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背包十年讀後感

背包十年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背包十年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人是否該為夢想活着——讀完小鵬的背包十年有感

  第一次看到《背包十年》這本書是在卓越亞馬遜的網站上,當時是被強烈推薦的,而且推薦的理由讓你看了就無法忘記。所以我在買下這本《背包十年》的同時,還買了《中國自助游2011版》。

  旅遊對我而言就是以前讀書的時候放寒暑假和家人或者和同學一起出去遊玩,一般選擇自助游,可以不受跟團的諸多限制。至於背包客和職業旅行者的概念我還比較模糊,而旅行對於他們意味着什麼,到底有多重要,我作為一個局外人更是毫無概念。看了小鵬的書,我通過他了解到一個背包客是如何成長為一個職業旅行者的,同時對於理想和生活又多了一份思考。

  關於自助游、背包客和職業旅行者

  我覺得自己應該屬於第一層次的自助游者。背包客又不同於一般的自助游者,對於自助游者來說,旅遊純粹是為了遊玩——遊覽風景(各類景點)、品味美食,其中更多的是享受的成分。背包客所擁有的就是一個大大的裝滿各類旅行裝備的背包,他們可能只是住在青年旅館甚至搭帳篷,旅行更多的是為了感受不一樣的生活,而需要收取門票的各類景點並不一定是他們的首選。背包客走累了或者倦了,可能會回歸到自己原先的生活軌跡中。職業旅行者呢?我原先只知道在國外有,國內的話我所知道的目前為止可能就是小鵬了吧!把旅行作為職業,聽上去很不錯,旅行在很多人的詞典里等同於旅遊,可就這“行”和“游”的一字之差,其中的含義會有很大的不同。“游”字偏向享樂、而“行”字更多的像是傳達一種信念和一種體驗,就像“行者”、“苦行僧”。他們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非僅停留於表層的感官享受,更多的是去挖掘現象背後的東西。同時,他們既可能遭遇窮途末路、山窮水盡的尷尬,也可能在獲得贊助和邀請后享受世界頂尖的旅行服務。這種職業更在乎的是“體驗”。

  關於現實與夢想

  我們作為普通人(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面對現實該如何取捨自己的夢想?堅持或放棄?小鵬選擇了做職業旅行者,他同時也選擇了自己的夢想。從書里可以看到最初的糾結和其中的艱難。但至少我明白了一件事“人生並不只是房子、車子、票子,應該還有很多種可能”。人生在做加法的同時也應試着做做減法,可能我們會在一片陰霾中感覺豁然開朗。我對馬克思說的“經濟是基礎,精神是上層建築”深信不疑,即使在看完《背包十年》后也是。小鵬是個聰明的職業旅行者,他具備一個職業旅行者所需要的全部素質,知道如何通過這份職業獲取報酬,從而繼續自己的這份職業生涯。如果沒有麵包,我們還談何生活,談何理想呢?因此我十分佩服小鵬,國內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做參考,完全是憑着自己的一腔熱情和堅持做到了如今的地步。從職業發展上來講,他已經達到“專業”的程度。用professional來形容,毫不為過。他的例子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鼓舞,讓我們看到了現實和夢想並非完全決裂的,夢想的也可以在現實的土壤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

  關於堅持

  毛主席曾經為雷鋒題詞“為人民服務”。雷鋒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一輩子堅持做好事!我記得周立波的段子里也曾經調侃過這個做好事的話題,“一到3月5號學雷鋒日,馬路上都是扶老奶奶過馬路的人”。當然這個屬於經過藝術加工的,有點誇張了。但現實生活中真的要堅持做一輩子好事的又能有幾個呢?而雷鋒不就珍貴在他的堅持嗎?背包客、職業旅行者,聽上去多有型多有“腔調”啊!可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又有多少?換句話說,如今的小鵬成功了,正是因為他堅持了十年。十年間的所承受的孤獨與掙扎又是有多少人能夠默默忍受下來的?無論我們的夢想是什麼,至少我們該明白只有堅持才會看到雨過天晴后的那道絢爛的彩虹。

