶水幾許?

  12、 教學的技巧歸根結底在於儘力使一切困難的變得容易,複雜的變得簡單,難以理解的變得較快就能掌握。一旦鋪設了這樣的坦途,學生邁越便有了可能,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抱着學生前進,而是指導引導,教給方法,培養毅力,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探索前進,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吃透教材,熟悉學生並在這基礎上精心設計教案,反覆推敲教法。

  13、風流不在着衣多,好課不在花樣繁,課無情不感人,無疑不誘人,無理不服人。

  14、上完一堂課,不知自己哪裡失誤是最大的失誤。

  15、形象好似指路燈,照耀着學生從難懂的泥潭走向明白的大地。教學中只有當學生不會問時,教師才問,問而學生不答時,教師才暢講。

  16、一節課失敗了,並不只是失去了一節課,而是失去了一條長鏈中的一環,將導致知識的脫節。

  17、當教師特別過分的照顧學生的注意,甚至大聲喊“請大家注意”時,學生已沒有可注意的了。

  18、不能揭示規律地講解例題,不論你講的題有多少都如石頭整湯一樣,紇喝入口裡的,仍然是沒有鮮味的清水。

  19、直觀教具的使用,就像一個人行走困難的人使用拐杖一樣,然而對獨行自如的人,不立刻把它丟掉,反倒成為累贅。

  20、一節成功的課,關鍵是精練、簡潔,扣人心弦,舉一使之反三;一節失敗的課,癥結在繁雜冗長,不得要領,舉三不得其一。

  21、燒成夾生飯,即使回鍋再煮,也不如一次做成的飯香;一個沒有講清的概念,即使重講三次也難消除已造成的模糊印象。

  22、講是燃料,練是做功;講是基礎,練是鞏固;講是明理,練是運用。

  23、講得少,才能練得多;講得精,才能練得活。講得少而精才使學生通過練使知識轉化為智能。

  24、假如學生的腦比作一個大倉庫,我們總是希望給學生多輸灌些,多儲存些。但是,卻不能使學生外於被動狀態,來不及整理所學知識,把腦里搞得雜亂無章。我們應該講究“給予術”。

  25、好的課應似這樣的三角形——“△”:基礎堅定,知識雄厚,準備充分,講練精當。而不好的課似這樣的三角形——“▽”:基礎薄弱,準備不足,漫無邊際地夸夸其談,不得要領地拚命增加學生負擔。結果呢,當然如這個倒立的三角形是立不住也站不穩的。

  26、一節課只有40分鐘,可是那每分每秒都關係著燦爛的明天。登攀路上每級階梯不能空踏:錯過每個鏈環,匆匆滑過的每步腳印,即便到了將來,還會出現受傷的痕迹。閃光的每分每秒都會為明天的成就增添光彩,我們應讓每個40分鐘,都給學生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

  27、善教者,上課時不是盯着教案,看着課本,而是把教材爛熟於心,雙眼盯着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觀察、揣摩學生的面容和心理上,從他們的神態上判其理解,掌握得如何。假如學生現出難色或不能專註,教師就應該修改教案,增添情趣,啟發思考,引向深入,直到每個學生都綻開笑臉,為使每個學生都學得好,教師要把每個學生的心藏進自己的心底。

  28、爛桃一筐,鮮桃一個,哪樣可口?殘兵一萬,精將三千,誰操勝券?答案顯而易見。教學的好壞同樣不以教師的講授數量為標準,而以實際的質量為尺度,具體、切實、生動、易懂、學生能掌握,這便是教學的成功。只趕完了進度,學生全然不能理解,這便是教學的失敗。給學生鮮桃吧,勿以爛桃充數。

  29、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0、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接受學習;要讓學生有必要時間合作學習;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

  31、課堂是流動的社會,教學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領導宣布真理,它的本質意義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32、控制論以為:要實現有效控制,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標準。

  33、根據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要讓學生有必要的時間合作學習。

  34、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及主戰場是課堂,關鍵是教師。教師敢說“我是人才,跟我學”。

  35、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點撥。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活起來”,問題讓學生“提”(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提出“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疑難讓學生“議”,思路讓學生“講”,錯誤讓學生“析”,方法讓學生“比”,課文讓學生“讀”,例子讓學生“舉”是非讓學生“辯”,觀點讓學生“談”,試驗讓學生“摸”,結論讓學生“說”。

  36、愛恩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而不僅僅滿足於解決問題。

  第二章 勵志拓智 培養能力

  1、學習若使學生感到不安和可怕,那便毫無積極作用可言了。最好的課就是能夠提供最豐富並使學生獲得思考效益的課。

  2、教一打知識,不如教一個方法;教一打方法,不如培養一個忠貞不渝的志趣。

  3、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答對了問題的一半,也比人云亦云的全部答對了好得多。

  4、勤奮與苦學固然值得讚揚,但樂學才能苦學,誘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才能激起勤奮苦學的韌勁。

