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小說 > 戲說人生 > 金色的回憶

金色的回憶

手機:M版  分類:戲說人生  編輯:得得9

  一九七六年元月八號早晨,天還沒亮。我當時正在生產大隊的粉坊值班睡覺,忽然被高音啦叭傳來的哀樂聲驚醒。接着是播音員低沉緩慢的訃告聲……哎呀!周恩來總理逝世了!這一突如其來的噩耗把我驚的目瞪口呆,心中一片茫然。披衣而起,在屋內徘徊。周恩來總理真的逝世了?這是真的嗎?這些問號被一陣陣傳來的訃告聲所打破。痛苦,惋惜,疑慮等複雜的心情攪和在一起。周恩來總理!這一從學說話開始就叫貫了的稱呼今後不能叫了?周恩來總理那精明睿智的音容笑貌,文雅果斷的舉止神態,忠懇搏大的宰相胸懷,巧妙絕倫的平衡藝術。一幕幕一幅幅,在腦海中盤旋。我們這一代人對領袖們的崇敬有加、忠誠依賴的心情,是現在的年青人所無法理解的。我禁不住心潮翻滾,熱血涌盪,激情澎湃。一股熱流在胸口激遄。抒發心境的激情直衝頂門;噩耗驚心,痛心疾首!悲壯的詞句在腦海中盤旋,止不住的哀情噴瀉而出。遂即吟成七言詩一首,從地上找了塊碎瓷片,刻寫在牆上:

  悼念周總理逝世

  悲風愁雨卷地來,噩耗驚心舉國哀。

  參天大廈折玉柱,中華又失棟樑材。

  痛絕萬波涌四海,淚漫五州驚世界。

  神州淚凝化長虹,手接宏圖衝天開。

  被熏成了暗黑色的石灰牆被瓷片一刻,白底黑字,耀眼奪目。又是帶着激情所寫,字顯的剛勁有力,字大如拳,更有一番氣魄。寫完后自己端詳頌詠一番,覺的頗有絕壁書懷的味道,基本上表達出了個人的心境,稍覺欣慰。天亮后,幹活的人陸續來到,坐在屋中,對周總理逝世的消息互相訴說著惋惜與哀痛之情。忽然發現了牆上的題詩,有一個女知青用普通話動情的朗頌了起來。大家議論紛紛,讚不絕口。圍着我問這問那,竟忘了下手幹活。直到場長走進來,礙於我是會計,不好發作,笑着對我說;“你這個孩子王,該下手幹活了!”人們這才知趣的散去。從此,人們對我的看法大變。特別是這幫知青們,更是對我尊崇有加。一有空便找我討論。有一個這樣問我:“周恩來總理的逝世,對人們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也有這種悲痛和想法。但是要用精鍊的語言槪括的表達出來,怎麽也想不出來。這些詞語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我對這一可笑問題弄的不知該怎樣回答,一邊用話語搪塞着,一邊搜腸刮肚的搜索着腦海中零散的記憶。忽然想起了一本書中關於寫詩的議論,隨口說到;“首先要心為所動,然後才能情動於心,最後就能詞出於情了”。又問我怎樣寫詩,我順藤摸瓜的往下講:“首先要掌握好韻腳,再把握好起,承,轉,合四關就可以了”。他們對我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他們雖然大部分是高幹子女,見多視廣,但卻是知識匱乏的一代。比較好蒙。對我這個“鳳凰”更是刮目相看了。

  對於“鳳凰”這頂桂冠的來歷,說起來倒也怪有趣的。因為這時侯我調進粉坊當會計才半年的時間。剛上任不久,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在往洗瓜池運地瓜的時侯,兩個人用一個大木斗子抬着,壓的呲牙咧嘴的,累的很!粉坊里有一輛地排車,卻用不上。因為新鮮的地瓜裝到車上再扒卸下來就爛了。我打量着木斗子和地排車輪子,猛然產生了一種想法。量了量木斗子兩根把的寬度和地排車輪兩輪之間的寬度,正合適。於是我讓人幫我把車輪子卸下來。等他們把木斗子裝滿,兩個人想抬起來走的時侯,我把車輪推到跟前說:“等一等!”他們不知何意,傻愣愣的站在了那裡,不知所措。我抓住木斗子的把一掀,隨即把車輪的軸填在了兩根把下面。然後跑到對面,抓住那兩根把,抬起來推着就走。輪軸剛好卡在木斗與把形成的夾角之間,兩手一抬,斗與軸之間形成了三十度以上的斜坡,重量大部份壓在了兩個車輪上。象推小車一樣,很輕鬆。等推到洗瓜池跟前,順勢往前一掀,因為有前面那兩根把拄着,一下翻了過去,既乾淨又利索。幹活的人們既驚又喜,裝滿了斗子搶着推。本來兩個人干都很累的活,現在一個人幹起來既輕鬆又有趣。人們嘻嘻哈哈的你爭我搶的乾著活,嘴裡卻耽誤不了說話。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場戲。因為幹活的人都是女孩子,其中知青佔了大半。原因是這一年來了十幾個知識青年,都派到了粉坊來幹活,其中只有三個男孩子,也被分派到技術活崗位。只有我,場長和老保管三個男的,幹活的是純一色的女兒國,能不熱鬧麽?

