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走馬觀花看西歐

走馬觀花看西歐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得得9

  走馬觀花看西歐

  王衛東

  走馬觀花看西歐

  2007年4月2日至15日,應德國馮·諾頓西工程技術公司的邀請,我隨人大、政府、建設、環保等部門的領導一起赴西歐進行為期12天的考察。

  由於歐洲與北京的夏季時差為6小時,4月2日下午2時我們從北京起飛。首站到達羅馬,太陽還懸在半空,10個小時的旅程,疲憊不堪,當天入住酒店。第二天按照旅行社的安排,遊覽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一路北上,穿越奧地利,到達德國、荷蘭,然後南下比利時,最後從法國巴黎出境。

  時間匆匆,浮光掠影。但異國他鄉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迹、風土人情、禮儀風俗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導遊耿導—一位河南籍小夥子對西歐歷史和現實的講解,使我們對這片神秘的土地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歷史的沉澱

  馬克思、希特勒、拿破崙、莎士比亞、巴爾扎克、但丁……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人,是歐洲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大師、藝術大師和戰爭強人,他們在推動歷史前進的同時也給世界留下了一份沉澱淀的寶貴遺產和精神財富。

  馬克思的家鄉,早在中世紀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之後資產階級革命、羅馬帝國的興起,特別是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使人類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加上地理大發現,封建列強對殖民地的掠奪,西歐進一步確立了在歐洲經濟和文化中的領先地位。

  撫今追昔,站在艾菲爾鐵塔俯看巴黎,滿眼都是歷史的滄桑,走在古羅馬或佛羅倫薩的廣場、街道,隨處可以看到歷史的見證,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宏偉建築和藝術珍品。著名的萬神殿、愷撒廟、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以及古羅馬圓形斗獸場、各種雕塑、噴泉……這些保存完好的石廊石柱石房子,使人感到恍若隔世,這種古今不變的感覺,讓人的心靈獲得一次洗禮。古羅馬城內很多廣場、街道,當年由小石塊砌成的路,歷經風風雨雨,路面已成青黑色。這些無不顯示着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沉澱。

  西歐,典型的宗教國家,90%以上的人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大小教堂遍地皆是。聖瑪麗之花教堂、聖十字教堂、黃金教堂、科隆大教堂……好多教堂我無法記住它們的名字。據介紹僅有300萬人口的羅馬城內,大小教堂就有610餘座。值得記載的是“城中之國”樊蒂岡境內的聖彼得大教堂。據說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教堂。教堂一次可容納6萬人同時禱告。我們去參觀的那天,廣場至少排起了4縱幾百米長的人牆。

  西歐的教堂設計風格基本相近,均為古羅馬建築風格,建築材料清一色漢白玉大理石,若大的空間全部採用拱形結構。每座教堂的建設都是虔誠的教徒自發組織,義務修建,不少教堂從設計到完工,歷經幾代教徒和藝術家的勞動結晶。從藝術角度欣賞,每座建築都氣勢宏偉、雕梁畫柱,每座教堂都是一件藝術珍品。可見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築藝術、雕刻藝術、繪畫藝術之精湛,令現代人都望塵莫及。

  這些老古董歷經幾朝幾代,至今仍在發揮着它的作用。除虔誠的教徒在這裡聚會禱告外,不少政府部門也在這些舊宮舊殿里辦公。建於13世紀,位於佛羅倫薩西尼奧列廣場的碉堡式舊宮,現在就是市政廳的辦公場所。這些古老建築從外觀上看非常陳舊,但所有古建築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迹,仍保持着它的原形原貌。

  西歐的博物館五花八門,除文物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外,還有各種產品的博物館,甚至“性”博物館也名正言順地擺到了繁華地帶。

  佛羅倫薩,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偉大詩人但丁的故鄉,現在全市有40多所博物館,收藏着文藝復興時期大量的優秀藝術品和珍貴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稱。但丁的故居,慕名而來的遊人絡繹不絕。

