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生活微電影

生活微電影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得得9

生活微電影 標籤:教人幸福地生活

  生活就像一場電影,我們都在這部電影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沒有導演,沒有編劇,也沒有劇本。每個角色都發揮着自己的能動,思維和想象,而後付諸行動,讓情節進行下去。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會出現在什麼地方,誰會出現,誰又會離開。每個人都是一個角色,而每個人同時又是導演和編劇。我們在腦海中編製出一幅幅畫面,勾勒出一個個場景,用思維和想象,盡量讓這些原本不合理的畫面和情節變得的合乎情理。

  所謂合乎情理,便是符合大多數人的邏輯思維觀念,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觀點。無所謂對與錯,只有合理與不合理。這個“理”,或是一種習俗,或是一種習慣,經過多年甚至千年的積累沉澱,在傳統人的思維中沉積,漸漸根深蒂固,動搖不得。所謂洗腦,也便是用一種新觀念去替換原來的舊觀念,不論合理或者不合理,只要大腦接受,不合理也便成了合理。人們都是直立用雙腳走路,若有人倒立用雙手走路,人們便覺的不合理。試想,倘若人人都倒立用雙手走路,那直立用雙腳走路還會不會是合理的。

  我們付諸行動,去創造條件,為使我們勾勒的場景能真實,合理的展現。或是製造一次“美麗”的邂逅,去認識那位愛慕已久的女孩,偷偷跟隨女孩在下課的路上,等到人少的地方快步上前,拿出在兜里揣了半天的磚頭對她說:

  同學,這是你掉的嗎?

  又或者裝作不經意的在正在晨讀的女孩身邊經過,然後上前詢問:

  同學,請問現在幾點?

  請問今天是幾號?

  請問今天是幾月?

  請問今年是哪年?

  ……

  如此不厭其煩,最後自己都搞不清是身在地球還是在火星。

  我們經常會看電影,在電視上,在電腦上,又或者在影院。和家人,和朋友,和喜歡的人,又或者獨自一個人。有些情節已上演過無數次,看了開頭,便能推斷出結局會怎樣。也許偶然在蕭瑟的雨天,躲雨在公交站牌下的你會看見路邊一位沒有雨傘的女孩在雨中行走,一位打着傘的男孩在身邊經過,悄然將雨傘舉過女孩的頭頂,女孩嫣然一笑,兩人並排前行。你也許會驚嘆,這再熟悉不過的電影中的情節真的會在生活中發生。生活其實也是一場電影,同樣是電影,同樣的情節為什麼不能再次上演,只是時間和地點不同罷了。

  在生活這部大電影中,每個人都是一個角色,而每個人的角色又會隨着情節的變化而時時改變。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場景,人們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一年前你還是徜徉在學校中的學生,自由自在,而一年後,你已拼搏在職場,為生活而奔波。人是善變的生物,習慣將自己躲藏在一層層的偽裝之後,隱藏真實的自己。時間愈長,那個真實的自己就愈模糊。偽裝越來越多,人們卻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我們習慣將人分成好人和壞人,就像看過的無數電影,義士俠客是好人,土匪山賊是壞人,警察戰士是好人,流氓小偷是壞人。雖然我們相信世上好人總比壞人多,但卻時時提防,事事小心,看誰都像騙子。路邊跪地行乞的人是騙子,無論他是四肢健全還是手腳殘缺;夜晚露宿街頭的老人是騙子,無論他是尋子無果還是無錢返鄉。還會不會有人總是那麼容易相信別人,潛意識裡習慣相信所有人都是好人。不知道那是愚蠢,還是善良……

  電影的結局多數都是完美收場,好人終有好報,離人終會團聚,即或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最終戀人陰陽相隔,在於觀眾,深感遺憾,也只是多流幾滴眼淚。在生活這部大電影中,我們能做的便是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使自己是導演也無法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我們還是會用偽裝去掩飾自己,躲避傷害,又或者是逃避現實的壓抑,只是希望在剝去一層層的表象之後,我們還能看清楚那個真實的自己……

您正在瀏覽: 生活微電影
網友評論
生活微電影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