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盤山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小景
現在很多人去雙檯子區還都習慣說是去盤山,儘管知道盤山縣城早已搬到新址,而經歷了幾十年“有縣無城”的“糾結”,一座獨具北方園林特色的生態型現代化盤山縣新城,以其勃勃生機的面貌成為咱美麗家鄉盤錦的驕傲。
在盤錦生活快50年了,無可爭議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們家因父親工作調動從朝陽山區凌源搬到盤錦新生農場。後來,又經歷了3年的“五七大軍”下放鍛煉生活於1973年搬進盤山縣城。我們一家6口先是在河南郊區租的房子,1974年底,搬到當時盤山縣城裡最大的運輸車隊——-七一四戰備車隊西邊,那是父親得到的兩間不到30平方米的“福利房”,磚石結構瀝青燙頂,在那個年代絕對算是一等房。
那時人們用“南大壩,北大壩,三廠鐵東到遼化”來描述不過彈丸之地的城裡範圍;用“輕工業豆腐房,重工業打馬掌”來形容經濟狀況——-解放初期,咱盤錦地區是以耕為主的自然經濟,盤山縣城工業企業只有30幾家,多數為糧油食品加工、鐵匠爐、白鐵社等。隨着遼河油田的開發建設,才有了一些化工企業。
那時,在盤山縣城裡應該有幾個之最:
最有名的標誌地當屬幾個駐盤企業所在地,比如,東北輸油管道一公司(東油大院)、中國建築二局四公司(103大院)、第九化工建設公司——-都是三四層的“高樓大廈”(那時盤山街里幾乎都是平房,且雜亂無序),不僅人家住的好,更主要的是因為那裡經常放映露天電影,每當有消息傳出人們奔走相告像過節一樣興奮,早早便提着小板凳去搶佔好位子,放映最多的也就是8個革命樣板戲,和《地道戰》《地雷戰》《奇襲》《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南征北戰》及極少數的蘇聯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的幾部外國片,儘管如此,不論春夏秋冬人們還是不厭其煩地期待着有精彩出現。
最有名的工廠是後來我榮幸成為工人階級一員所在的長征汽車修配廠(俗稱大修廠,從瀋陽市整體搬遷到盤錦)和農機廠、塑料廠、大醬廠、酒廠、鞋帽廠,比較大的是盤錦化肥熱電煉油“三廠”、遼河化肥廠(當時叫“大化肥廠”)——-只要穿上那身藏藍色的勞動布工作服,就立馬覺得高人一等,不論到哪兒都不捨得換掉。站在南大壩向東南“三廠”方向望去,遠處可見四根像煙囪的東西,上面噴着明亮的火焰,那就是咱盤錦的特色“大蜡”,整天整夜在燃燒。有人說,那就好比一個人站在邊上一張一張往火里扔十元百元大票,真可惜呀。
最有名的商店是一百、二百商店、凌雲綜合商店、工農兵副食品商店、永紅副食品商店、長征副食品商店、團結副食品商店——-那時幾乎所有的貴重物品特別是副食品都要憑票供應,比如每人每月2兩油4兩肉3斤大米5塊豆腐……一到過年,人們憑票“搶購”豬頭、肥豬肉、香煙等年貨的場面頗為壯觀。最有特色的是城裡設的幾個豆腐供應點,每天早早都有長長的買豆腐隊伍,少則四五十人,多則七八十人,人們總是早早就來排隊,迎着朝陽端着一盆熱氣騰騰的新鮮豆腐回家,很愜意很滿足,個個笑逐顏開。
最有名的飯店是紅旗飯店、迎春飯店——-那時飯店的炒菜品種不多,有點像現在的快餐店一樣先將菜做好裝在一個個容器里按份出售,當然是用勺來“評判”交易,都是些西紅柿炒雞蛋溜豆腐芹菜炒粉等家常菜,如果想要吃清炒肉溜肉段燉鮁魚等“硬菜”需提前來排隊。那時一般人家是很少下飯館的,記得有一次我借大人們的光,在紅旗飯店的包房裡吃了一頓火鍋,興奮了好一陣子,逢人便吹吃火鍋要先將湯勺快速插到底然後慢慢提起,收穫那些海米鬥魚別提多爽了。
最有名的娛樂場所是盤山電影院、職工俱樂部、燈光球場——-要是能夠搞到幾張新片子或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演出的內部招待票,絕對是“一等人”最“牛”的人。在大醬廠北原盤錦地區家屬樓門前還有一個天然“湖”,雖然不是很大又是死水但到了冬天就成了絕好的溜冰場,孩子們抽冰尜滑冰車玩“單腿驢”,大人們則穿上冰鞋玩高雅,其樂無窮。
最有名的旅店是縣政府第一招待所、盤錦旅店,還有一個供馬車驢車停放的大車店——-那時也就在車站散停着的幾輛老式人力三輪車和不多見的“拉達”、“212吉普”,算是“出租車”,更多時還是叮咚做響的馬車驢馬從街上跑過。
最有名的車站是盤山客運站(坐落在渤海路最南端)、盤錦火車站——-客運車輛多數是由“大解放”改造的,車廂安裝上帆布棚,車廂里放上幾張長條椅。那火車站也非常簡陋,就是幾間紅磚房,不過那唯一的一趟從瀋陽至錦州的396次普通列車“承載”了多少人放飛的夢想。
最“老”的“名勝古迹”應該是日偽時期修建的小紅樓和南大廟了——-前者為如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者早已經被拆除建起現代化住宅小區(東風小區)。
最高的學府就是盤山一中、二中了——-我“讀書”的盤山一中也叫過紅衛中學,是大兩排平房,初三那年建起了三層樓房,偌大的操場一到雨季必須“停用”,否則就要“跋山涉水”了。我們這一代,是吃着爆米花、滾着鐵環、彈着彈珠、開展“停課鬧革命”“反對師道尊嚴”長大的,曾舉着江米條,吹着“大大”泡泡糖,看着白砂糖怎麼變成蓬鬆的棉花糖;曾收集過小袋酸梅粉里的小勺子,夢見過一休、花仙子、藍精靈、鐵臂阿童木……在課堂上用圓規去扎那隻越過“三八線”的胳膊……那時,在盤山城郊還有兩個比較著名的菜園子——-八一菜園子、高家菜園子,那裡是我們男同學們經常“光顧”偷摘黃瓜茄子西紅柿等打零食的地方。
