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微電影致父親觀后感

微電影致父親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微電影致父親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父親的病

  微電影致父親觀后感(一):溝通后的溫情

  2014年11月7日,我們全班同學觀看了李晨的父親節深情獻禮微電影《致父親》,雖然它只有短短的26分鐘多的時間,但卻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感觸。

  看完這部電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情緒,想想自己高中畢業以後就漂洋過海來到這裡上大學,一年之中能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真是屈指可數,他們為我們辛苦了大半輩子,而我們現在很少陪伴在他們身邊,想到父母的辛苦,自己更是感到心酸,也勾起對他們的思念。

  這部微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外出工作很久都沒回家看父親的攝影師和他父親的事。兒子平時工作十分繁忙,為了前途與事業很少回家,並因為當年父親沒有出席自己的攝影展而心有不悅。所以,當老父親打電話邀請他回家時,他極不情願的答應,最終因為一件小事而得知父親早已眼花的事實,他才真正意識到此前的種種誤會,以及作為一個兒子的極大疏忽與應承擔的責任。如果那時候攝影師就問他爸爸為什麼不來參加他的攝影展,就不會有那麼深的誤會,他也不會不經常回家,讓父親獨自一人在家,而他自己也因此而不高興。有時候,開口問清楚,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誤會,就不會讓彼此難過,讓彼此因此而錯過很多美好的時光。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存在着太多這樣的情況了。孩子不問原因就生氣不回家,而家長想解釋,也找不到機會,時機一過,家長也就不想再解釋,這樣誤會就存在了,隔閡也跟着出來了,家也失去了往日的溫馨。時光不等人,匆匆流逝着,父母很快就會被時光摧殘得滿頭白髮,我們為何不趁早多多陪伴他們,為何有話不說清楚,有問題不問清楚呢?有時候,沉默真的會讓我們錯過很多,也失去很多,別再沉默了,鼓起勇氣,多多和父母溝通吧,我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會很耐心地聽你講的。只要你邁出這一小步,就能換來很大的溫情,何樂而不為呢?

  影片中的攝影師,擁有不俗的工作和看似成功的人生,但與父親也有着隔閡,甚至會因為父親一個小小的要求讓他回家就生氣。但在看到另一對母女發生同樣的問題,做母親的希望女兒在出遠門讀書之前能留一張照片做念想時,他才突然明白了這份親情的可貴,他在開解那個不懂父母的用心的女孩的同時,也是在開解他自己。所以最後鏡頭前的小姑娘有了笑容,他終於拍成了一張完美的照片;而鏡頭外,那個眼睛已經老花得看不清鏡頭的父親,也令他意識到親情是有時間限度的,如今他再不牢牢的抓緊珍惜,大概就只能等到天上俯瞰了。

  如果,當年攝影師能及時問清楚原因,那他們就不會錯過那麼多美好時光,而他們的生活將會過得很幸福很溫馨。然而,幸運的是,攝影師最後還是解開了他和父親之間的誤會,重新回到父親的身邊,重新感受父親無私的愛,並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人的一生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別讓一些沒必要的誤會來耽誤我們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美好時光,多和父母溝通溝通,一切問題和誤會都會解決的,之後你獲得的將會是更大的溫情。

  微電影致父親觀后感(二):愛需要恰當表達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多種人際關係,親情永遠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 26 分鐘的國產微電影《致父親》,探討的是父子關係。攝影師王浩然,在工作面臨波動、參加國際影展的機會可能被公司取消之際,被開照相館的父親緊急召回家,卻只是要他幫關係緊張的鄰家母女拍張合影。浩然忍怒當成臨時任務匆忙完成,趕回公司的路上,想起鄰家女兒吐露的他父親眼睛快看不見了,終究不安,返回來找到鄰家小妹詳談。

  兩個年輕人都對父母很不滿,鄰家女孩嫌老媽管得太多,浩然則感嘆母親過世后他與父親關係疏遠,他的第一次個人攝影展父親答應要來卻終究沒來,更令他深深失望。然而浩然提醒鄰家小妹記起了媽媽如何疼愛她的點點滴滴,為她們母女重新拍出了溫暖歡笑的合影。