  歷史是過去的承載。翻開巴黎盧浮宮、凡爾賽宮的歷史,呈現在你面前的是封建王公貴族統治時期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以及紳士列強大肆掠奪的真實見證。這兩座宮殿都是法國封建統治時期的皇家宮殿。與我國的故宮一樣,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盧浮宮收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維納斯雕像、蒙娜利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還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品,據說,這些藝術珍品和珍貴文物都是拿破崙時期從許多國家掠奪過來的大量名貴珍品,堪稱世界之冠。在盧浮宮還開闢了一個東方展館,不乏有東方掠奪來的奇珍異寶。

  凡爾賽宮是法國16世紀至17世紀的皇家宮殿,是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並成為當時法國乃至歐洲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時尚的發源地。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王子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多。可以說這座宮殿是法國封建統治時期的一座紀念碑。

  荷蘭,除阿姆斯特丹的燈紅酒綠吸引了眾多遊客外,象徵著美好、莊嚴、成功、華貴的鬱金香也馳名世界。走在荷蘭的土地,彷彿置身於花的海洋,4月的大地,鬱金香奼紫嫣紅,阿娜多姿,它不僅裝扮着荷蘭大地,一朵朵盛開着的花卉還被運往世界各個角落。

  然而,誰能知道,荷蘭卻是一個“低地之國”,全國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於海平面,1/5的土地屬於“圍海造田”。為了這一朵朵鬱金香的絢麗,為了生存和發展,荷蘭人從13世紀開始,長期與海搏鬥,共計修築了1800公里長的海壩和岸堤,圍墾7100多㎞2的土地。相當於國土面積的20%。荷蘭人民這種堅持不懈的民族精神被鐫刻在國徽上。

  現在,我們走在荷蘭任何一個地方,一條條排水渠阡陌相連環繞全國,一塊塊大地像棋盤一樣非常規整.

  荷蘭又稱“風車之國”,最大的風車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多米,鼎盛時期荷蘭共有12000多架風車。了解了荷蘭的歷史、地理,那麼你就不難理解風車和木鞋的作用。為了圍海造田,荷蘭人發明了風車和木鞋,風車用作抽水,兼作碾米、磨面、榨油、製造的動力,木鞋主要作用是防潮並經久耐用。正是這些風車的不停運轉,荷蘭的土地才免遭海水的侵襲。現在風車作為一種風能、環保仍被荷蘭人利用。木鞋,現代荷蘭人很少穿着,而作為一種藝術品,走向世界。

  荷蘭人為了生存,堅持不懈圍海造田。而意大利人則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海灘建起了一座水城,這就是馳名世界的威尼斯。

  早在1500多年之前,意大利就開始水城威尼斯的建設。他們把從山上砍伐的一根根木樁打入水中,然後在木樁上面鋪上木板,這就算作房子的基礎,木板上面再用石頭砌築房子。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地下是茂密的森林、地上是規整的石頭。到現在這個只有7㎞2的水城,歷經幾個世紀而不朽。現在是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港口每年進出貨船達到萬艘以上,每年有上千萬的遊客來一瞻威尼斯的風姿。

  這個古老的小城由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連接180多條水道和城內370多座橋樑、100多個小島。我們看到這個水城的每一座房屋無不鐫刻着歷史的痕迹和歲月的滄桑。但幾經滄桑而巋然不動,成為意大利炫耀的資本。住在這裡的威尼斯人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被稱之為“貢多拉”的小船,水巷就是他們的街道,“貢多拉”就是他們的汽車。在這座城市裡代表現代文明的汽車、摩托車,毫無用武之地,可能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遠離污染而環保的一個城市。

  城內教堂、鐘樓、修道院、宮殿林立。所有的建築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熙熙攘攘,各式船隻往來穿梭。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有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有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的建築;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在這兒拍攝,這裡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一個重鎮,產生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裡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遊客感到如受魔法,念念不舍,樂而不返。