  我一看很成功,按排就緒就回了辦公室,抓緊時間填一份報表。外面不時傳來嘰嘰嘎嘎的打鬧聲和嘀嘀咕咕的說話聲。只聽一個說到:“這個點子真好,就地取材,舉手之勞。干起活來既輕又快又有趣兒,我們怎麽沒想到呢?”一個接著說:“這就叫技高一籌。這個小會計看上去文縐縐的象個教書的。可是看體格這麽健壯勻稱又象個搞體育的。……”“腦瓜中倒象有些玩藝兒……”

  下粉條的時侯,天氣已經開時冷了。一開始的時侯,把粉條直接掛到院子里的涼條上曬。等下午晒乾了,捆成捆收起來就行了。天一上凍就不行了。得先一桿一桿的掛到地下室里凍起來。等凍好了,再搬到院子里,用棍子把冰砸掉,這時粉條里的水分基本上凍沒了,打成捆后既順流又透明又上眼,並且斤量還大。叫凍粉。開粉坊的都願意做凍粉。做凍粉的時侯用人就多了。因為得把粉條一桿一桿的運到地下室里掛起來凍着,好幾道工序。人手不夠,我就去打幫手。這才發現粉條是用竹桿挑起來,夠一米多長的時侯捽斷。往地下室運的人用手托着竹桿一步步順着台階走下地下室,一桿一桿的擺到涼架上凍着。我問:“怎麽不直接掛到院子里的涼架上凍着?那樣既省力凍的又快!”老師傅回荅說:“上面的溫度太低,把粉條凍冒了就壞了。”我問:“啥叫冒了?”“怎麽和你說呢?……就是粉條被凍的發了白,既沒有斤量又不好賣。明白了?”“嗷……”我似明不白的荅應着。這時耳邊傳來嗤嗤的嘻笑聲。我估摸着是笑我說外行話,就不再多問。免的再出錯增添笑料。

  往地下室運粉條的是四個女孩。只見她們扎着白圍裙,每人托着兩桿粉條;由於個子不太高,怕粉條拖着地,兩根胳膊抬起夠三十度。顫顫巍巍的下台階,既費力又危險。我觀察了一下,地下室的門與作坊的門相對。一上一下形成三四十度的落差。仔細端詳了一下雙方的結構,產生了一個想法。到倉庫拿了備用的八號鐵條,土話叫《豆鐵條》。把作坊門的過樑上一邊掏了個洞。把鐵條穿進去固定好,下面固定在地下室涼粉架子的木樁上。一邊一根,形成了兩條呈三四十度斜坡的斜線。把兩個竹筐用竹棍夾住用鐵條一摽,形成了扁口。測了一下寬度,放進粉條后兩頭竹桿擔在筐沿上正好。上面拴好提系。提繫上固定上鉤子。找了兩個小滑車,一個固定在作坊門過樑上,一個固定在拴鐵條的木樁上。用一根比鐵條長的繩子穿過滑車,一頭綁上一個鐵鉤子。準備停當,把竹筐掛在鐵條上,用繩子上的鐵鉤掛住,用手抓着繩子。手一松,竹筐便順着鐵條滑了下去。又把另一個竹筐掛在另一根鐵條上,用繩子另一端的鉤子掛住。拉上第一個竹筐的同時,第二個竹筐又順着另一根鐵條滑了下去。正好形成了循環。試驗成功!這樣,一個人在下面等着接筐子,一個在上面拽繩子,兩個人輪流掛粉條筐。裝上粉條的筐子沉了,下的更快。不費力就把另一個空筐帶了上來。這樣一上一下,跟玩遊戲一樣。大家高興的不得了。“上來啰……!”“下去啰……!”的吆喝着。本來是戰戰驚驚、很費力氣的苦差使,現在成了輕輕鬆鬆,繞有趣味的遊戲活。沉悶的空氣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家吆喝着,說笑着。把我這個土發明家簡直捧上了天,讚美之聲不絕於耳。這一下把我也“省”下來了,就趁機回了辦公室。“鳳凰”這頂桂冠就是這次給我加的冕。到底是誰給我戴的高帽,一直也沒問出來。

