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阿甘正傳讀後感

阿甘正傳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阿甘正傳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阿甘正傳讀後感

  “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在影片的開頭就用這句話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思考:每一個生命軌跡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着。

  阿甘的生命樂章是不是就是根據這樣的話,這樣的教誨而一步一步的走着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阿甘,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是不是是上帝給我們開的一個玩笑,或者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無法預料和無常無規,永遠讓你使料未及,無法琢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形象,對於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出現了一個讓人深刻的鏡頭: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飛啊飛,緩緩地降落在坐在長椅等九路公交車憨厚的阿甘腳下,身邊是來來去去的人。我想,這是影片中的一種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的純潔平淡而美麗。

  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親締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

  阿甘的母親給阿甘的是一筆精神財富,這樣的哲學理論在母親給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轉化成他自己的東西。就如他坐路邊的長椅上和不相識的路上講述他的傳奇,他在每一個理論前面加上三個字:媽媽說。

  媽媽說,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嘗到什麼味道。

  媽媽說,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沒有。

  媽媽說,我只是告訴自己,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要儘力去做好它,比如我這輩子做了你的媽媽,這是我無法選擇的事,上帝把你給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須儘力做好你的母親,我做到了。

  母親的教育給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觸動,或許阿甘的人生在就從母親教他的第一個單詞開始的吧。或許,這樣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親的引導,然後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這些話他都記住了,他說,笨人有笨人的作為。當珍妮叫他快跑的時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來,跑散了他記憶中第一雙神奇的鞋子,也發掘出了他的第一項潛質:跑。他一直在跑,開始是逃跑,後來他跑進了橄欖球隊,再後來跑進了大學,跑得了學位。在越戰戰場上,他仍是牢記珍妮的話,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榮譽和友情。

  阿甘忠誠,所以在越戰中他獨自脫離了危險的時候,他仍然跑回叢林中去找他的戰友。他守信,他答應了戰友布巴要共買一艘捕蝦船,但布巴死了,他卻在旁人不可思議的眼神中為他實現了遺願,也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財富。他執着,所以他會在珍妮離開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個美國,一直不停,他告訴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東西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雙腿的中尉一直對自己不能戰死在戰場上卻仍以殘廢之軀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惱怒,因為中尉是這樣一種人:他視榮譽高於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喚回他對生命的信心,使他發現,即使沒有雙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

  阿甘並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總是被聰明人嘲笑,他最愛的母親和珍妮先後離開了他……但對他並因為如此而沉沒,愛還在延續,他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繼續,他不聰明,但他永遠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所以他也就贏得了榮譽,財富和愛,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

  故事的最後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甘送兒子上了校車,坐在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看着一片純白的羽毛飄飛,重回到自己的腳下。

  阿甘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着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鬥,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在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地半途而廢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就象片頭和片尾中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須儘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麼,你就可以越飛越高,你會發現,越往高處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沒有哪一種生命的軌跡是偶然出現的,它的出現總是遵循着某些規律,準備好了,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出現了,就變成了奇迹。

  影片里的阿甘雖然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守信,執着,友善這些人性中最為熠熠生輝,優秀可貴的品質;看到了對生命的執着,對生活的希望,對信念的堅定,還有那平凡的生命里,突顯的不平凡人生。這樣的故事總是讓我們感動,然後讓我們難以忘記。或許,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遠以後,我們依然記得那個跑出不一樣人生的阿甘。

  他的一生都在奔跑。

  他與別人相比的傻,正是當時美國社會所缺少的東西。

  或許正是他這份別人做不到的執着,和美國歷史的撲朔迷離相結合,才有了這部不平凡的電影,和我們心中,永遠奔跑的阿甘。看,他的奔跑人生……

  篇二:阿甘正傳讀後感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會得到什麼?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品味它。這是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經典對白,也是整個作品的中心思想,他強調行動而不是結果對人生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強調簡單而平和地面對人生的態度,學會珍惜與改變。

