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珠江流域的太監王朝---廣州印象之一百六十七

珠江流域的太監王朝---廣州印象之一百六十七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在光孝寺大雄寶殿的東西兩側,有兩座不對稱的鐵塔,這是南漢國的遺物,全名叫塗金千佛鐵塔,一千年了。清末塔殿倒塌把西塔壓壞四層,剩下三層。與七層的東塔搭配一起,形如一隻瘸腿,彷彿是那個不正常的國家正向我跛行而來。

  公元907年唐昭宣帝禪位於朱全忠,大唐這個巨物轟然倒地,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一串短命王朝,又在華夏全境濺起了十塊碎片,這就是混亂的五代十國。各個國家也都良莠不齊,有的重武略,有的講文韜。有的保民生,有的強皇權。我的老家當時就有一個南平國,只有兩三個縣份大,地狹民寡,靠搶劫過路的客商立國,按現在的話說,是個流氓國家。南平高氏向南唐、南漢、后蜀和南詔保證商路安全,請人家經商和路過。人家真來了,就暗地裡殺人越貨。它又特別喜歡裝小賣傻,對四方國家都稱臣納貢。人家也不好興兵討伐,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

  南漢不是流氓國家,反而稱得上道德楷模。因為它的公務員大都被閹割了,特別是據有要津的高官。不能成家立業,有私心沒有地方放,有美女沒有慾望要。不一心為公,這一生漫長的時間還真不好打發。南漢很有個性,破天荒地頒布法令:凡考中進士的人一律先閹掉。被皇帝器重的官員,包括丞相也難逃一刀。皇帝 劉鋹認為,朝臣有家眷就有私慾,有私慾就不能傾力效命朝廷;若官員都是太監,就會大公無私地盡忠皇帝。若想做官,必先自宮,成了南漢錄取公務員的國策。不過沒有聽說誰練出了葵花寶典神功,國運依然不能長久。

  南漢被趙匡胤滅掉的時候,人口不足百萬,居然養了兩萬多個太監,裡面自然有不少飽學之儒。光是被殺的閹割技術人員就達五六百人,他們和官員一樣,都是有品級的。享受着政府的特殊照顧,在老百姓面前無比倨傲。就像如今拿特別津貼的專家代表,給兩會提案,收呼吸稅和把水滸列為禁書,這就是他們為國家做的突出貢獻。現在的反腐若能借鑒這一技術,不用反,恐怕到處都是清廉如水了。

  劉鋹祖父,開國皇帝劉岩就是虐待狂,非常殘忍。處決人用炮烙截舌灌鼻刀鋸等酷刑,而且在行刑時,他還喜歡現場觀看,見受刑人痛苦掙扎,就高興得手舞足蹈,嘴裡還念念有詞,口水都流了出來,被人視為怪胎。

  劉岩又叫劉龑,龑,自造的字。武則天的瞾不是唯一,這個龑字是難兄難弟,人一死,字就廢了,看來權利也不是萬能的。唐代遺風,那時的人都喜歡改名,有的人一生要改四五次。他的曾用名還有劉陟、劉龔。本篇為了行文方便,一概稱呼原名。

  南漢開國時叫大越國,第二年才冒認祖宗改為漢,史稱南漢。這也證明了華夏政權,與越南的關係糾纏不清。北越當時叫交州,是南漢的轄地。937年交州發生兵變,屬將皎公羨殺死主官,割據一方,另一屬將吳權領兵攻打皎公羨,皎公羨便求救於劉岩,劉岩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領兵進攻吳權,結果被吳權所敗,劉洪操陣亡,劉岩只得撤兵。吳權從此在交州稱王建國,即是越南歷史上的吳朝。所以,越南是從南漢派生出去的。劉岩冒認的祖先,開疆闢土,把華夏的領地擴展到遙遠的西域;這個假孫子,卻把家底都賣了。

  交州是個邊緣小地方,南漢國有一二十個這樣的州治,丟了不足惜。只要把皇位不丟,一切都不在乎。保持劉氏政權的穩固和劉氏血脈的純正,是重中之重。而事實上皇權是不可能千秋永固的,強大的漢唐,也只是各自延續了三四百年。這些南漢皇帝們就別出心裁,千方百計維護家天下。凡是參加科舉的,只要獲得功名,就必須閹割的法律,就在這個環境下出籠。後主劉鋹更是上演了歷史上最荒誕的劇目,把所有的臣工都借個由頭閹割掉,讓一群無家無室、無欲無求的閹人管理南粵大地。這樣,誰會篡位?篡位了又傳給誰?誰會給皇帝戴綠帽,他有這個能力嗎?誰會偷懶,他不干事怎麼打發時間?誰會貪污,他有妻妾兒孫享受嗎?