  這件事過去不久。一天,大家正在院子里吃早飯。這時,有一群麻雀在院子里的地上蹦蹦噠噠的找食吃。我也是個好動的主兒。見腳下有一塊鵝卵石,放下飯碗拾起鵝卵石就扔了過去。說時遲,那時快。真是揚手似挽弓,石去似流星。口中喊一聲“着”!“啪”的一聲,一隻麻雀被打翻在地,其他麻雀都轟然散去。大家一片嘩然。“真准!……”其實我是瞎貓碰了個死老鼠。咋這麽巧?

  想不到吃了中午飯休息的時侯,那三個男知青到了我屋裡,神神秘秘的說要我教他們一手。我一開始沒明白怎麽回事。後來那個小個子說:“看你那架勢就是練過的,教我們一手吧?”我這才恍然大悟。是早晨那一石頭惹的麻煩!可是我真是啥也不會。但是轉念一想,既然他們把我當成了練家,說不會他們也不信。況且他們平時也好舞舞扎扎的,更不能在他們面前失去了尊嚴。怎麽辦呢?說話的功夫,我發現了門外有一塊長方石,足夠一百多斤,心裡有了底。就不推不就地說:“練這個得有力氣,你們力氣怎麽樣?”“還可以。”“那好,誰舉起那塊石頭我教誰。”“好,一言為定!”我們來到屋外,三個人輪流試舉,一個也沒舉起來。最有勁的那個也只舉到了平胸。累的呲着牙,咧着嘴,渾身打顫。“噯!看着不起眼,怎麽這麽沉?”我笑着說“就這點力氣還想練?”“那你呢?”我知道會有這麽一出,就緊了緊腰帶,走到跟前;站穩腳跟,哈腰下去。兩手抓穩,手腕一挺,兩膀一用力,往上猛一提,趁勢往下一蹲,石頭穩穩的舉上了頭頂。然後慢慢的站起來。停了幾秒鐘,一翻手腕,咕通一聲扔在了地上。真是面不改色,氣不粗喘。我心平氣和的微笑着說?“練練再說吧?”他們已沒話可說,打消了念頭。其實那時侯仗着年青,飯量大力氣也大。大集體的年代收工后啥也甭管。年青人到一塊不是舉石頭就是抱碌碡,真是家常便飯。舉這點石頭,費不了多大力氣。他們哪裡知到?

  一天早飯後,我正站在院子里向遠處眺望。猛然發現一個長長的身影正在向我靠進。說來湊巧,當時我是面向西而站,太陽掛在東天邊正是斜照影子長的時侯。這一下幫了我的大忙,心中立刻明白了。不露聲色的把兩腿一綳,兩腳抓地站穩,全身叫足了勁。就在這時,“嘭”的一聲,我的后膝蓋窩猛然挨了一腿!立刻被彈了回去。只聽“咕咚”!“噯喓”!那個小個子男知青一腚蹾到了地上。我裝坐若無其事的微笑着回過頭,見他正呲着牙坐在地上揉腿。“你的腿怎麽這麽硬,象碰到了木樁上!”我笑呵呵的打趣道:“就這能耐還暗算我”?其實他哪裡想的到其中的玄機!還是太嫩了。……

  春節前,我接任了生產大對會計職務,離開了粉坊。春節后,在新一輪黨支部建選中進了領導班子,分管青年和宣傳工作。那時各村大部分都有文藝團體,排演文藝節目。公社經常組織會演,排列名次。名次的高低也是本單位綜合實力的體現,因此都很重視。

  我原來就是村裡的文藝骨幹,樂隊主弦。現在成了主管領導,如魚得水。特別是大破“四人幫”的《紅十月》以後,各單位爭相排演節目來表現這一盛況。我們的節目每次都名列前茅,在多次會演中得了好幾個一等獎。受到了領導的好評和同行們的稱讚。自己也覺着非常露臉。這一時期,是我生命年輪上風華正茂,光環璀燦,閃耀着異彩的全盛時期。也是我在生命旅途中忍不住時時回首的最美好的《金色的回憶》。

您正在瀏覽: 金色的回憶
網友評論
金色的回憶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