  如果說,法國巴黎留給後人的是一座座舊宮舊殿的話,那麼意大利人留給後人的卻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勞動創造歷史,文化孕育文明。歐洲從拿破崙到希特勒,經過幾次戰火洗劫,然而,面對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遺產,卻能退避三舍而揮之遠去,有的甚至不惜背上投降的恥辱來保家衛國。

  然而,號稱東方文明古國的中華民族,從18世紀開始,由於大清帝國的腐敗無能,外國列強長驅直入,八國聯軍如入無人之境,珍貴文物、藝術珍品被燒被搶,大好河山滿目瘡痍。再加上近代史上多次“內耗”,中華民族幾乎被洗劫一空。

  這些沉痛的事件和鮮明的對照,歷史留給後人的是沉痛的思考……

  德國老闆請客

  我們此次西歐之行,是受德國馮·諾頓西工程技術公司的邀請,自然要拜訪馮·諾頓西公司。我們乘坐由該公司雇傭的一輛大眾商務,從羅馬起程一路北上到公司所在地德國的慕尼黑。

  公司坐落於該市南郊的一個小村莊,對面是著名的阿爾卑斯雪山,從慕尼黑驅車約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由於從城市來到了山村,從高速公路來到鄉間小路,人的心情一下輕鬆了許多。一路穿梭於高大茂密的森林和草地,使人感到山川的秀美和村莊的靜謐。

  公司就位於森林與草地之間,四面全是幾十公分粗的密密麻麻的松樹,中間開闢了一大塊草地,就像我們城市的草坪一樣,平展展,齊刷刷。草地中間間或有一塊兩塊的農田,乍一看就像個“世外桃源”,讓人很難將這裡與一個產品遍及世界各地的大公司聯繫起來。後來我才明白“窮居鬧市”和“富在深山”的道理。

  我們從羅馬北上,穿過奧地利的阿爾卑斯雪山,山的腳下,高速公路兩旁,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座座別具風格的別墅。導遊介紹,這些都是城裡人在鄉下建的豪華住宅,上班在城裡,度假在鄉下。

  馮·諾頓西公司的幾間房子全部用木頭搭建,看上去與民房沒多大區別。我們到達以後,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和一個老太太接待了我們。導遊給我們介紹,這就是馮·諾頓西公司的老闆。按照我們的常規,公司應該有個接待部門或接待人員,若大的公司怎麼空空蕩蕩?我們心中不免產生了疑惑。導遊說,我們今天來正好趕上星期天,西歐一到節假日、星期天員工是不加班的,所以今天只能由老闆親自接待,我們心中的疑團才得以解開。我們在意大利時,有一天也正趕上“復活節”,這天整個城市(包括商店、工廠)全部關門,公路上到處跑得是“房車”。

  在西歐到點上班,按點下班是法律規定,任何人不敢違抗,如果老闆指使員工加班,員工可以拒絕,否則除付高昂的代價外,還有可能引起員工的指控。

  我們去參觀的是公司的總部,主要研究污水處理的核心工藝和 關鍵的技術設備。

  晚餐由馮·諾頓西公司的老闆請客,七十多歲的老太太開車把我們拉到離公司10多公里的一個小集鎮,選了一個比較大一點的餐館。餐館比較簡陋,沒有雅間,飯桌都是長條木頭桌,放幾個長條木頭凳子,非常擁擠。去西歐只有到了中餐館才能見到我們的大圓桌和椅子。吃的是分餐制,每人一套餐具,幾片烤豬黑肉,酒水以喝啤酒為主,主食幾片麵包,非常簡單,吃飽為主,不許剩飯,啤酒自由喝。必要的禮節走一下,不敬酒,不勸酒,就這麼簡單,這就算對客戶的招待。

  如果把這頓飯放到中國,是最簡單不過的一頓便餐,但歐洲人就是這樣,這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文化。由此聯想到號稱東方文明的泱泱大國,我們一個小公司每年的招待費上百萬,由小到大,全國每年公款吃喝是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啊!台灣有家媒體曾給大陸算過一筆帳,每年公款吃喝約3000億,雖然不是官方數字,但公款吃喝卻是不睜的事實。3000億是多?是少?不管怎麼說,如果把用於公款吃喝的錢節省下來,那又豈能辦多少事情呢!

