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舊聞舊事 > 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

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

手機:M版  分類:舊聞舊事  編輯:pp958

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 標籤:三國演義 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

  1894年7月25日,一艘由中國政府租借、載有近千名中國陸軍的英國商船,在朝鮮附近洋麵遭遇日本海軍。溝通無果后,日艦不顧中日尚未宣戰和該船懸挂英國國旗、由英國水手駕駛,悍然發射魚雷及大炮,擊沉該船,船上950名清軍只有246人逃生,74名船員中僅12人得救。中、日、英三國為此事件隨後展開了長達兩年多的外交和法律角力,上演了更為波瀾壯闊的新版三國演義。這就是國際戰爭史和國際司法史上著名的高升號事件。

  小個子把天捅破

  小個子的東鄉平八郎知道,他只要一揮手,就能立馬把頭頂的天捅開一個大窟窿來。此時,他指揮的巡洋艦浪速號,已經升起了即將攻擊的紅旗,所有的右舷炮和魚雷發射管都對準了不遠處的目標。而那個被日本人艦炮牢牢鎖定的獵物高升號,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畏懼和恐慌,桅杆上依然驕傲地飄揚着大英帝國的國旗。

  在那面大英帝國國旗下,由英國船員駕駛的高升號裝載了近千名全副武裝的中國精銳部隊淮軍和大量的軍餉,儘管所有的人都知道用步槍對抗軍艦顯然是徒勞的,但這些李鴻章的嫡系子弟兵,照樣驕傲地拒絕了日本人的投降命令,並將嚇得試圖棄船的英國船員們牢牢地看管了起來。

  對峙已經在這個名叫豐島的黃海要衝持續了四個小時,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都陷入了僵局。面對面的溝通進行了兩輪:日本人要求俘獲這條船,英國人先是表示抗議,然後表示服從,但被滿船的中國人憤怒地否決了;英國人和中國人隨後要求返回出發的大沽港口,理由是出發的時候,中日並未宣戰。但是,日本人顯然不想放過這個聚殲中國精銳部隊的好機會。東鄉下令開火,天終於被捅破了!

  步槍對抗軍艦

  繼元朝軍隊遠征日本失敗后,中國軍隊對外作戰史上最大的海難開始在黃海上演。浪速艦上早已上膛的魚雷被發射出膛。一發炮彈命中船中央煤庫,煤粒和各種碎片隨着煙霧一起紛飛,四處瀰漫。英國籍的輪機長高登面部中彈當場身亡。幾發炮彈擊中了機艙,導致鍋爐爆炸,艙內不少人被活活燙死。

  東鄉的日記表明,轟擊僅半小時后,高升號就迅速沉沒。在高升號的所有乘客和船員中,最引起日本、中國和英國三國關注的,就是以“私人乘客”名義搭乘該船的德國人漢納根。漢納根是日耳曼貴族。1879年,24歲的漢納根從德國陸軍退役后,由父親的好友、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牽線來華。

  來華不久,漢納根被德璀琳招為女婿。德璀琳與李鴻章關係密切,漢納根在李鴻章眼中遂地位日重。1880年,李鴻章奉旨籌辦北洋海軍,漢納根得以進入其幕府,擔任軍事顧問。

  在日軍開始攻擊后,漢納根縱身躍進了大海,奮力向豐島游去,並成為少數獲救者之一。

  在高升號事件這場實力完全不對等的“戰鬥”中,船上清軍以步槍還擊日本軍艦的勇敢形象,通過著名電影《甲午風雲》而被廣為流傳。漢納根的證詞對此進行了證實:“那些可憐的人知道沒有機會游水求生,勇敢地還擊。”

  誰殺了落水者?

  部分船員和清軍落水后,這一事件中撲朔迷離的羅生門般的故事開始了:日本海軍是否對落水的中國官兵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士兵牟慶新指證浪速艦在高升號沉下去后,還向小船及水裡的人開炮。但抱着消防水桶跳海的舵工伊萬傑利斯特則說:“中國人以五六支步槍同時從舷窗對我射擊。我勉強地避開了可能的死亡。後來一發子彈擊穿了我的頸部,我立即昏迷過去。”

  而漢納根的證詞,則指控不僅是日軍要對屠殺落水者負責,正在下沉的高升號的清軍士兵也要對此負責。漢納根在接受英國駐仁川副領事務謹順取證時說:“日本軍艦卸下堅固的小艇,艇上士兵向高升猛烈射擊,落水的清軍也向高升射擊。”照此說法,當時基本上是一片混戰,不僅是日本人在繼續掃射船上和水中的清軍,船上和水中的清軍還在互相射擊。漢納根的大部分證詞得到其他倖存者的支持。

  根據各方公布的倖存者證詞,客觀公正地看,日本人和清軍掃射落水者都完全有可能。對清軍來說,掃射落水者的最主要原因是要發泄對棄船跳水的歐洲船員的不滿,這和清軍阻止歐洲船員乘坐日軍小艇離開是同一想法。

