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習近平用典讀後感

習近平用典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習近平用典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 盧小銘:從內心涵養一泓清泉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防身治病的武器之一是勤於學習。《習近平用典》這一吸允着中華民族無比深厚文化底蘊的精神瑰寶,有着語錄所缺乏的雋永深意,有着訓誡所不易及的親切醒豁,對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特別是領導幹部踐行"三嚴三實"具有強大的呼應與促進作用。

  近來,手捧此飽含豐富精神鈣質之典籍,猶如進行了一場盛大的"洗澡、觀鏡、治病"精神之旅。書中"寧靜"、"抱朴"、"篤行"、"明辨"的樸實智慧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提示着我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要注重從內心深處涵養一泓清泉,滋養一股浩然之氣,把理想信念植根血脈、融入靈魂,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時刻保持定力、潛心履職盡責,堅定不移地把農行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涵養一泓心靈上的清泉,應遵循"寧靜致遠".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靜"的反面是躁動,"安"的反面是焦慮,"心浮則氣必躁,氣躁則神難凝".浮躁對人對事的禍害深遠。在贛州分行近期召開的典型案例輪迴警示教育活動中,"迷途人"的懺悔猶言在耳,浮躁把原本的"寧靜"與"明志"打破,引人誤入歧途,甚至帶向無可挽回的深淵。而如何才能夠鎮靜不躁呢?欲力戒浮躁,唯志向堅定。只有樹立志向,着眼長遠,才能不被眼前一時利益所干擾,進而寧靜修鍊,積蓄力量,一旦時機成熟,便可以轟轟烈烈干出一番大事業,此也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應有之義。

  涵養一泓品質上的清泉,應遵循"抱朴守拙".

  "朴、拙",指事物的自然狀態。要想品質不被侵蝕,就要保持樸實自然,這意味着我們一要做慾望上的克己者,二要做品質上的樸實者。"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一個人慾望太強,在市場浪潮帶來的消費主義面前,在經濟繁榮帶來的物質誘惑面前,勢必會迷失心智。這在防控道德風險上的警示意義更加重大而深刻,作為金融從業者的我們更要時刻警醒自身,在誘惑面前更要做到百毒不侵,在慾望面前更要做到金剛不壞。另一方面,伴隨閱歷世事加深,人的城府也將越深,處世愈發圓滑,最後很可能帶來的是身心俱疲。書中告誡我們不如保持樸實的本性,回歸本真,擁抱人間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涵養一泓行事上的清泉,應遵循"躬身篤行".

  "篤"為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為政之要,貴在執行".任何一個宏圖大志都需要支點與落腳點,那就是執行。堅定不移的執行力是領導幹部能力的"關鍵之鑰".爬坡邁坎、攻堅克難,最是考驗領導幹部的執行力。今年以來,贛州分行突出強化領導班子執行力建設,要求無論是機關部室還是一級支行、營業網點的領導幹部,把完成上級行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作為應盡的義務和工作的底線,心思用在幹事業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主動自覺執行,此舉充分體現了"篤行"對於業務拓展與經營管理的重要性。我們需要苦幹實幹,不搞形式主義、表面文章、短期行為,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使本單位、本條線的工作經得起檢驗。

  涵養一泓處世上的清泉,應遵循"慎思明辨".

  "觀於明鏡,則瑕疵不滯於軀;聽於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人在修身處世時,要注重辨別是非,從他人的建議中發現自己的缺點,認識自己的短處,日日掃除心靈之雜草,時時修鍊道德之境界。作為團隊指揮員的領導幹部,更要是一名優秀的傾聽者,要做到善於傾聽、樂於傾聽,搭建各類有效平台傾聽特別是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讓他人有益的批評或建議成為另一道"防火牆"、另一種"緊箍咒"、另一條"高壓線",努力做到慎獨、慎思、慎微。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誠然,從內心永遠涵養並保持一泓清泉並不是易事,需要更強的意志品質、更高的精神境界支撐。對於普通員工,需要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及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對於領導幹部,需要始終以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永遠心懷堅定意志,靜心思考,冷靜處世,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內心自律,固守那內心的一方凈土,最終用砥礪意志不斷推動我們農行偉大恆業穩健行遠。

  註:此文榮獲農行江西省分行領導幹部讀書心得徵文三季度一等獎

  農行江西贛州分行盧小銘

您正在瀏覽: 習近平用典讀後感
網友評論
習近平用典讀後感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