  經久不衰的《紅磨坊》

  提起《紅磨坊》,人們並不陌生,因為它被拍成電影、寫成小說、編成歌舞劇。曾經、直至現在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風靡世界。《紅磨坊》的原作是法國印象派大師奧古斯特·雷諾阿的名作。因此在法國的首都巴黎誕生了一家很有名氣的歌舞廳——紅磨坊,凡到過巴黎的人都懷着一顆探究或發現巴黎的心情,成為必看節目。

  《紅磨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下半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一個有磨房的地方作畫賣藝,使這一地區充滿了藝術氛圍,當時成了巴黎最具活力,最具多姿多彩的地方。由於藝術活動的活躍,這一地區還漸漸吸引了不少商人和以跳舞求生的舞女,這些舞女衣着較“露”,動作放蕩、下流,因此很快名聲大振。而今的《紅磨坊》仍保持着百年前某些特點。舞者的服飾大體不變,上身和大腿裸露,只穿一件很窄的短小褲衩,上身披掛一點羽毛服飾或金屬片。但現在的演員與過去的舞女不能同日而語,現在的演員把演出作為一種光明正大的藝術追求和演藝事業,絕沒有像百年前的舞女那樣為取悅某一個或幾個包養她的男人而強作歡顏,也沒有像百年前的舞女那樣為吸引觀眾而強作下流放蕩的動作。

  演員都是來自世界各地,演員的挑選據說很嚴格,必須經過芭蕾舞的訓練,身高1.72米以上,年齡16—25歲之間,容貌要好,笑容燦爛,大腿修長,鼻子要俏。起薪1.2萬法郎,因此門票昂貴也就不足為奇了。

  歌舞廳的面積並不算大,但舞檯燈光設計相當完美,觀眾坐到哪個位置均可看到,而且你可以一邊欣賞藝術,一邊品嘗咖啡、啤酒。這些演員每周工作6天,每天演出兩場,場場爆滿,50%以上來自外國遊客。

  其實人體本來就是藝術,從藝術角度欣賞,從發現的心情出發,置身於那種藝術氛圍,進入那種藝術境界,你也就不會想入非非。從踏上歐洲的土地那天起,裸體藝術到處都是,從大衛石雕到尿童於連,從一幅幅油畫到斷臂維納斯,都是赤裸裸的人體石雕或裸體油畫,有的民族甚至十分崇拜男性生殖器,把男性生殖器設計到了橋樑上。所以見多識廣,見怪也就不怪了。

  櫥窗女郎

  賭博、吸毒、賣淫是人類社會三大毒瘤。

  然而在高度發達和文明的西歐,有些國家對賭博、吸毒、賣淫採取包容的態度,唐而荒之地在市場上作為商品在大量兜售。

  阿姆斯特丹,荷蘭的首都。因合法賭博、吸毒、賣淫而有“性都”之稱。走進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踏進比比皆是的咖啡店,撲鼻而來的就是大麻那股難以形容的獨特味道,遍布紅燈區的性用品商店、性表演場所、妓院、賭場吸引了大量遊客。甚至將“性”設有專門的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因此,“櫥窗女郎”應運而生,紅燈區成了阿姆斯特丹的一大景觀,游花街是遊人們必看的一道風景。

  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坐落在市區的運河兩岸,房子都是2—5層的小樓,其中1—2層就是一個個連着的鑲嵌有櫥窗和玻璃門的交易小屋,就像我們迎街面的底店一樣。每個櫥窗一個女郎,妓女們或坐、或站在櫥窗裡面,搔首弄姿、身態妖嬈,賣弄風情,像商品一樣供嫖客們挑選。

