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稻菽千重浪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一
秋高氣爽的日子,與朋友來到素有“遼河民俗第一村”之稱的西安鎮上口子村體驗生態觀光的魅力。一路走來,百瓜長廊、劇景基地、風韻河吧、九曲橋、荷花湖、遼河綠水灣等美景引人入勝。最為震撼的還是登上13.14米高的觀光塔,欣賞咱盤錦唯一的人造美景----“稻畫”藝術,極目遠眺,嘆而觀之那“腳踏實地”、“魚躍龍門”、“海韻河風”等板塊真是讓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
信步田間小道,設身處地去感受一下那些稻穀們成熟的壯美,流連那一片片金色的海洋----稻花飄香,稻穗成浪,憨態可掬,胸腹宕盪。在暖風的帶動下,那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早已壓得身段吱吱作響,它們熱情地招手,殷切地點頭……
咱盤錦地處九河下梢,多水無山,地勢低洼平坦,為廣闊的退海沖積平原,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裡海河交融、濕地連片、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土質肥沃……雖然也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水災、旱災、風災、冰雹災等自然災害,但堅強的盤錦人民與天斗與地斗深情地守候着這片熱土----開荒立業、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動地的創業歌,使昔日人煙稀少的南大荒,變成了魚躍鳥翔鬱鬱蔥蔥的魚米之鄉。
二
一說起鄉村,在很多人心中都會有一種很深情的念想或者早已想象出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田園景象----
清晨,當半透明的曙光在雞鳴中緩緩升起來的時侯,樸實的農家人便開始拿着農具走向各自的田間地頭,一年四季不知走過多少趟數,經歷了耕地、育苗、播種、薅秧、施肥等等一系列精打細算,那水稻由青轉黃,白黃,淡黃,桔黃,金黃……收穫的時刻終於如期而至。那裡凝結着他們多少辛勤和汗水?凝結着他們多少飽滿充實的喜悅和希望?就連那淸涼的露珠,也讓人心情舒爽。抬頭一看,天更亮了,也更高遠更藍了。低頭看一看,滿畈的金黃稻穀,真叫人有說不出的高興。
勞作之後,家家戶戶聚在飯桌上,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男主人悠揚地嘖上一口小燒兒酒,漫不經心地回味着這粗糧淡飯的日子,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悅----嘿嘿!今年風調雨順,又將有個好收成,除了口糧之外,應該還有節餘!於是,端起酒杯痛痛快快地干一杯。
天漸漸暗下來,月光灑滿田野,枯黃的樹葉隨着涼涼的秋風片片飄落。你看你聽:家家戶戶的屋檐下,掛滿了一串一串的紅辣椒、黃玉米,圈裡的豬呼啦啦的打着鼾,籠子里的雞作着香甜的美夢。只有秋蟲唧唧,時而傳來一兩聲犬吠----鄉村甜甜地睡去。明天,又是一個晴朗朗的艷陽天……
三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隨父親走“五七道路”在農村整整生活了三年。那是個以蘆葦、水稻、鹽鹼荒地和不規則的溝溝坎坎為主要元素的小村兒,水稻的產量很低,每畝只有三四百斤,也許是受種植技術和水利工程還不完全配套等諸多原因的影響,其生長過程完全是“聽天由命”。當時哪個生產隊的稻地長勢好是非常讓人羨慕的,就連該生產隊的人也會“高人一等”。而我們家就沒有那麼好運,被安排在一個最“窮”的小隊勞動鍛煉。
那是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由於長期對工農業產品實行價格倒掛、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傾向性措施,一平二調的公有化改制,農業稅負承擔比例偏高,長時間為工業化發展不斷提供原始積累,很大程度上導致農民多年始終處在衣食兩難的尷尬境地。城市裡面的一本糧油採購本,一張肉食補貼券,承載着農民兄弟多少汗水和艱辛。
在農村,幹活掙工分,有的時候一個工分也就是一兩分錢,農民沒有辦法。一年下來,僅僅靠生產隊分的那麼一點點口糧填飽肚子是不可能的,大多數農戶都有青黃不接的時候,餓肚子是避免不了的,人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吃上一頓飽飯。
於是“有本事”的人就去偷偷搞一些副業,無非就是跑到城裡做些小買賣,比如倒弄些小魚小蝦、磨剪子磨菜刀、賣葵花子等等,不過一旦被發現是要被“批鬥”的。
到了秋天幾乎家家都斷糧了,但上天對人類還是公平的----大地里的莊稼開始成熟了,各種瓜果梨桃成熟了,大河小河裡的魚蝦們也長大了。是的,只要有土地就會有生存的力量,快樂的理由。
那是個精神扭曲的年代。生產隊的大喇叭里翻來覆去播放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下定決心不怕犧牲》等革命歌曲,牆上到處寫滿“以階級鬥爭為綱,綱舉目張”、“抓革命,促生產”、“深挖洞,廣積糧”的口號,彷彿空氣里都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
開鐮收割了,學校要放幾天農忙假,我們小學生也要參加勞動,主要任務是拾稻穗。看到那金色的稻穀在鐮刀揮舞下,被割成一捆一捆的整齊地堆放在田裡面,似浪花朵朵,處處綻放。我們似乎已經聞到了大米飯的飄香,幹得特別帶勁,從田地間拾,泥漿中找,稻桿里挑……