  《阿甘正傳》的這一根本性人生觀啟發我做出這樣的思考:雖然大多數人都有夢想,但是往往只有少數人會用一生堅持不懈的付出行動去努力實現它,所以最後成功的總是少數人。因為多數人都太在意結果,他們是因有結果才會有行動,而不是因為有了足夠正確的行動才造就了那樣的結果,他們不明白結果是通過行動創造出來了,而不是自動掉下來的或是預先就存在的,我們真正要關心的是行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身。許多人就是因為太在意結果而很少有行動,總是在用一種複雜的眼光面對人生,思考和埋怨大大多於行動,對待人生養成了這種顛倒的邏輯習慣,才一生無所作為的。這也是阿甘精神所要揭示的核心問題:坦蕩而誠實地面對現實的問題,簡單而直白地面對人生的過程,人生往往是這樣的:你想要的東西總是同你最後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人要學會“ 珍惜” 和“ 改變”

  阿甘做任何事從來沒有想過最後將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只是覺得要做就竭盡全力努力去做好它,以一種簡單而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問題,其結果往往是他取得意想不到的驕人成績,拯救了自己的命運。整個影片為了充分展示阿甘精神,又塑造了四個配角來協助表現,其中通過對戰友保勃、女友珍尼、上司丹中尉這三個典型人物的塑造來反襯、比較和突出阿甘精神,而阿甘的母親則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上,母親這個角色的作用並不是用於比較,而是作為阿甘精神哲理的揭示和暗示者,來引起觀眾更深層次的思考,影片為了避免刻意說教,特意安排了母親這個角色,所有最重要的哲理性話語都是從母親口中說出來的,讓母親成了阿甘精神的始創者,這樣比較合理也符合人們的接受習慣。  影片通過阿甘與他一生中三個最重要朋友:保勃、珍尼、丹中尉的關係所演義出來的故事來構成影片情節的主體和鎖鏈,同時他們三個也代表了社會中比較典型的三類人,具有普遍性。

  在影片中保勃是第三號配角,所以要塑造保勃早逝的命運就是為了反映阿甘精神中遵守諾言守信的品質,這是成功者的必備素養,同時也表現了阿甘重情重義的一面。  女友珍尼在影片中是第一號配角,貫穿了整個影片的始終,也是阿甘的愛情主線,這個角色的安排在表現阿甘精神方面擔當了兩個方面的任務:第一、珍尼的性格比較典型的塑造了那種有着偉大夢想,但很少腳踏實地認真負責的付出行動的一類人,飄搖不定、浮躁、不願作小事、做基礎工作是他們的本性,她將女人的美麗青春浪費在毫無價值的自由散漫之中,偉大的理想永遠成了一句空話和幻想而已,最終發展到了比較頹廢的地步。影片中大量的用她與阿甘作對比性的鏡頭切換,突出反映了兩個小時候家境都不好的兩個人,因為性格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的命運道路,  面對類似的困難阿甘因選擇了孜孜不倦的實幹,從不複雜地花時間空想,而是始終用一種簡單而直白方式,通過簡單而持久的行動逐步積累了成就,鍛造了人生無悔的豐富經歷,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第二、作為阿甘一生中執著追求的女友,珍尼的性格剛好也反襯了阿甘對待愛情的那份忠誠、負責和尊重對方的自由的情感品質。阿甘對於愛情不是光掛在嘴上,而是一貫性的落實在行動上,他從未向珍尼索取過什麼,只是憑藉自己的力量為她奉獻替她着想。這也是阿甘精神的一個側面,一個對人生認真負責的人對情感也是一樣。

  上司丹中尉在影片中的份量處在第二號配角的位子上,在阿甘的故事中有着強化對比的作用,丹中尉代表了那種面對困難和逆境比較消極的一類人, 他們往往一生只會活在抱怨聲中虛度一生,不明白改變自己的態度付出行動去改造命運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阿甘的出現卻改變了丹中尉的命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像丹中尉這樣比起阿甘是“ 又聰明又有能力” 的人,他的兩次命運都是阿甘拯救回來的,一次是肉體上把他從越戰的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另一次是從靈魂上把他從傷殘的頹廢狀態中拉出來,在捕蝦的事業中重新找回了自我價值,重塑了自己的命運。這種性格命運對比是十分強烈的:阿甘從小就因智商低而受人欺負,但是他從來就是簡簡單單地面對生活,從不抱怨也沒有什麼大的期望,一直以一種簡單而平靜的心態努力工作,在他成長的各個時期都比同齡人表現的更簡單更執著,做出過更多的實實在在的具體成績,最後反倒成為當地受人尊重的人物,不管人們如何說他“ 傻” 他永遠只用一句話來回答別人“ 蠢人就是做蠢事” ,他只認一個理—— 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要理會別人說什麼,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這也是阿甘精神的又一個側面。