“一條馬路望兩頭,六個警察倆崗樓,沒有公園沒有猴,滿街都是驢糞球”。這是當時各地下鄉到盤錦地區的知青為盤山老城編的俏皮嗑,形容盤山街道的落後狀況。不過這裡所說的“驢糞球”並非驢的排泄物,而是指一種叫“騷夾子”的小螃蟹,味道很差,但當時卻出奇的多,以至於成群地往馬路上爬,過一輛馬車都會壓死幾十個。
縣城的最南邊是雙檯子河,有兩座橋,一座是鐵路橋,一座就是那“著名”的盤山大橋——-水泥橋墩,上面是木製結構,全長近200米,各種木樁錯落有致,有點像丹東的鴨綠江大橋,晚上橋上燈火通明,頗為壯觀,到了夏天,橋頭兩側還有小商小販擺地攤,人們都喜歡來此休閑、垂釣。後來,此橋在地震中遭到破壞,如今已經成為遼河濕地公園中一座只能供人行走的景觀橋。
那是一座淳樸而神秘的小城。有着傳奇性的人物傳奇性的故事——-什麼吳老疙瘩瞎老杜,什麼劉瘸子蔡瘸子付瘸子,都是建國前的“功臣”。據說那吳老疙瘩曾經冒死護送過我地下工作者,被炮彈震得有些精神失常,他始終孤身一人沒兒沒女享受五保戶待遇,人們都尊敬他,不論他到哪個糧站和副食商店買米買肉都優先不用憑票,更神奇的是老爺子70多歲時還長出來一排小白牙……
那是一座迷茫而無奈的小城。當“文革”的災難席捲華夏大地,這裡的“五。一六”“大聯籌”兩個革命造反派也針尖對麥芒群魔亂舞般地進行打砸搶——-震驚全國的客運站小樓爆炸事件,當場便奪去了4條鮮活的生命。在那個黑白顛倒人鬼不分的年代,多少純潔的心靈被扭曲,多少人迷茫困惑失望而後憤然離去……
那是一座堅強而勇敢的小城。1985年8月,咱盤錦建市后的第一年就遭遇了一次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特大洪澇災害,遼河中下游發生了多次大雨和暴雨洪水,堤防多處出現潰決,盤山縣城四面被困,形勢日趨嚴重,那時,我是工廠的一名“基幹民兵”,當然責無旁貸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保衛盤山、保衛遼化”的抗洪戰役中——-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人與自然的較量,一個時年22歲的朝鮮族通信兵班長李秀海在抗洪搶險中,由於幾天連續架線,過度疲勞,在背線泅渡柳河時,被大浪吞沒,壯烈犧牲……“抗洪精神”激勵着咱家鄉人民勇往直前昂首挺胸不斷開創美好未來的精彩。
……
人常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雖然搬出盤山已經20多年了,但它彷彿是一隻搖籃,搖啊搖,搖啊搖,從冬搖到春,從夏搖到秋,令人如醉如痴流連忘返——-永遠不會忘記那夕陽下高聳着略帶殘破的大煙囪,那因風化而剝離了原本顏色的紅磚青瓦,還有那像是用線串的銅錢一樣美麗的榆樹巧甜甜的清香……
時光的流水慢慢帶走了記憶的碎片,青春與活力伴着火辣與甜美悄然而至。時代的變遷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人生的長河在不斷地向前流淌,沿途的風景總是出其不意地變得越來越美——-那老盤山其實就是咱盤錦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個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念想。
2013年1月25日
相關範文
- ·電影《六盤山之戀》觀后感
- ·盤山縣導遊詞
- ·四盤山
- ·六盤山下300紅軍一夜離奇犧牲之謎
- ·盤山行
- ·禹盤山
- ·六盤山記
- ·六盤山以西
- ·長篇小說《尋找》之一 尋找
- ·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 為殘疾人尋找出路
- ·《尋找黑騎士》讀後感
-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600字
- ·百善孝為先 ——《尋找最美
- ·《尋找失蹤的女孩》讀後感
- ·電影《尋找佛羅斯特》觀后感
- ·《尋找母親》讀後感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
- ·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實施方案
- ·尋找安詳讀後感
- ·尋找成功人生的方向
- ·尋找人生方向的文章
- ·尋找黨組織的感覺——記一次有意義的“
- ·尋找大熊貓讀後感
- ·笑貓日記之《尋找黑騎士》讀後感
- ·尋找屬於自己的陽光
-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觀后感
- ·讀《從錢學森身上尋找“錢學森學問”》
- ·《尋找最美消防員》觀后感
- ·關於理想的文章:自己去尋找理想
- ·尋找價值的藍海--《藍海戰略》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