水稻收割完后,要運到場院進行脫谷晾曬。而後就要裝進麻袋上交公糧啦----那也是當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一首歌頌農民喜送豐收糧的曲子《揚鞭催馬運糧忙》,很好聽很流行,悠揚快速的節奏把農民趕着馬車交公糧的喜悅刻在了笛子上,也刻在了人們的心裡。不過,作為孩子我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生產隊要交完公糧指標后才將剩下的稻子才分給老百姓做口糧。
有意思的是,我們那裡是水稻主產區,卻很難吃到大米,吃的都是政府的“返銷糧”,也就是高粱米玉米面。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班上有一位同學開頭第一句寫的是“我的理想是那香噴噴的大米飯能夠放開肚皮吃……”,雖然遭到同學們的嘲笑,但每每想起還真有一點“望梅止渴”的作用。
四
還有一件讓我刻骨銘心的事兒。
那一次,父親不知道從哪弄了兩塊喂馬的豆餅,大約有三四斤吧,母親如獲至寶,把那豆餅放到鍋里蒸熟了,切成一條條的裝到小盆里放到了碗櫥最上邊的一層。然而這樣還是讓飢腸轆轆的我和房東與我一起玩耍的孩子發現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你一塊我一塊地大吃起來,等到母親從地里回來趕緊喝住了我們,那豆餅竟然已經讓我們吃了一多半。
我們根本不明白那豆餅吃多了,會口渴迫使你不停地喝水,而一遇上大量的水豆餅很快就會膨脹起來,使人的肚子鼓得象個大皮球。還好我吃得少,當天晚上,我的肚子開始漲鼓非常難受。房東孩子可遭大罪了,痛得滿炕打滾,灌了豆油也無法讓大便排出來,折騰得死去活來的。最後他父親狠了狠心用手指插進他的肛門,把那些已經開始發酵的豆餅一點一點的挖出來,總算保住了小命,可肛門卻幾乎全被挖裂了,鮮血淋漓,小夥伴那種撕心裂肺的呼喊,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毛骨悚然……
五
民以食為天,天下糧食是天下百姓的生命之源。為了糧食,人類一次又一次地發動戰爭肆無忌憚地進行侵略掠奪;為了糧食,咱們的農民兄弟冒着嚴寒酷暑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為了糧食,文人墨客們一遍又一遍地呼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負米供甘旨,
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已沒,
猶念舊劬勞”。
說的是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地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這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敬重,也是對糧食的尊重。
六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煙”。
當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家鄉時的發出如此氣壯山河的感慨,充分反映了新中國當家做主的人民改天換地的英勇鬥爭精神。
時代在前進,稻穀一茬青青,一茬金黃,當年生產隊糧食滿囤的倉廩,再也不見往日的輝煌。
當年老百姓排隊等候分糧的愉悅場景,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實施,已漸漸從村民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淡出。只有在那些殘破的牆壁上依稀可辯:“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種樹!”……
是的,偉大的改革還在深入----大力興修水利工程,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的軟肋;取消農業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買家電買摩託買農機有補貼,種糧種棉有補貼,打沼氣裝太陽能有補貼,合作醫療有補貼且大病也救助;擴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區建設,全面執行農業終合開發;以前導致鄉親們返貧的醫療教育農民負擔過重等問題都一一解決……
七
隨着三農制度不斷完善和措施具體落實到位,農民真真切切感受到耕田種地的收益和效益,丟失的陣地,失去的市場重新回到了中國農民的手中。
中國糧食,歷經磨難,堅強地“從飽滿中走來,溫和而光亮”,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力量之源。
看那奔騰不熄的稻浪,如此波瀾壯闊如此轟轟烈烈----珍貴的種子,奉獻給芬芳的土地,尋找春風,尋找陽光……在金秋收穫的季節,最真實最美麗的還是鄉親們最為燦爛的笑臉。
2013年8月28日
相關範文
- ·千重麥浪下,英雄夕煙
- ·風吹起的,風吹去的
- ·風吹許願樹讀後感550字
- ·風吹許願樹讀後感400字
- ·風吹許願樹讀後感
- ·教師安全演講稿:讓安全意識的春風吹進
- ·風吹許願樹讀後感450字
- ·風吹過對面的感覺
- ·風吹櫻花落滿情
- ·【詩一首】山風吹鄉情
- ·風吹浪打花常開
- ·被風吹瘦的月
- ·千年的風吹過故園的石子路
- ·秋風吹走的青春
- ·風吹麥浪
- ·風吹,高粱笑彎了腰
- ·橫笛詩風吹墨雨,瀟瀟一曲滿西樓!七絕
- ·風吹.浮世歡
- ·風吹煙雨聲聲慢
- ·晚風吹,想起你
- ·又見風吹雪花飄
- ·風吹思念酸酸楚楚隨人怨
- ·風吹嶺遊記
- ·風吹過,樂音依舊
- ·風吹過的夏天,愛拂過的歲月
- ·風吹冷雨微晴天(小說)第九章(下)
- ·風吹柳綠水皺
- ·風吹花擺
- ·冷風吹我
- ·香沉晚風吹(一)
- ·風吹雲散,舞不亂一世情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