  作品巧妙的利用美國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作為影片的年代提示,這是十分别致的電影表現手法,也反映了阿甘從不為旁事所擾,專心做好自己事情的一種事業態度,始終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喧囂的世界。影片最後以阿甘的再度輝煌之舉—— 橫穿美國的三年長跑經歷,再次掀起作品的高潮。從他小時候為了逃過同村人的欺負而奔跑,結果掙脫了腿上的枷鎖,完成人生第一次跨越之後,到橫穿全美的長跑,“ 跑” 在影片中是重複的最多的單詞,阿甘用無數次的直白的奔跑挽救了自己,也創造了自己的命運。這正是作品所要反映的阿甘精神更高的層面:人生其實本來就是這樣樸實,就是在不斷追求前進的腳步中,始終用一種簡單而平靜的心態直白地面對生活的每個過程,才真正能夠徹底地釋放出生命的潛力和輝煌,生命才能真正變得更有意義。而阿甘同村的三個老人在整個影片中卻在靜止的人生中作了阿甘的看客,唯一等待他們的只有衰老病死,這就是作品的寓意所在。

  阿甘長跑的經歷從另一個方面告訴我們:是大量的積累給你創造了機會,把你送上了成功的彼岸。人生的目標和理想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靠持久的行動和積累逐步摸索出來的,我們常常會因為過分強調“ 目標和理想” 而給自己造成了一種誤導:對於將來的事情和要得到的結果操心的太多,而很少耐心地做好現在該做的事情和應該長期積累的基礎工作。計劃趕不上變化,唯有基礎和實力才是穩定的。我們往往不是規劃的不夠好,而是基礎工作做的不夠多,行動和積累的不夠多所致。未來具體將會發生什麼是不確定的,我們將來具體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也是不可預料的,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現在能夠把握的事情,唯一該做的就是今後必須要做的基礎性的積累工作。雖然,人生職業規劃取決於:自我認知+趨勢認知+大量的基礎工作,但是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積累才是一切效果的根本。

  阿甘的一生也告訴我們:人自己才是機會和機遇的構造者,自己就是最大的機會,外界因素只是起到幫助實現這個機會的作用,自己有問題即使有機會了也終究會失去。人容易強調外因,而忽視內因的根本作用,外因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能夠牢牢控制和發揮的只有我們自己。有人說阿甘的成功得益於他的低智商,所以想的少做的多,的確正常人就是太聰明了,以至於想的多做的少,不能以簡單而直白的心態面對人生,總想投機取巧或是埋怨不斷,懶於持久的行動和積累。

  篇三:阿甘正傳讀後感

  在看完阿甘正傳中我最喜歡阿甘媽媽說的一句話: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沒有這句話引起我深沉的思考,覺得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經歷過風風雨雨,才能成就你人生的輝煌。

  我相信阿甘會伴隨這句話走向成功,走出自己的經常人生,他從一個智商只有 75 分而進不了學校,最終成為了橄欖球明星,全國知名人物,補蝦船船長,還得過榮譽勳章並多次收到總統的接待,這是因為阿甘以他的誠實,守信,勇敢和真誠。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雖然阿甘 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反而顯得優先笨拙但是上天是公平的,另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的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與殘酷,年幼的阿甘腿有殘疾,於是他戴上那笨拙的輔助工具,於是同伴們就譏笑,玩弄,追趕着向阿甘扔石頭,為了躲避同伴們的石頭,伴隨着珍妮一聲:“阿甘,快跑。的喊聲,阿甘有些驚慌。拚命的奔跑,跌倒了掙扎的爬起,隨着鐵架子的破裂最後,她奔跑如飛了,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迹。

