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明朝一哥王陽明》有感

讀《明朝一哥王陽明》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明朝一哥王陽明》有感

  文/滕振輝(揚眉劍客)

  閑暇之餘,讀完了從市圖書館借來的一本有關王陽明的通俗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我是因為想更深入的了解王陽明,了解他的"心學",才在偶然翻閱圖書時,信手抽出這本書並帶回家來讀的。

  當時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筆鋒幽默、妙趣橫生但又不乏深刻鋒利,嬉笑怒罵中見微言大義。這是我們80後文人特有的一種文風,尤其是在三十歲前,愛好文字的80后青年很多都有這種特點。

  這本書的作者是呂崢是一個1986年生於四川成都小伙,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是一個靠文字為生的典型文人。川人自古幽默樂觀,他的文字那麼有趣搞笑但又發人深思,跟他川人達觀豁達的天性,以及博覽群書、勤于思考分不開的。"其文風兼具當年明月的幽默和韓寒的犀利,但對傳統哲學深刻的認識與精湛的表述為二者所不及"網上如此評價這位新銳歷史作家,也算是恰如其分。

  據說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是他批閱三載、增刪數次嘔心瀝血之作。作者用幽默的筆法舉重若輕的把王陽明坎坷傳奇、蕩氣迴腸一生寫的精彩紛呈,一個天賦秉異,從小立志做聖賢並歷經磨難后悟道圓滿,並以此"立德、立功、立言",成為幾百年來古今中外諸多傑出人物的道德楷模、精神支柱、事業偶像的王陽明躍然紙上。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不止於幽默風趣的文字,不止於把故事寫的好看,還深入淺出的在作品中夾敘夾議,梳理中華文化的道統和傳承,並把王陽明"心學"的形成、發展貫穿其中,讓人在或哈哈大笑或會心一笑之餘不覺間對"心學大義"多了很多感悟。

  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王陽明心學不宥於儒家,沒有門戶之見,而是把中華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三家融會貫通,取其精華,自成一家。絕學無匹,浩然正氣,胸懷博大,再加上一生的驚絕文字和不朽事業,王陽明想不流芳千古都難。也無怪乎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曾國藩、張居正這些歷史牛人等一致推崇了,王陽明"心學"甚至稱了近代以來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支柱,甚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算是一個民族篤行"陽明心學"下的偉大變革。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曾預言,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其實確切來說,21世紀將是中華文化的世紀。中華文化的精髓就是"儒道釋"文化,而王陽明的"心學"正是儒道釋三家融會貫通后的集大成者。

  近現代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經過高速發展后,目前幾乎進入一種失控狀態,整個世界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國際秩序和經濟發展表面有序、繁榮,實則處於崩潰的邊緣。世界的未來需要中國智慧,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哲學的指導。中國的現任領導人提倡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精華,可謂高屋建瓴、高瞻遠矚。

  凡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無不是內心強大之人。相由心生、行為心致,一個人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並堅持知行合一,則成就的取得和事業的鑄就都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

  我前段時間,總是時不時感覺到"心空",甚至感覺到迷茫,偶像的幻滅、信仰的動搖和愛情的缺失實際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我自從去年考司法考試和今年重新擇業后,讀聖賢書讀的少了,修身不勤了,不能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很好的"慎獨",我本性里的光明不能徹照自己了。我一直覺得三十歲左右重歸本性、返璞歸真,成為一個真實、誠懇、坦蕩的人,現在看來明明德、修身向道是一輩子的事情,心正則邪氣不入,志堅則無堅不摧。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聖賢因學而至,因悟而成。"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陽明心學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沃土尤其是儒家文化,而《大學》正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大學之道,微言大義,值得我們一生去領悟和揣摩。

  以後的閑暇時間,我要少些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少做些無謂的無聊之事,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多讀一讀"儒釋道"的經典,多學些經世致用的知識。希望我的智慧和修養也與年齡一樣與日俱增,不敢奢求今生能成賢作聖,但是希望自己能真正成為一個內心光明,胸懷坦蕩的心正行端的君子——仰無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正道直行、無私無畏。

  2015年12月2日揚眉劍客滕振輝於昆明

您正在瀏覽: 讀《明朝一哥王陽明》有感
網友評論
讀《明朝一哥王陽明》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