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讓“孝”倒流

讓“孝”倒流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說到孝,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林覺民《與妻書》中那句家喻戶曉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中國古代社會遵循了幾千年的孝道。

  縱觀歷史。卧冰求鯉的王祥,為母哭竹的孟宗,蘆衣順母的閔子騫,親嘗湯藥的漢文帝,百里負米的仲由……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流芳千古的關於孝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們,最終都感天動地,成就了他們孝子孝媳的美名。他們的孝行並不都是很偉大,與眾不同的,亦都不是對父母有什麼特別的貢獻,而都只是體現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他們凡事必躬親,將作為子女的那一份最真切的愛,發揮地淋漓盡致。可能我們會覺得那是他們的愚孝行為,但輾轉了幾千年的孝道,卻因為他們的真誠,大放異彩,閃閃發亮。他們盡自己一切的所能,滿足他們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一切需求,使長輩們能夠活得輕鬆自在,笑口常開。這就是古人奉行恪守的孝道,簡單易行,誠實可貴;亦都是我們今人逐漸忘卻的那份,最初的關於人性的本真。

  隨着社會的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物資充裕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着發生了巨變,“孝”似乎也應運着時代的潮流,“進化”了。

  養老院,臨終關懷院,專職護士、保姆……一個個應運新時代而生的新名詞,強制地為“孝”披上了色彩斑斕的綵衣,並富有創性的賦予了“孝”一條精美的“枷鎖”。在聰明智慧、受過所謂的高等教育、高素質的當代人心目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父母以最優越的生活環境,高薪聘請專業的保姆、護士,寸步不離地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滿足他們“一切”的需求,就是他們對那於他們有生養之恩的父母最大的“孝”。他們或終日忙於奔波在追求“物慾”的道路上,尋尋覓覓;或執着追逐着自己那個所謂的人生夢想,幾乎把自己的大半生都葬送在其上了。終年漂泊在外,只把自己年邁的父母當菩薩似的供養在家中。

  總以為,這樣就是對父母親最大的孝。然而,有一件事,他們始終不解。他們朝九晚五,披星戴月地終日在外奔波勞累,父母在家享受着“皇帝般的生活”,但還是看不到父母親的臉上,哪怕一小縷燦爛的陽光。待到年邁的父母終於撒手人寰,待到他們自己也終於享受到了他們心中那所謂的“皇帝般的生活”后,他們才終於明白了個中的原因。

  有道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親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年幼無知的我們,拉扯長大,他們幾乎付出了一切。為了自己的兒女,他們心甘情願地將曾經那另人自豪的青春,永遠封鎖在了潘多拉的盒子中;為了自己的兒女,他們失去了朝氣,失去了愛好,失去了原本僅屬於他們的一切、一切。但,他們始終都無怨無悔。他們並不圖兒女們的湧泉相報 ,更不曾要求兒女們一定要為這個家作出多大的貢獻。他們心中渴望的,僅是那份血濃於水、水乳交融的親情。

  然而,現實的生活總是出乎意料,讓人措手不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難道非要等到這個結局,我們才能夠幡然悔悟?真正到了那個時候,呼天搶地,捶足頓胸,又能如何?能讓失去的回來么?要知道,失去后才珍惜,已經再也沒有意義。

  一曲紅綃,萬古流芳。陳紅《常回家看看》的旋律還在耳際徘徊。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父母捶捶後背揉揉肩。一句簡簡單單的“我愛你”,遠比那高檔館子里的山珍海味要來得更重要;一句親切的、噓寒問暖的問候,遠比你千里捎回的珍貴禮品更讓父母親倍感溫暖。父母親一生別無他求,只圖兒女們能一生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或許,你會自豪地說,你很忙,是的,可能你真的很忙,忙工作,忙生活,但是,很忙不是真正理由,而是無謂的借口。再忙的人,打電話的時間總會有吧。一個電話,遠比那疊厚厚的鈔票真實。老人家們要的不是享受,而是一句細心的問候,一句殷切的叮嚀,一句動聽的呢喃。他們要的,僅此而已。

  縱使古人的孝行,有時真的很迂腐,但他們那份所謂的“愚孝”,卻是至真至善,是最真切、最本真的。

  讓“孝”倒流吧!讓我們的行為,也回到曾經那個遠古的“孝”的時代,縱使不能凡事親力親為,也要時刻將父母親牽挂在心上。讓我們的父母能夠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子女們對於他們的那份無私的愛;讓他們能享受一個真真正正的團圓之家,所帶來的絲絲溫暖。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真切的“孝”,世界將會變成溫暖、美好的人間。

您正在瀏覽: 讓“孝”倒流
網友評論
讓“孝”倒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