  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的母親締造的,然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創造出來的阿甘的母親給了阿甘一筆精神,使阿甘他享用一生,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嘗到什麼味道,這樣的哲學理論在母親給他的那一時刻起就已經轉化成他自己的東西,母親對他的教育,對他的一生有着非一般的觸動沒或許阿甘的人生就從他母親教他第一個單詞開始的吧,有或許,這樣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母親的引導固然重要,但也離不開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他並沒有遠大的理想,她想對平淡的生活,她失去的東西很多,她很少有朋友,他總是被聰明人嘲笑,他最愛的母親和珍妮都失去離開了他,但是這並沒有澆滅他對生活的熱情

  愛,和執着,沒有因此而頹廢下去,愛還在延續着,她還有一個兒子,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並沒有止步,而是大步的向前走,雖然他不是很聰明,但他知道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永遠充滿希望,這些便成為他的人生動力,所以他贏得了榮譽,財富和哎,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

  在故事結束后,我們會發現阿甘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心中都會有一個目標在指引着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的,不懈地,堅定地奮鬥,知道這一目標的實現,又或者是一個新的目標的出現。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往往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那些個不知為何去做的事情往往半途而廢,人生往往就是這樣的,就像影片中那片隨風漂浮的白色羽毛,大多說的時候也許我們在隨波逐流,然而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可以說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的轉身,總還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盡全力做好它,你不需要去計較獲得了多少,那麼你會越走越遠,越來越接近成功,當你在恰當的時機,把握好機遇,就會變成奇迹。

  只有當我們擁有對生活的熱愛,對信念的鑒定,堅信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也能夠活出不平凡的自己,我們也不要去可以地區追求事物的完美性,因為人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的程度。我們只要拼勁權利,無論成功與否,我們都不曾後悔,我們曾經為他灑下辛勤的淚水足以證明我們生活的充實,並且我們在享受追逐夢想的過程 .

  正如生活並不是完美的,痛苦與幸福就在人的一念之間。

  曾經有多少人不因身體的缺陷,還是後天的不足而自暴自棄。例如斷臂女孩,她用雙腳譜寫了生活的美好。她沒有因為自身的缺陷而放棄對生活的追求,然而有些人卻因為自身的不足而對生活自暴自棄,不願意多與外界接觸。其實,無論生活有多麼艱辛,還是讓你覺得生活很幸福和快樂。我們都應該樹立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給我們的考驗。使 我 們受到生活的洗禮,從而使我們的思想得到了生華。為什這麼說呢?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得到歷練,而使我們觀點以及做事態度和方法得到轉化 . 。

  我曾經讀過這樣的一篇文章叫做《你不必完美》。

  我們當然應該努力做到做好,但人是無法做到事事完美的。我們面對的生活是如此的複雜,以至於無人能達到完美。

  有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被劈去了一小片圓想要找回一個完整的自已,到處尋找自已的碎片。由於它不是完整的,滾動得非常慢,從而領略了沿途美麗的鮮花,它和蟲子們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它找到許多不同的碎片,但它們都不是它原來的那一塊,於是它堅持着尋找……直到有一天,它實現了自已的心愿。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他滾動得太快 ,錯過了花開的時節,忽略了蟲子。當它意識到這一切時,它毅然捨棄了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當你感覺很完美時,你會發現你失去了很多東西的。有的時候人不要太過於追求完美,過於苛刻,有時失去了才會讓我們完美。完美並不能使你得到幸福,然而在你追求完美時幸福便於你擦身而過。我們為何執着於完美而不去留意身邊的事物,當你停下腳步,你就會發現身邊的事物是如此的美好,想要去守護這些人和事物。

  正如諾貝爾曾經說過生命,是自然賦予人類去雕琢的寶石。是啊,只有不斷的去雕琢才有可能突破自已。讓我們在苦難不斷地磨練,不斷去完善。

您正在瀏覽: 阿甘正傳讀後感
網友評論
阿甘正傳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