  浩然無意中翻出家庭老相冊,看着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記起了一直是父親支撐這個家;再從父親口中得知,父親不巧就在他的攝影展那天發病才沒去成,從此眼睛便不太好,浩然所有的失望疏遠頓時消融在百感交集中。他第二天一早趕回去工作,給父親留下了暖意融融的長信,承認他最想要的其實是父親的認可,也希望自己是父親最好的作品。

  故事很簡單,發生在一天之內,所有親情關係里的感受和糾結,身邊也都常見。這更讓人感慨,家庭里從來不缺少愛,然而一向缺少有效的愛的表達——呼求愛、表明自己的需要,給予愛、給出關懷支持。

  有需要卻不表達時,即使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也容易沒有真實交流而漸漸疏遠。浩然的情況,是對父親沒有在他人生的重要時刻出現耿耿於懷,然而他竟沒有直接去問一聲,為什麼你答應來卻沒來,你知道我一直在等,沒等到、很失望嗎?你知道我一直盼望你能看見我的成績嗎?失望埋在心裡,不表達不追問,這很常見,但絕不是好的相處方式。可以理解,大家都會害怕,你所渴望的,對方給不了或根本不願給,會害怕想得到關愛認可結果卻失望受傷。然而,值得澄清一點:對愛(包括關懷、尊重、信任、肯定、接納、認可等等)的渴望,本身是很珍貴的,你若發自內心珍惜你對愛的渴望,絲毫不貶低自己、不去評判你的渴望,那別人怎樣回應,能否給予或願不願意給予,都傷不到你。此外,成年人與孩子的一大不同是,長大了,你可以擁有無數的選擇。即使所有重要他人都給不了或不願給予支持認可(順便說,這種極端情形不大可能發生),你依然可以從我做起,先給自己全然的接納、認可和肯定。只不過這往往需要眼光打開、心智趨向成熟,才會明白。因為,即便你已在工作上獨當一面,即便你已結婚生子,面對父母時,內心深處仍容易誤把自己當成弱小無依、只能靠父母給予滋養的孩子。

  浩然父親的情況,則顯然怕給兒子添麻煩,於是決口不提自己的眼疾。這裡可以看到老一代人的為子女着想、習慣於方方面面的隱忍,令人心酸的則是,其中大約也把自己看得很不重要,以及害怕成為孩子的累贅。隱含的另一常見誤解是:職場上,我們都以能做什麼、能產出什麼來衡量自己的貢獻和價值,甚至誤以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就決定了整個人的價值。那麼,年老多病,做不了什麼了,我們便會恐懼,我這個人沒有用了,沒有價值了,不再受歡迎、不再被需要、成了廢物……然而,家庭里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啊,跟在任何領域的表現無關,跟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無關。懂得每個人同等寶貴,家人的交流,會更順暢;家庭里的愛,更容易流動。

  不恰當的表達,則較難讓家人感受到愛。像鄰家女孩一開始一直抱怨的媽媽管束太多。這裡有父母無意中把成年兒女依然看作小孩子的慣性、有兩代人的觀念習慣衝突。值得一提的是:過多的管束往往隱含着擔憂、生怕一不留神就出事兒……大家經常誤以為擔心等於關心,殊不知擔心裡除了關心之外,還隱含着小看、不信任對方;很多人是出於不能放心信任自己,於是不能放心信任對方。真的關心一個人,給他祝福就好;對成年人,信任、放心、繼而放手,尊重他的選擇和意願,遠比管束和擔憂要好。

  好在,家人間的愛,你看見或沒看見,都始終在那裡,可以經由任何一個契機觸發出來,重新恢複流動。浩然提醒了鄰居女孩小時候媽媽怎樣疼愛她,他自己也很難不想起小時候父親待他的好。為別人所做的,給予別人的,都同時會給到自己。

  浩然最終和父親有了真誠交流,他也終於給父親寫下了發自內心的長信。愛能說出來,無論從口頭還是文字,都會讓彼此安心,這多麼好!所有的猜疑誤解都會過去,只有溫暖人心的愛流動在那裡,生活原本可以這樣簡單,愛的流動,原本也那麼簡單!

您正在瀏覽: 微電影致父親觀后感
網友評論
微電影致父親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