  夜晚來臨,紅燈區內華燈初放,粉燈鑲嵌的櫥窗內閃着暗昧的光,一個個穿着性感、風情萬種的女郎在翹首以盼。然而看者如潮,入者稀少。據說價格不菲,稅收、房租挺貴,政府要求每個妓女必須合法經營,持證上崗,健康檢查,必須例行。遊客也要遵章守制,特別提醒不能拍照,否則小心嫖客揍你一頓。

  西歐多數國家,賭博、吸毒、賣淫是法律不能包容的。但是我們看到的截然相反,在有些國家暗娼也較普遍,穿着性感的妓女招搖過市,有的甚至在邊緣地帶的公路兩旁搔首弄姿來招攬生意。但有一點,在西歐的所有大小賓館、飯店住着卻非常安全,夜間沒有騷擾電話,賓館也無“配套設施”。

  汽車生地話汽車

  歐洲是汽車工業的發祥地。

  歐洲汽車以其精細的做工,典雅而新潮的獨特造型,大膽採用最新技術而著稱於世。

  從1885年,卡爾·本茨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油車開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輝煌的120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汽車工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的進步史。現在,無論東方、西方,車多路窄,已成各國政府苦思冥想的難題。在中國,汽車剛剛走進尋常百姓家,還是人們地位、權力、金錢和身份的象徵,炫耀的資本。而在西歐,汽車就是人類的代步工具。究竟西歐有多少輛汽車,我無法統計,反正家家有車確是事實,不管走到哪裡,車比人多。

  車多位少,有車無位,位比車貴成了一大社會問題。我們在慕尼黑為找一個車位在大街上轉了幾圈,有時停車還得排隊。

  為解決停車問題,精明的商人在公共場所附近建了好多大型停車場,有的地上、地下好幾層,少則停放幾十輛,多則幾百輛幾千輛,政府也不得不佔用街道,將街道兩邊全部劃為停車帶。象羅馬古城,本來街道很窄,汽車佔位后中間只有一輛車的空隙,因此政府只得採取單向行駛的辦法來解決交通擁堵。

  我們不免感慨,汽車在給人類帶來文明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污染、環保、道路、停放、能源……人們不得不面對這些社會問題,汽油天天漲價也就再所難免了。

  為什麼西歐的汽車如此之多?答案:便宜。一輛汽車從幾千元到一萬多元不等。車價與工資水平,車價與其他物價不成比例,一個鐘點工最低保障工資每小時7歐元,一隻打火機2歐元,一雙襪子十幾歐元,一個人一年的工資足可以買一輛汽車,一輛汽車才等於多少個打火機?等於多少雙襪子?

  西歐人講究適用,因此主打車輛均以小排量、緊湊型為主,甲殼蟲、迷你這種小型車非常受歡迎。小奔馳僅有兩個座位,小到奧拓的50%,乍看就像個玩具,跑起來毫不遜色。大排量的越野幾乎沒有,多數為緊湊型的兩廂轎車,排量多在1.3—2.0之間。