  關於給與

  遠親不如近鄰。人在旅途中,難免會有落難和需要幫助的時候。小鵬在書中也通過很多小故事告訴我們他在旅行中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幫助,同時他也將這份愛心傳遞給其他人。因為“love is a circle”。人生不應該只是通過“獲取”而感到快樂,更應該通過“給與”而獲得幸福。通過做義工,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生命的意義;通過幫助別人,我們可以將這份愛與關懷傳遞到更多的人。在我們付出無私幫助的同時,這份關愛可能會隨着“乘數”效應逐步放大。這不正是我們樂於看到的么?

  其實,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思緒一直在翻湧。腦海里也會浮現出自己旅行時的各種情景,有時還會引起共鳴。總覺得這是一本挺難得的書,作為年輕人應該讀一讀,可能會對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所改變。我想作者的目的可能也在於此吧。

  篇二:背包十年讀後感

  周笑汀

  無意中在書店,看到這樣的一本書,——背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

  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我覺得是羨慕小鵬活着的姿態,在這樣一個膨脹物慾橫流的社會,他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跡丈量生命的意義,讓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禮,這些都是我望塵莫及的~

  看着這本書,我也在想,"哪一天,趁着年輕,我也背起行囊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多少風花雪月的守望,無數雪山草原的期盼,隨着年輕的生命慢慢老去,眷守一份午後閑陽品茶般愜意悠長的回憶。在腦海里想過,而後總會找很多借口來欺騙自己,有時間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可能都老了~或者說我不夠勇敢~~

  筆者小鵬這樣洒脫的人,選擇一個人去旅行,放下白領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牽挂、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我以為他不害怕孤獨,甚至我以為他不會感到孤獨。但是他說,一個人旅行時的那份心靈寧靜、卻無比空曠,孤獨時會強烈的想起她時,拍下天空的照片,想着頭頂的天空練成思念……倍感孤獨,我才明白他那時無法抗拒的那份孤獨與寂寞。

  或許一個人孤獨時候強烈的想起某人時,那個人才是佔據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吧~

  他說:只有在旅行中才能感到自己是自己。

  他見過手持蓮花的女孩,邂逅過在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觀察過愛思考的撒哈拉男人、專註的愛爾蘭女孩,去過愛麗絲夢遊的仙境,造訪過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有過無數美好的瞬間,但也品嘗過酸甜苦辣。

  露宿街頭、遭遇小偷、在海關被扒光衣服、做義工……十年來,他打過不同的工,睡過不同的床,遇見不同的人,開心、孤獨、驕傲、沮喪交織在一起。他不經意地說著它們,彷彿與自己無關,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能帶給人驚奇,他從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訶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直“在路上”,並在無形中用這種精神影響了更多的人。

  看着一個個故事,身未動,心已遠。如果即要文雅又要全面地對本書閱讀後的感受進行一番總結的話就是:身未動,心已遠,但現在身還是不動,只是YY而已。

  他說“以前當過白領,每天出入城市裡最好的寫字樓,代步要搭的士,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裝,白色的襯衣。知道領帶的多種打法,還有西裝扣子幾個要開着幾個要扣上。生活精緻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無聊。”這也是許多年輕人的生活寫照。

  “於是他選擇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這時發現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層次的需要,牛仔褲可以一個月不洗,粗茶淡飯只要能吃飽也不會嫌棄。”有人說,小鵬的“背包”生活受追捧的原因就在於許多和他有一樣心境的人卻不敢去付諸行動。而我就是那類人而已~~~

  其實更多讓我無法想象的是,口袋空空、肚子空空的旅行,因為我覺得要是我去旅行,肯定是帶足夠的錢,甚至還要預備一些,可以說我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也可以說我我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獨自旅行的人!

  記得有句廣告詞是這樣寫的: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 不必在意目的地 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您正在瀏覽: 背包十年讀後感
網友評論
背包十年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