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白楊有感400字

讀白楊有感400字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白楊有感4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讀白楊有感400字

  篇一:讀《白楊》有感

  這個星期天我預習了《白楊》這篇課文,收穫很多。

  首先我把課文通讀了一遍,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標註出拼音,了解到了文章是在讚美白楊,白楊雖然在戈壁中生長,卻長得很直,說明它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接着我又細讀了一遍,把文章中的四字詞及一些優美的句子用鉛筆勾劃出來。然後我把課後的問題看了一遍,帶着問題去讀,針對課後提出的問題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我就用心揣摩,慢慢領會它的含義。等把這些句子揣摩透了,我對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也就很清楚了,文章表面是在讚美白楊,讚美它不管紮根在哪裡,環境是多麼的惡劣,都能頑強地生長,其實是借白楊來謳歌爸爸那樣的建設者和保衛者,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出現在哪裡,為邊疆的快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當然,課後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我知道了老師和媽媽的要求是正確的,要想把語文學好就要認真讀好每一篇文章,對每一篇文章都要讀通讀順讀准,要反覆地讀,而且一遍比一遍細,同時還要帶着問題去讀,這樣更能快速領會文章的內容。語文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我會加油的,一定把語文學好。

  篇二:讀《白楊》有感

  說起白楊大家肯定再熟悉不過了。一般人會說"它不就是一顆普通的樹罷了嗎?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但是它在我心目中不是這樣,自從我看完《白楊》這一課,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幾棵堅強的白楊樹。

  這是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借大戈壁的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們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父親也同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白楊一樣,哪裡需要就在哪生根,發芽。如果我是父親,我自己寧死也不會去邊疆,何況把自己的孩子送走。但是讀完以後我才了解了父親這種一心想要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寧願送走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也要為祖國做出貢獻,都么樸實的一位父親啊他博大的胸懷,堅韌的意志,無私的奉獻,為西部人民構成了一個美好的生活。西部這個原本乾枯的詞語,變得越來越富饒,越來越美麗。他們是荒原最早的住戶,是第一個踏進戈壁的人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住下,任憑風吹雨打,他們仍然要建設祖國。換一個工地就搬一次家,他們帶走的是荒涼,留下的是無盡的繁華。

  白楊,建設者的精神,讓我永久的停留在了這篇文章上,慢慢的回味着他們的無限精神。無論是白楊也好,建設者也好,他們都是那麼堅強,永不向困難服輸,他們都為西部點綴上了完美的符號。

  篇三:讀《白楊》有感

  白楊樹雖然不是那麼美麗,枝幹雖然沒有柳樹姑娘的枝幹那麼柔美,但它有一定不可抿滅的精神,它不管在多惡劣、多麼艱苦的環境都能茁壯成長。為了祖國的需要一直無私的奉獻,今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文章。

  這一課對我的啟發很深,文章記敘了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白楊那種忠誠無私、盡職盡職、不擇環境、堅強執著。讓我知道做人要有白楊的那種精神。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人,都在為祖國的發展,為人民做着共獻。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着,他們都是我們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比如說建築工人。

  提起他們,有的人可能會說;"他們有什麼了不起,那就是他們應該做的?"其實不對,他們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工作,不管風吹雨打,還是下着鵝毛大雪,他們都堅守在自己的辛勤崗位上,盡職盡責,走到那裡都為祖國添加繁華的一面。為了大家,他們願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出,為大家建造更安全、更舒適、更漂亮的房子,付出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住的房屋都是用他們的汗水凝結而成的。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致敬,道一聲;"您們辛苦了,謝謝。"

  讓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有白楊樹一樣,挺拔、堅強執著、不屈不撓的精神!

  篇四:讀《白楊》有感

  前一段,我拜讀了作家袁鷹著的《白楊》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語句生動、優美,內容耐人尋味,是一塊百啃不厭的"骨頭".

