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9、需求的意識

9、需求的意識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小景

  ??生命伊始,需求俱來,還帶着一點兒警戒,這都是深藏於潛意識中的。所有的小動物,生下來別的不懂,先認識奶頭兒,不用誰教,就懂得怎樣用小嘴兒和舌頭去裹奶吃,沒奶了,那些小狗娃、小豬崽、小羊羔都懂得用小腦袋瓜兒一下一下地去撞乳房。嬰兒更有意思,一出娘胎就緊緊地攥着小拳頭,生怕別人欺負他,還大嗓門兒的哭,先聲奪人,嚇唬嚇唬你們,別惹我呀,我可不是好惹的!然後就滿世界的找奶頭兒。

  ??人之初——生命的需求與警覺。

  ??我小時候聽過一段相聲,形容一個人家兒的窮困,就說他從小是吃郵局漿糊長大的。很久很久以前,郵局為貼郵票準備的漿糊是用麵粉熬成的,大約在60年代後期才改用化學漿糊。相聲的意思是說家裡窮的斷頓兒了,母親又沒奶,嬰兒呱呱待脯,餓的得直哭,父親只好到郵局去偷漿糊來喂孩子。雖然相聲是誇張的,但卻很形象的表現了這一生命最基礎的需求本質。

  ??從我爺爺開始往前數,八輩兒以上都是貧苦農民,在家鄉我聽過這麼一句話:“窮人三件寶,丑妻、薄地、破棉襖。”當時不解,老輩人就給我破譯這個道理:老婆丑沒人惦着,自己將就着用,落個扔在家裡放心;土地貧瘠沒人眼紅,只要收成能勉強夠一口吃,種着莊稼放心;長滿虱子的破棉襖誰稀罕,只有人嫌沒有人搶,走夜道放心。儘管很有阿q的味道,儘管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還是沒長進沒出息沒理想沒抱負沒有革命豪情整個兒的一安分守己的良民。就是在這樣窮困的狀況下,仍然體現出生命潛意識裡的那種警覺、警惕、警戒,我不知道這和民族性有沒有關係。

  ??在天津還聽過這麼一句話:“吃飽了食困,餓了發獃。”就是說人要是吃飽了吃撐了就犯困,只想睡覺懶得做事;要是餓着肚子吶就心慌神散,更是沒法兒去做事了。不用做事就能吃飽穿暖,而吃飽喝足又不用去做事——這是千百年的民族幸福觀,同時也是拼死拼活、任勞任怨、辛苦一輩子的盼頭兒。

  ??為了能夠吃飽飯,陳勝吳廣起義,活命的需求是造反的動力;當頓頓都能吃飽飯且有酒有肉的時候,一個必定要殺死另一個,權勢的需求是野心的動力。

  ??今天,“需求”二字的含義就大為複雜了。因為科技與文明的進步,需求的深度與涵蓋的廣度已從物質到精神,從場景到境界,從肉體到靈魂,從地球到宇宙。而生命需求的意識卻沖淡了、衰退了,它不能再成為一種動力或野心。但生命的警覺卻加重了,哪怕在亘古至今永被歌頌的愛中,當今的男女之間也是多了利弊的衡量卻少了純真的歡愉。

  ??當今,您說說,您的生命到底需求什麼呢?

  本文作者:bayieh

您正在瀏覽: 9、需求的意識
網友評論
9、需求的意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