  清廷希望拉英國抗日

  滿載中國士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被日本軍艦擊沉,噩耗傳到北京后,震驚了紫禁城,總理衙門大臣奕劻等緊急約見英國駐中國公使歐格訥。雙方對本次重要會議各自做了記錄,但在某些關鍵細節上有所出入,反映了不同的關切點。

  根據總理衙門的記載,當奕劻追問:“日本如此無理,西國素講公法,當作何辦法 ”歐格訥說:“此時我不能出斷語,當聽政府之命。既日本將英船擊沉,或竟調水師前往,亦未可知。”

  另一個在總理衙門的記錄中被完全忽視的細節,卻在歐格訥的報告中被重視:“我告訴親王……如果他允許我以個人名義坦率直言,我要問一下,一旦真的爆發戰爭,假使中國決定迅速出擊,他認為是否有對敵手施行沉重打擊的力量。親王猶豫了數分鐘,在環視同僚一周之後,咕噥了一聲,對他們目前是否能同日本進行成功競爭,表示懷疑……”

  日本大本營首先從上海電訊,而非海軍報告中得知高升號事件。

  獲得消息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極為憤怒,擔心因此遭到列強幹預,尤其擔心引起英國的報復。

  而高升號的悲劇傳回英國后,輿論一片沸騰,要求政府對日進行報復。在中日衝突中,英國輿論一致認為“抗日援華”既符合英國的長遠利益,又符合英國的道義責任。

  三國展開了一系列調查

  從事件發生到8月2號日本官方的初步報告出台,日本走了兩步重要的棋:首先,日本外相陸奧宗光下令法制局局長末松按照“文明國家”的程序對事件進行調查。從7月27日到正式宣戰(8月1日)的一周內,日本進行了大量的證據準備工作,主要是針對日艦浪速號軍官、獲救的高升號船長和大副的調查筆錄,以及其他一些獲救者的證詞,於8月2日形成了《關於高升號事件之報告書》。這份根本沒有中國人參與的單方面報告,形式上完全按照“國際慣例”製作完成,在隨後英國政府的兩次海事審判聽證會上大派用場。

  同時,陸奧宗光對駐英公使青木周藏作了“危機外交”的具體指示。一方面,要求青木控制好對媒體發布消息的節奏和分寸。同時,他要求青木向西方列強明確表態,日本將嚴格按照國際法辦事。

  據西方歷史學家研究所得,日本在戰爭之前,就已經弄清楚了活躍於英國的媒體哪些是可以被收買的以及收買的價碼。事件發生前數周,陸奧就指示青木向路透社暗地裡行賄600英鎊,以換取路透社對日本的“關照”。以這樣強力的“新聞策劃”為支撐,青木成功地爭取到了一些英國專家學者在媒體上公開為日本辯護。

  1894年8月12日,長崎的第一次聽證會結束,結論對日本相當有利。8月20日上海舉行第二次聽證會後,英國幾乎全盤接受了日本無錯的觀點。11月10日,英國官方最終裁定:當時已經存在着戰爭狀態,高升號為交戰國執行交戰任務,日本軍隊有權扣留或擊沉它,因此,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而中國的觀點被英國粗暴地駁回了。

  1902年4月,英國政府提出和中國做筆交易:如果中國能在草案中放棄對日本的所有指控,則英國同意放棄對中國的所有指控。但此時,雙方卻突然取消了仲裁安排。

  中國賠錢了事

  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義和團事件,隨後是八國聯軍入侵,與此軍國大事相比,高升號的善後事宜顯得有點渺小了。1902年5月,英國新任駐華公使薩道義與包括新任駐英公使張德彝、慶親王奕匡等在內的中國官員舉行了會談,根據薩道義的記載,中國官員說,大家何必為了高升號這樣的小事糾纏不休呢 為了“雙方的友好關係”,中國政府可以給予高升號船東“慈善性”的補償。幾經周折,討價還價,中國政府與印度支那航運公司終於商定了總數為33411英鎊的“慈善補償”,1903年3月此款交割。此時,距離高升號沉沒正好10年差四個月。

  一場轟轟烈烈的國際事件,最後卻以民事事件收尾。

  高升號事件中,日本不宣而戰卻逃脫譴責和懲罰,令日本人看到了偷襲的巨大成效和微小代價,並成為推動日本軍事冒險的原始雪球,在此後的對俄戰爭(偷襲旅順港)、對華戰爭(九·一八事變及七七事變)及對美戰爭(偷襲珍珠港)中,頻繁不宣而戰。

  2001年,韓國宣布打撈高升號,大量文物“出土”。高升號上價值8800萬美元600噸銀錠,迅速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打撈人員在探撈時,同時發現7具遇難中國士兵遺骨,但這沒有引起任何人、包括中國那些激昂“抗日”的憤青們的重視,惶論任何形式的祭奠與緬懷。

  (摘自《先鋒國家歷史》)

您正在瀏覽: 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
網友評論
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