  西歐人對車輛的裝飾毫無興趣,跑了6個國家還沒有看見有汽車裝飾行,所有汽車看一眼都是出廠時的原裝。什麼玻璃膜、座套子、底板、把套,在西歐都沒聽說過。

  德國是汽車的鼻祖,寶馬、奧迪、奔馳、大眾這些世界級頂級名牌均出自德國。從1885年卡爾·本茨設計製造的第一輛三輪汽油車誕生,1886年取得專利,德國人把這一年稱為汽車誕生年。後來以“本茨”命名的“奔馳”馳名世界。1934年著名設計師波爾舍聯合34萬 股民組成大眾汽車公司,得到了當時希特勒政府的大力支持,希特勒並親自給這款車命名為“大眾”,意為“人民汽車”。隨後大眾開發的甲殼蟲汽車使大眾迅速成為國際性的汽車廠商。19世紀50年代,德國汽車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我們有幸目睹了寶馬汽車的總部和博物館,22層高的寶馬大廈成了慕尼黑的標誌性建築,優美的4個圓柱形樓梯被稱之為“汽缸大廈”。藍白相間的寶馬標誌相映成輝,蔚為壯觀。大廈旁邊還有一座 碗形建築物,這是寶馬博物館,它是僅次於德國博物館的第二大博物館,可惜正在翻修,我們未能一睹芳容。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寶馬在奧林匹克公園搭建了一個臨時性的寶馬博物館。我們有幸目睹了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寶馬老爺車、摩托車,博物館進門處,醒目放着一台9汽缸的星形飛機發動機,它在提醒參觀者不要忘記,這家成立於1916年的公司是以生產飛機發動機起家的。

  神秘國度

  梵蒂岡,彈丸之地,因其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而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站在聖彼得廣場,看着虔誠朝拜的人流,不免思緒萬千……

  位於羅馬城內的梵蒂岡,其領土面積只有0.44㎞2,常駐人口500多人。然而,它卻是歐洲的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只有4座建築物,即聖彼得廣場、聖彼得教堂、梵蒂岡宮和博物館。

  它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教皇就是國家之首,也是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自稱基督在世代表,因此廣大基督徒頂禮膜拜,把教皇的頭像視為聖寶到處張貼。

  梵蒂岡與120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在聯合國派有常駐觀察員。教皇下設有教廷國務卿,還設有10個聖部,每個聖部負責處理一項宗教專門任務,此外還有秘書處、法庭、專門的辦公室,有自己的貨幣、郵政、電訊、民政機構等。教皇還有專門的諮詢機構,由紅衣主教、副主教和神父等組成。

  據說梵蒂岡在許多國家還有大量的土地投資,收儲了大量黃金和外匯,被稱之為“國際金融托拉斯”。

  這些現象令人費解!

  發達國家的文明之風

  踏上歐洲的土地,文明之風撲面而來,那秀美的山川,茂密的森林、如茵的草地,城市的繁華,鄉村的恬靜,構成了一副絢麗多彩的社會。

  早就聽說過一個外國老太太與一個中國老太太對話的故事,外國老太太說:“哎呀,總算把房錢還完了。”中國老太太也是:“哎呀,總算買到了一套房子。”通過借錢買房與攢錢買房,說明中、西方兩種消費觀念,中國人比較保守,堅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而西方人則不然,沒錢也要辦大事。為什麼外國人要提前消費,常使我不得其解,這次到了西歐我才找到了答案: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根本無須考慮,養老、看病、失業……以德國為例,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事故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社會救濟、住宅補助、子女補助和教育補助等等,名目繁多。使所有最低收入和無收入的人都可以從國家那裡得到住房和貨幣收入,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實現社會的公平。

  德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學生可選擇接受12年的全日制學校教育,也可選擇9年制的全日制教育加3年制的職業教育,所有公立學校全是免費,部分教材也免費贈送。

  德國人生育率極低,為了鼓勵多生,德國政府從今年起大幅度上調生育補貼,凡停職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每月可得到相當於稅後月收入2/3的補貼,如果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繼續停職達到14個月,最高可享受到2.5萬多歐元的生育福利津貼。

  醫療,全部免費,即使換心臟這些大手術,個人不需支付一分錢,全部由國家負擔。

  歐洲是一個發達地區,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受到了嚴格控制,如果超量排放,將受到重罰,甚至倒閉。因此歐洲人的環保意識非常強烈,小到一草一木都不會輕易踐踏。廣場、公園飛鳥成群,伸手就可捕撈的魚蝦無人傷害。成群的鴿子在廣場上盤旋,時不時起落於你的肩膀、手掌,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垃圾分類回收,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小便幾乎絕禁。我在巴黎游艾菲爾鐵塔,因公共廁所關閉,為找WC,不得不到咖啡店,花了一歐元買了一杯咖啡。因為在歐洲所有商店、門市都有水沖式地下廁所,到門市、飯店、咖啡店如廁者必須消費,否則禁止入內。

