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哲理散文 > 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手機:M版  分類:哲理散文  編輯:小景

  對於這一話題,本人不敢多言,在此,僅把我個人一點膚淺的看法與理解,陳述於此,沒有什麼目的,旨在交流與討論。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一直關於上述的話題,我早就有寫些什麼的衝動,但時過境遷,卻總是無從開頭,歸其原因,是心裡擔憂,怕自己說的不好,別人也看得糊塗,更怕自己的學識簡陋,說的“驢頭不對馬嘴”,也不是我所願望的。但今日,終還是下定決心,因為不吐不快,那種“骨鯁在喉”的感覺,着實不利於身心健康和領會社會和諧之要領。

  那就請允許我,先從“修身先正心”說起吧。說到修身,大家都能想到二千多年的一句古語,那就是《禮記·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大意是:一個人要想完成他宏圖大志,必須要先進行自我修養,只有完善自我修養,家庭、工作與事業才能整頓有序,進而才能具備完成宏圖大志堅實的基礎。

  那麼何謂“正心”呢?就是要端正思想態度,保持正確、良好的心態。在對待生活、工作與事業的時候,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任何時候意願的出發點,都拋開一切“主觀、自我的口語”,都要從客觀、務實、公平、公正的這一角度出發。

  如此,再經過長時間自我反省、體察,身心、修養、德行就自然而然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那麼再談“律人先律已”,這,應該是多數人都能明白道理,但這,也是一個多數人都只“律他”而不“律已”的問題。

  咱們先不談別的,就談自己,假如你審視自身,你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有的時候,自己要求別人做的,放在自己的身上,卻往往做不到,但卻還是一味的要求別人去做,甚至還有些不管不顧的架勢,既聽不得別人的呼聲,也不在意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

  咱們再說身邊的環境,你會發現有些制定措施和規則的人,在制定措施和規則的時候,僅只憑個人或者少數人的喜好與意願。而且,在措施和規則執行的實際工作中,他人對此有什麼樣的呼聲,執行起來,具體的會發生那些情況,都不管不顧,只是一味的執行到底。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先實行起來再說,有問題再解決。

  一切都實行“霸王硬上弓”模式,一切都遵循“斬草必除根”真理,那模樣,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遇佛殺佛遇魔降魔”意味。這改革的力度,不可不謂之為強,這挑戰的勇氣,不可不謂之為大。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真空,當然身邊也只存在一種聲音:你說東走,大家都說東走,你說西走,大家都說西走。個人的成就感、英雄感,會因此無限膨脹,自我感覺也更是一切良好,這樣保持一顆清醒的“心”,也就難了。長此以往,失了必要的氧分,失了存在的基礎,失了前進的方向,“好事”到最後怕也成了“壞事”。

  就上所說的兩者而言,不難看出,都是一個“態度”問題,都是一個“心正不正”的問題。因為“心不正焉能修身,心不正何談律己”。所以消除這一問題,就是要求我們要“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我們不妨在要求他人的時候,多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多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出發,多聽聽他人的意見,不必非要一味強行,一定要“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人非機器,安裝不了程序,也設定不成一個同樣的情景模式。這世間萬事萬物,也更是每一刻都在發生變化,也就根本說不上,存在一件永遠是正確的事。因為正確的基礎,會因時、因利,發生變化,之所以現在正確,也僅只是建立在,此時相對的基礎上。

  我們不妨在制定措施和規則的時候,把大多數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遵從“實事求是”的思想,為大眾負責,為社會負責。在執行工作中,首先從自身做起,因為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可以使他人心悅誠服,他人也才願意遵從號召和指揮。在實踐工作中,一定身體力行,因為“身教重於言教”,這樣才可發揮一面旗幟作用,才可以統率他人。也只有做到這些,制定的措施和規則的目的與意義,才能落到實處,才能有所體現。

  說到這裡,我們並非使要所有的人,都能“修鍊”成為“老子”“孔子”“孟子”,這無疑,我們都做不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總有義務與責任,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吧。既然如此,那不妨,就讓我們“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您正在瀏覽: 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網友評論
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已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