  文中講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子女也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其中,"爸爸"的一段話我記憶猶新——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以前,我總認為白楊樹,既開不出絢麗的花朵,又結不出美味的果實,是一種很平凡的樹。今天,白楊樹的形象在我腦海里變得高大起來。我熱愛白楊樹!我敬仰白楊樹堅強,不軟弱,不動搖的精神。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它比喻了父輩的建設者們像白楊樹那樣紮根戈壁,建設祖國。他們的身體已經衰老,建設祖國的重擔將來要落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要像小白楊一樣,哪兒需要我們,我們就在哪兒生根、發芽。

  文中的父親,讓我想到了我們偉大祖國千千萬萬無私奉獻的建設者,他們精神是那樣高尚,他們的形象是那樣高大,我敬仰他們,我要永遠以他們為榜樣,建設祖國,奉獻祖國。

  我想:我們現在必須好好學習,練好本領,學習更多知識,將來紮根"祖國",報效祖國,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出我的一切力量。

  篇五:讀《白楊》有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三課——《白楊》,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行駛在大戈壁的列車上,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並介紹了白楊樹的精神,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希望他們也在邊疆工作。

  人在成功時,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用能力換來優越的生活,一種是用自己的能力在人們心裡刻下一個名字。雖然很多人會選擇前者,但是有的人國為重家為輕。

  新中國成立之前,錢學森在美國可是重要人物,他使美國空軍螺旋槳飛機向噴氣式飛機過渡,並最後向無人飛行器過渡。讓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的科技和國外差了一大截他知道后焦急萬分,急於回國效力。美國政府怕錢學森回國后,中國的科技超過他們就萬分阻攔,拘留了他。美國海軍高級將領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

  經過中美政府的談判,他被釋放。回國后便一頭扎進了大西北,冒着狂暴的風沙,頂着火辣辣的烈日,在人跡罕至的大沙漠中研製原子彈,由於他的回國,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明至少提高了20年。

  錢學森就是這樣一位有這白楊品格的人。

  篇六:讀《白楊》有感

  陶光穎

  我讀了著名作家袁鷹的《白楊》知道了白楊生長在茫茫的,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大戈壁上。那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白楊那堅強不屈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同時也不經讓我們想起了哪些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將自己的青春豐獻的建設者們。

  在生活條件艱苦,經濟,文化落後的西部地區,誰會願意到哪裡去呢?你錯了,然而就是有那麼一群不擇環境,不講條件的"邊疆戰士"們正在為我們的祖國西部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設我們的祖國,使我們祖國的西部能更快的發展。

  在文中父親的眼中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在父親的心中白楊就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我讀了這篇文章不禁眼眶濕潤,因為我被白楊的精神——建設者的精神所感動。所以,我長大以後也希望能去到邊疆,做一個具有白楊精神的建設者,為祖國的西部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會為我的這一遠大理想一直努力下去,直到有一天我成為一棵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白楊樹".

  篇七:讀《白楊》有感

  邵楠

  在荒涼的大戈壁上種着一排白楊樹,那些白楊樹高大挺秀,就像保衛邊疆的衛士一樣。白楊其實是最普通的了,但他那種不挑環境、服從需要的精神是偉大的。

  《白楊》這篇文章描寫的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楊,該文章作者是袁鷹,通過介紹白楊來體現具有白楊精神的邊疆建設者。文章同時也是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寫白楊高大挺秀、生命力頑強,實際上是寫邊疆建設者服從國家需要、無私奉獻的精神。

  掩卷沉思。我敬佩生命力頑強的白楊,敬佩他們服從需要,哪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的精神。但我更敬佩默默無聞的邊疆建設者,敬佩他們那種用自己的汗水和堅持不懈的信念去建設邊疆的精神。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寫到這裡,讓我想起現在生活幸福的孩子,他們不僅不能接管邊疆建設者這種重大的任務,就連邊疆的艱苦生活都接受不了,更何況還要去建設邊疆。

  現在,每當我看到白楊,就會想起紮根邊疆的建設者……

您正在瀏覽: 讀白楊有感400字
網友評論
讀白楊有感400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