  污染企業在歐洲沒有立足之地,大煙囪幾乎絕跡。象巴黎這些大都市,天是藍的,地是綠的,水是清的。包括自來水全部達到直接飲用標準,酒店不提供開水,也不配備煮開水的用具,牙具、拖鞋等一次性用品根本沒有。

  在歐洲購物,無需講價,所有商品明碼標價,標多少賣多少,沒有強買強賣之說。購物退稅是歐共體對遊客的一項優惠政策,有的商店當場退稅,有的商店需要到離境最後一站的機場才能退稅。假冒偽劣沒有市場,購物必須到正規商店,如果確實買上假貨,購買者也將會受到高額罰款。

  歐洲確實是“以人為本”的典範,處處體現人性化管理,賓館、酒店的標準間都會設置一雙一單兩張大小不同的床,方便有小孩的家庭遊客。要求司機每天必須有9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每天連續用車時間不能超過9小時,夜間要求司機額外加班會遭到拒絕,法律還規定,司機停車后不許開空調,否則被罰款。

  歐洲的建築工地非常清凈、衛生,即使在繁華地帶施工,很少能聽到嘈雜聲,護網嚴嚴實實,鋼架都是不鏽鋼材料,建築廢料通過漏斗輸送到汽車隨時清運。地下看不到一粒石子、一塊磚頭;公路維護施工,前頭開挖,後頭鋪油,一次成型;街道施工、挖補、拆除全部封閉,並標有醒目的標牌、標識。

  歐洲人對浪費極為反感,用餐極其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得剩飯。商品包裝極其簡單,一次性用品根本沒有,處處體現的是節儉、適用。

  歐洲勞動力缺乏是普遍的社會現象,我們在賓館、飯店、收費站看到的全是中老年人在上班,年輕人為什麼不光顧這些職業,我到現在沒有找到答案。歐洲人工作極其認真,在我公司負責安裝污水處理廠設備的德國老外,每天晚上要寫日記,每星期將工作日記整理彙報總部。有時老外的認真讓你覺得效率極其低下,我們在國外機場就遭到了兩次尷尬。出境時首站到達羅馬機場,急着出站的旅客不得不接受機場海關的檢查。但意大利人對待“老外”工作之認真,態度之傲慢令你十分氣憤。本來不多的旅客,就看一下護照,等了兩個多小時。出境時在巴黎機場,旅客已全部登機,但飛機遲遲不能起飛,後來空中小姐告訴旅客要耐心等待,說機場調度罷工,所有飛機都無法起飛,還說在歐洲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現正在談判,估計過兩個小時能起飛,果然我們在飛機上干坐了兩個多小時。

  歐洲的社會總體比較安全,但也不乏小偷扒手,特別是公共場所為扒手光顧之地,我們一路雖然沒有被盜、被搶,但目睹了一場白人警察抓黑人小偷的過程,因此,導遊還是一再提醒要注意安全,各個旅遊景點也是黑人擺攤設點的主要光顧之地,對待這些“散兵游勇”,的辦法只能“驅逐”,因此看見警察,這些黑人小夥子就像飛鳥遇到了天敵,“哄”的一下捲起貨物就逃,警察一走又恢復原樣。

  歐洲不愧是現代文明的典範,“哈嘍”、“塞口”等文明用語不絕於耳,自覺排隊,女士優先,公共場所不吐痰、不吸煙、不高聲說話、不亂扔雜物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匆匆十二天,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但給人的感受還是頗深,我們不免感嘆到:達到歐洲現在的水平,我們還得奮鬥50年!

您正在瀏覽: 走馬觀花看西歐
網友評論
走馬觀花看西歐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