  5、給學生現存的答案,像沙灘上的印痕,經教師點撥讓學生尋求而得到的答案,如巨石上的雕刻。

  6、壓抑和扼殺學生質疑,實際上就是壓抑他們的求知慾,撲滅他們心中已燃燒起來的智慧之火。

  7、憤而啟是開拓思路,悱而發是激勵意志。啟發就是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去獨立探索,讓他在思考中變得聰慧。

  8、任何知識,你不要讓學生盲目輕信,而應教他們學會質疑和驗收,因為知識厭惡迷信的崇拜者,喜歡頂真的稽查人。

  9、善於啟發的教師讓學生尋疑找疑,即使無疑處也要生髮出疑來,釋疑而不疑;不善於啟發的教師,讓學生疑處不識疑,不疑處就更無疑可引向縱深了。

  10、成功的課不在於教師講得眉飛色舞,而在於學生對答如流;不在於作答的學生侃侃而談順利而又順利,而在使全體學生包括那些未答的學生都開動了思維的機器,學生學得愉快活潑,積極主動。

  11、知識傳授切忌平淡無遺,而在於藏而不露,引而不發,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餘地,使之始終於躍躍欲試的狀態。學生不是輕易的獲得知識而是在求知過程中發展了思維,形成了技能有了獨立探求的本領。

  12、正如並非所有的花都美一樣,並非任何提問或任何一種提法都能激越情感,引起思緒,產生探求的慾望。那種無需思考的問答式,有口無心的唱經式,其實閉塞了思路,禁錮了思維,妨礙和影響了智力的開拓,反而使學生變得愚鈍。

  13、教師的能力不在於吸收知識的多寡,且在於駕馭和付出的精當。好的教師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善於把學生熟悉的知識與新的知識、感性認識和理論概念,基礎理論知識與各科的有關知識聯繫起來,以自己的活躍思維啟動學生的思維運轉。

  14、教學生學會只成功了一半,教學生會學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

  15、教學的目的在於增知、拓智、益能,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指導學生做人。

  16、教學的最終效果,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看其掌握和運用得如何,並能否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17、不要讓學生成為銀行的出納,儘管掌握數量巨大的知識財富卻無權使用它,要使學生成為銀行的儲戶,平時生息,用時可隨意支配。

  18、依賴不是一堵抵禦困難的盾牌,而是一道閉塞思路的屏障;不是一根可資依靠的拐杖,而是一具使學生不能健步疾飛的枷鎖。因此,絕不能使學生養成依賴。

  19、我們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正像我們不能帶領他們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一樣,但我們卻能把掌握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正像我們能夠指點他們怎樣走路一樣。

  20、教要深入淺出: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易化,枯燥乏味的內容情趣化,難學的內容變得容易學。學要淺入深出:悟出方法、規律、結論,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

  21、比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更好的運用知識,哪怕學不多而用得很好,遠甚於學而不用。比運用知識更重要的是,為誰而用,哪怕成為某界泰斗而只求個人名利,也將是渺小的。

  22、知識是一把鑰匙,將其交給學生的目的是為了打開學生的智慧之鎖。所以,教學的奧妙全在開竅,而開鎖又只是手段,目的是登堂入室,進入創造的宮殿。因此,好的教學貴在啟迪入門。

  23、重點如關,難點似險,率領學生攻堅的教師不應代替他們作戰,而應指揮他們用兵。一方面,交代明確的奪取目標,一方面,授以必勝的妙計錦囊,假如能使學生自己攻堅,那便是教學的最大成功。

  24、好的老師不是把答案和取得答案的路徑教給學生,而是指點學生在迷途中摸索、探求。即使摔幾次跟斗,延誤了時間,也不應吝惜付出的代價,倘若你的學生以他獲得的知識和本領奮勇向前,自己奔向目的地,那麼,你的教學就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25、像通過一座橋樑,跨越了一道知識的河;又像邁進一重庫門,入了庫就有所獲取。從小學到中學有上萬節課,有上萬條不同寬度的河流,上萬座橫亘在學生面前的求知寶庫。“認真刻苦”可以通行無阻,“主動探求”能夠滿載而歸。教師引導時切勿忘了把這個最可貴的訣竅交給學生。

