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傾聽孩子》讀後感

《傾聽孩子》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傾聽孩子》讀後感

  看了《傾聽孩子》這本書後,覺得傾聽也是一種愛的技巧,其實我覺得對孩子的方式,與對待自己的內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和愛,以前積壓的問題獲得疏通,同時規則被孩子接納傾聽裡面包括着對孩子或自己的內在孩童的感覺和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包括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給予愛,傾聽對方的聲音。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質生活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和願望,當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時,他們卻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不足無法滿足他們,情急之中便同意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從麻煩中解脫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的這一弱點時,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難以得到關注時,他們就會以不斷提高物質需求的方式來獲取關注直到父母發現孩子被“寵壞”了。

  傾聽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說我自己(從我的角度出發)就同意或者贊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從你的角度出發,對你的處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難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們可以相互包容,體貼一下對方的感受,而無須放棄自己的觀點。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說話。不要急於勸說孩子,不要急於發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好比家長和孩子都各有一隻裝滿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長特別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給孩子一些,然而當孩子的瓶子滿的冒了尖兒的時候,你怎麼給他,他都盛不進去,都會灑出來,弄得一團糟。因此我們必須拿出傾聽這個空瓶子來,讓孩子把情緒的珠子傾倒出來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當,才能裝進我們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傷心了。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說明他心裡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壓抑。而哭泣本身能夠癒合孩子的創傷。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發脾氣、大哭,以排解創傷,發泄平日里積攢的缺憾。當孩子得到有效傾聽之後,會逐漸平息下來,並且開始轉變。但我們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煩或者乾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夠,因為他們大腦的發育還沒有成熟到那個階段。他們可能會找到一個補救的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來,並且討好家長。比如傑瑞主動提出用鮮花代替奶油花,並且建議他自己帶着小朋友去遊樂場玩兒。我們要悉心捕捉孩子這種細微的轉變,並給予積極的響應。當孩子出現美好、善良的行為時,我們要由衷地給予讚美,讓這種行為保留下來。

  通過書中的觀點,我覺得孩子的確不會存心跟我們為難,大多數時間是我們誤解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孩子們力有不逮!傾聽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耐心才行啊!

您正在瀏覽: 《傾聽孩子》讀後感
網友評論
《傾聽孩子》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