  道理不錯。有能力的人都成了太監,不就對皇權沒有絲毫威脅了嗎?

  於是,十世紀中葉,中國珠江流域出現了一個怪誕的國家。每天漏夜,閹人丞相率領一群閹人百官站在皇宮門外,等候早朝。一群無須的男人,一片鴨公嗓門,啛啛喳喳,驚飛了榕樹林里的寒鴉,珠江聽見了,也不由自主地打個寒顫。

  太監,不是中國的原創,抄襲於中東早期的奴隸制國家亞述和以後的波斯,是皇權專制最直接、最殘忍的象徵。但把太監文化發揚光大,卻絕對是中國的功勞。

  中國文化有兩門出眾的特長,一是兼收並畜,二是閹割改造。太監是外來的,冶鐵也是外來的。共和制被閹割了,革命也被改造了。中國文化不僅閹割歷史和社會,還會閹割自身。大家知道,為自己動手術是非常難的,挑一根長在指關節的肉刺都下不了手,何況是為自己去勢,但中國文化卻有這樣的果決,閹割自己的生命毫不手軟。太監進入中國得以發揚光大,與這種文化的推波助瀾是分不開的。中國文化添加了太監文化,更是如虎添翼。

  從三皇五帝到春秋時期,傳世的歌謠何止千萬,到了孔先生的手中,就只剩下三百零五首了。或許人們認為,這是被漫長的歷史淹沒了,又被詩經淘沙取金放棄了。道理說得通,但事實不是如此。堯時的擊壤歌就流傳到漢代,被皇普謐收進帝王世紀一書。孔先生反對暴政,抨擊昏君,卻對等級制度大加讚賞,認為只有像堯舜一樣的明君,才有資格放牧天下的百姓。這首擊壤歌,表達了先民對新興的國家政權的蔑視,當然就不會為詩經所容納。如果說擊壤歌有可能是後人偽造,那首彈歌為什麼又沒有選上呢?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多簡單的句子,多生動的狩獵過程。這就不是一般的挑選了,而是有意思的放棄。

  另一個例子,我們常用以德報怨來表達中國人民的寬宏大量,實際上這個成語的含義就被閹割。原句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先生閹割了古代歌謠,他自己的思想也被後人閹割改造了。本是激發人們血性的話,搖身一變,成了向強勢者討好的奴言卑詞。

  中國文化里的閹割無處不在,以至於剛加入這個文化的外來詞語也深受影響,人權就是顯著的一例。它的本意應該是指公民權,但比公民權涵蓋面更廣,還包括了執政黨政敵的權利。我沒有仔細研究這個詞,憑我的理解,至少不包括生存權,或者說是不包括狹義的活着的權利,因為生存是生命生來就應當具備的,不然,大自然進化出生命幹什麼?但人權這個詞,經過閹割,就成了吃飯睡覺。只要人們吃飽穿暖,就證明我們最講人權。

  回到南漢這個太監之國,歷史還記載了一件詭異的事情,公元963年宋軍攻克了南漢的郴州,抓住十幾個宦官,這些人並不是普通的內官太監,而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宋太祖問其中一個是做什麼的,這人回答說他是南漢的扈駕弓箭手官,誰知拿出弓箭來,此人卻死活拉不開,問起南漢國內的情況,這個太監官員曆數劉鋹的罪惡,其奢華與殘暴令趙匡胤瞠目結舌,使得趙匡胤連聲嘆息:我要救這一方百姓。

  劉鋹不相信任何未閹之人,帶兵打仗的將領都因讒言而被殺,宗室也因篡位的嫌疑太大而被剪除乾淨,宦官保衛不了社稷,在宋朝大軍壓境之下,逃無可逃,只得獻國投降。這傢伙也算得能屈能伸,他比李後主先被俘,卻比李後主后死,而且不是死於牽機葯,至少史書上沒有說他死於非命,儘管他也只是活了短暫的三十七歲。

  李後主當了俘虜還戀戀不忘故國,寫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這樣悲催的亡國之詞,引來殺身之禍。劉鋹這種無心無肝無廉無恥之人,把罪過全部推給了手下,自己卻裝成無辜,向趙匡胤兄弟搖尾乞憐,得到趙匡胤兄弟的寬恕。究其原因,在於他深諳閹割之道:既然去了勢,就應該像狗一樣活着。

您正在瀏覽: 珠江流域的太監王朝---廣州印象之一百六十七
網友評論
珠江流域的太監王朝---廣州印象之一百六十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