  26、蠶只吃一種單調的葉,可吐出光澤鑒人的絲;蜘蛛撲食千蟲,卻不能有所奉獻;牛隻吃野草可以擠出潔白鮮美的乳;蝴蝶翱翔百花,卻不能有絲毫的創造。教育應不滿足蜘蛛的織網,而應着力於蠶的吐絲,應不喜悅在花間紛鬧,應讚美牛在草叢辛勤咀嚼,因為只有這樣吸收廣博製作精良的創造者,才是我們培養的目標。

  27、練既是熟悉知識的過程,也是運用、深化知識的手段。與其教學生依葫蘆畫瓢地做十遍,不如教學生切實理解地做一遍;與其讓學生漫不經心地做百題,不如指點他刻苦認真地做一題;與其有下題海將學生淹沒,不如巧設困難鼓勵其攻關;與其在偏題怪題上浪費精力,不如在雙基的訓練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定要把着眼點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求新問題的能力和毅力上。

  第三章 基礎堅實 鞏固及時

  1、一切先教的東西都應成為後教的基礎,否則徙是空忙;一切後學的知識,卻不能只是先學的鞏固,而應創新。

  2、學生舊的知識尚未 掌握之時,便去傳授新知識,這正如第一步沒有着地,便要邁開第二步 一樣,必將摔倒。

  3、磨刀是費了功夫,但砍起柴來格外省力,在基礎上花費更多的功夫,卻失去了時間,但在以後的進程里,卻會得到成倍的補償。

  4、飛機起飛有個機場,火箭發射有個基地,學生獲取新知識也有個出發點,那便是他們已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積累及經驗。善教者,善於利用這個基地,順利而巧妙地把學生引向新的航程。

  5、飛滾急瀉的激流,將把無根的浮萍沖走,巍峨壯麗的大廈不能建立在浮動的沙灘上。無根只能在知識的死水中漂游,沙基,只會被狂風捲成塵霧。假如你想邁越知識的激流,建樹科學的宮殿,請先立下堅實的根基。

  6、你別認為小學的負擔最輕,學得的知識最淺薄,它卻是好似那金字塔的塔底,承受着最沉的重負,肩挑着塔尖,使之巍然屹立。假如沒有雄厚的基礎,怎能建起高樓?基礎不牢,上層建築就會倒塌,只有扎紮實實打好基礎,那尖端才會高聳入雲,成為豐碑。

  7、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問題發生在今天,而暴露卻要留待明天;阻礙困難發生在今天,而根子緣由卻要到昨天去尋找。今天傳授的知識,若不能成為明天的堅實基礎,便將是一場空忙,明天的大廈若不從今天起打好基礎,也終將毀於明天。

  8、土地反覆耕耘,雜草才能根除,知識經常溫習,掌握得才更牢固。在學生剛學之後不久,遺忘開始之前進行複習鞏固,正像趁熱打鐵,事半而功倍。

  9、筆是銀鋤,教師在作業本上辛勤耕耘。找出一道錯棵小苗。一個“√”是顆良種,無數個“√”是最豐碩的收成。

  10、雕匠說:一刀只能划個線痕,十刀比一刀有力,切忌敷衍漂浮。嚴師說:一次記憶不深,十次可以反覆經久不忘,但一次比一次更深,切忌機械重複。

  第四章 掌握分寸 講究教藝

  1、當幼苗需要一杯水的時候,一桶水會使其淹沒,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一杯水卻不能使其滿足,甚至會使其有枯萎的危險。適量適時地給予,這是一個極好的園丁的技藝。我們教師的職責,就在於掌握其中的規律。

  2、我們既不能讓學生在疲勞不堪的狀態下繼續學習,加重他們的負擔,使他們受到摧殘,也不能因害怕學生疲勞不堪而放鬆了對他們的要求,經常地軟弱遷就,是他們荒廢學業,養成怠惰。教學的藝術在於掌握分寸,增一絲嫌多,缺一毫不足。

  3、易不是為了易,而是為了轉向難;難不是為了難,而是為了變得易。以易鋪路,向難延伸,再遠的路也會變近的。

  4、教學中常有這樣的情況:圖快的,反而慢了,貪多的,反而少了,求數量的卻丟了質量。誰無視教學的規律,必將受到懲戒。

  5、高脂營養品對腸胃弱的人,反而造成消化不良,過高不切實際的要求,對於缺乏接受能力的人非但不會有預期的效果,反而事與願違。

  6、音樂要疾徐有致,繪畫要疏密相間,問學要不溫不火,不枝一蔓,不松不緊,不宜不難,不繁不簡,使優等生稍感輕鬆,差生經過努力也覺得不太困難。

  7、教學正似作戰,遭遇主力,全力以赴,把握教材重點,說透講清;面臨挫折,以智取巧分散疑點,難點迂迴進攻;抓住戰機,乘勝進擊,掌握教材要領,及時總結規律。

  8、教學似引路。假如道路有阻難以通行,就要增標搭橋,另闢新徑——換一種方式,補充一個條件,加一鋪墊等等,使學生自己摸索着走向目的地。

  9、在兵法上,地有所不爭,城有所不取,不爭不取正是為了奪取更大的勝利。教學亦然,貧多必失,求全必偏,欲速則不達。因此,必須把握主次、重輕、詳略、急緩,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10、白開水為什麼無味,因為它缺乏豐富內涵,數量再多,依然如故;蜜糖水為何甘甜,因為它提煉的精華,濃度愈大,質量愈高。好的課不是拚命增加知識的數量,而是增添質量的濃度。

