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南翠屏感懷

南翠屏感懷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小景

  天津地處海河沖積平原,素無山巒之險,自然亦無登山之樂。小時候游水上公園,那裡有挖湖堆土形成的土丘,在我們看來,就是“爬山”了。以後“文革”中薊縣劃歸天津,隨當時的“工農兵學員”軍訓“拉練”登盤山,算是看到了真山。但那是在遠郊縣,畢竟不是天津城裡的山。再以後,或出差,或旅遊,到過泰山、華山、黃山、武當山、峨嵋山,方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再回天津,不由得既為家鄉的坦平如砥、出行方便而自得,又為家鄉無山景之美可賞,無山路之艱可攀而遺憾了。

  上世紀80年代初,天津市政府為解決困擾城市發展的垃圾處理問題,同時改善天津市周邊地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大膽提出在原水上公園西南隅一片低洼荒地上,用城市垃圾堆山造景。平地造山?氣魄不可謂之不大,困難也不可謂之不小。成與不成,關鍵在於堅持,在於行動。記得我那時正好應邀在水上公園西側的天津市團校講課,每逢上課時騎車經過那片雜草叢生的沼澤,只見大型垃圾車穿梭往還,挖掘機、推土機轟鳴運作。一兩年過去,地面上剛剛形成一片不過一兩米高的土台,不禁對未來能否成“山”有些懷疑。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畢竟還是顯得有些單薄、有些孱弱。但天津人就是有一股不折不撓、埋頭苦幹的韌勁。遠遠望去,工人們小螞蟻般的身影,施工機械螳螂舞臂般的形狀,雖然看上去有些勉為其難、不堪重負,但他們在蠕動、在奮鬥、在衝擊,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山無論多高、多大,終有可計量的體積和質量;而人的精神、人的信心、人的力量,卻是無法計量、無可估算的。終於,我們見到了“山”的雛形;終於,我們看到那裡在覆土、在植樹、在鋪草皮;終於,垃圾變成了美景,荒灘突起了高山,一座與位於天津北部薊縣的翠屏山遙相呼應的“南翠屏山”凌雲而生,拔地而起了!屈指一算,整整25年,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天津人用一代人的努力,為後人在平地上築起了一座青山!

  如今,這片昔日雜草叢生、污水四溢、蚊蠅肆虐的荒灘沼澤,成了周邊地區居民休閑、娛樂的美景勝地。清晨,晨練的老人在這裡跑步做操;傍晚,下班的情侶在這裡漫步談心。小夫妻帶着寶寶在這裡嬉笑玩耍,老兩口攜手並肩在這裡賞花拍照。人們享受着前人栽樹留下的綠蔭,也思考着為未來更美好的生活如何奮鬥。迎着朝陽,我登上山頂,環顧四周,龍濱園、華勝小區、陽光100、水上國際村,一片片外觀優美、居住舒適的居民小區,都是近十年間湧現出來的嶄新建築。雄偉的賓悅立交橋如游龍盤旋,筆直的快速路如銀河落地。遠望天塔,身姿秀美,直插雲際;水上公園,碧波蕩漾,倒映藍天。時代奧城、摩托羅拉公寓、凱摩國際公寓等高層樓宇築成鋼筋水泥的森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如綠茵上的水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天津,不再是我童年印象中的房屋低矮、街巷簡陋、市面擁擠、環境髒亂的工商老城,她已經初步呈現出無遜於世界知名大都市的現代風貌(儘管現在還不是全部,但我相信,很快天津全城都會是這樣)。站在南翠屏山頂,我看到了改革開放的實際成果,看到了人心齊、泰山移的實際樣板!

  在我們天津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有過精衛填海、哪吒鬧海等神話傳說,有過明燕王朱棣南下“靖難”、清聶士誠抗敵捐軀,孫中山北上宣傳共和、周恩來東渡求學救國的真實史績。代代英魂,鑄就了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天津精神”。什麼是天津精神,專家學者、平民百姓,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解說。我認為,天津精神就是如天津話一樣的直爽、粗獷、鏗鏘有力的務實精神。天津人樸實、直白,天津人講義氣、重實幹。只要有人帶個好頭,出個好主意,天津人就踏踏實實地去做。不猶豫,不折騰,不好高騖遠,不吹牛冒泡,腳踏實地,步步前進,這就是天津人能用25年時間造山的原因,也是天津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巨大成績的秘密。

您正在瀏覽: 南翠屏感懷
網友評論
南翠屏感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