  11、作戰之前要偵察,查清敵情才能部署兵力;教課之前要了解情況,體察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難易所在,才能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

  12、好的畫藏而不露,好的詩含蓄動人,好的課引而不發;講述事實,要學生歸納結論;羅列現象,讓學生引出規律,具體的啟發學生抽象概括;抽象的引導學生具體演繹,始終讓學生思維活躍,成為學習的主人。

  13、一個問題的答案即使只有一個,不同學生的作答過程卻可以繁簡各異,深淺不一,各不相同。許多問題的答案儘管各不相同,但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深入,使所有學生都能掌握的原則卻始終保持不變。

  14、寫文章要選好角度,選取最利於表現主題的一個片段,一個衝突,一個情節,深入挖掘,而不泛泛而談。上課也要選角度,從一個問題,一個方面,一個學生熟悉的富有特徵的突破口展開而不面面俱到,全面鋪陳,使人不得要領。

  15、教學之途是蜿蜒曲折的盤山道,或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崎嶇不平)、柳暗花明,或峰迴路轉,別有洞天。教學之路不筆直啊,豈能一步登天。

  第五章 因材施教 發展個性

  1、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努力使學生十全十美,是教師的美德。而用十全十美的尺度去強求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過錯。

  2、不能要求大象飛上藍天,儘管它力大無窮,不能希望蜜蜂搬運大山,儘管它辛勤無比。我們也不能以同樣尺度要求所有的學生,不能用劃一方法進行傳授並希望所有的學生都取得相同的成績。

  3、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教得少些、淺些慢些,但每學一點,務使他學懂學會,以不斷充實基礎逐漸減少困難,進而學得多些、快些、好些、深些。 4、學生素質有差異,智力有高低,基礎有好壞,接受能力不盡相同。對他們的要求不能期待同樣的結果,付出同樣的心血、不能指望同樣的收成。

  5、何為因材施教?假如學生是蜜蜂,你應引導他在花中飛翔;假如學生是蠶,你應以桑葉供食,那麼前者將釀出甘醇的蜜,後者能獻出閃光的絲。反之你若給出前者以葉,即使葉豐如山,給後者以花,即使花繁似海,結果不會有絲毫收穫。

  6、教學的困難在於:同樣份量的食物,螞蟻把它看作食山物海,而大象卻不夠填牙縫,同樣的授課,學生卻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掌握,有人覺得艱難莫測,有人覺得太微薄。

  7、你看那同時栽種的樹,即使土壤、水肥、管理都相同,並不長一樣高;即使精心培育的花,也並不朵朵都相同,甚至同一棵樹上,結果還得分先後,有大小,何況是不同的學生呢。

  8、所謂對全體學生一致要求,決不是長短一般高,上下一樣粗,而是因人制宜,使每個學生內在潛能都得到最大的發揮。

  9、好的教師寧可讓學生成績低於人,也不讓其感到自憂低人一等。

  10、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業者,與其說取決於他們非凡的智力,不如說取決於他們偉大的抱負、頑強的毅力意志、堅韌刻苦的精神。因此,優秀教師絕不能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1、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寧可放慢進度,教得少一些,也不拚命添灌,使學生感到吃力艱難、懼怕、憎惡,繼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因為短缺了的課程補起來並不困難,而喪失了學習興趣和信心,卻不容易換回。

  12、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教師的責任只能是給予教育或輔導、激勵或幫助,使困難的變得容易,失望的變得充滿信心,而不應斥責非難甚至懲罰,這正似火上加油,浪借風勢,將使困境中的孩子更加束手無策。

  13、讓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如演奏,有時撥歡快的琴弦,有時吹悠揚之號,有時擂響征鼓,有時撞鳴警鐘。儘管音色各異,聲調不同,但在指揮者——教師統一協調下,卻奏出悅耳動人的樂章。這便是和諧一致的真諦,讓人人發揮自己的專長,個個都有馳騁的天地。 (編著:遠航)

您正在瀏覽: 編輯教育教學感悟
網友評論
編輯教育教學感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