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證人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控方證人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控方證人觀后感(一)
又是一年上班日。
無聊之餘,每天記錄一下電影書籍的觀后,希望能堅持吧……
《控方證人》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然而一旦說到經典,不免就經常與沉悶嚴肅掛鈎,導致人們興緻索然,敬而遠之。
不過這片子卻實在是一大驚喜。
這是一部懸疑片,但我更願意稱之為,喜劇與劇情片。
該片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神和比利懷德大導演共同的作品,兩個如此鼎鼎大名的人物,所造就的產物天生不凡。
控方證人中涉及的案件並不複雜,無非是男主是否為了錢財,殺害了包養自己的富婆,圍繞這一案件,我們的律師大人,和男主那個美麗而又危險的妻子,展開了一場博弈。
從劇情和懸疑度上來說,本片已經足夠經典,畢竟是阿婆的劇本,質量上是絕對有保證的;恐怕單單從結尾的多重反轉上而言,也已經足夠值得觀看。
但我更想說得,卻是導演的功力。
準確地說,是台詞的功力。
一部黑白的懸疑片,卻絲毫沒有半分無聊與沉悶之意,而是從頭吸引觀眾到達結尾,除了本身的懸念之外,恐怕就要靠台詞了。
於我而言,懸念恐怕只佔據了三分,台詞卻佔據了七分。
從電影的一開始,這個中老年大腹便便的律師就牢牢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他實在不能算得上是天生魅力型的人物,但很快你就被他完全抓住。
這自然得益於劇情的設置和台詞的功力。
律師患病好不容易脫離苦海,卻被一個多嘴多舌的中年護士一直嘮叨,二者在最一開始的戲份里,就激起了火花,真的是歡樂不斷,讓人忍俊不禁。
隨後兩個人的鬥智斗勇,更是笑料不斷,而在這種看似細節般的絮叨與搞笑中,導演卻借勢鋪展開了劇情。
本來身患重病不能接下刑事案件,卻因為一根雪茄陷入其中,引出了後來的故事;這一段將較為沉重的主線,和日常的插科打諢融合的天衣無縫,讓人嘆為觀止之餘,也不由地嘻嘻一笑。
而這種細節在整部影片中更是比比皆是,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充滿了萌感。
脾氣暴躁卻又充滿正義感的律師,絮絮叨叨卻又嚴格苛刻的女護士,甚至是富婆家裡那個總是一臉怒容看不上男主的管家老太太,都讓人不由自主地喜歡,真是萌的不行……
相比較而言,戲肉的部分,男女主的表演,則主要負責劇情的反轉等主線內容;兩個人也都是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男主的玩世不恭,而又頗具魅力的花花公子習氣,女主的冷艷、無情、沉穩、狡黠,也都展露無遺。
當然,究竟誰是當真無情,而誰又才是多情,看完之後才能一一知曉,這裡就不劇透了。
最後,我想說一下電影本身給我的啟發。
其實無論是什麼題材,電影也好小說也好,於讀者和觀眾而言,吸引力看似難尋捉摸不透,實際上有時候卻又很簡單。
往往是在細節中。
如電影里的主線自然是這一場官司,然而在真正的故事開啟之前,怎麼在一開始就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靠的就是細節了。
人物之間的衝突矛盾,通過風趣幽默的對白一一展開,同時將人物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一種怎樣爐火純青的功力……
控方證人觀后感(二)
真相會被故事湮沒?
鍾晉 周瑾
作者按: 寫經典電影的影評,往往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畢竟是別人"嚼過無數遍的饃"難以加工出新鮮味道。大同小異的說道還只是人云亦云,而意圖"忠於經典而又高於原片"卻要面對眾口難調。好在沙翁曾說過一句善待萬千觀眾的話:"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只想做其中之一,虔誠地表達心中所感吧!
這部1958年初在美國上映的律政題材老電影竟也如此反感"劇透"——特意在片尾追加"影院友情提示:為保證您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觀影樂趣,請您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控方證人》這部電影的結局".當我欣賞完令人驚奇而又合乎常理的故事結局之後,緊接着看到這一則"保密"提示,不禁思緒良久!咋一看它是要"劇透者"緘口的勸誡,折射出了"講故事的人"擔心作品傳播失真的普遍心理,而我更願意把它看成是劇情激蕩的迴音、是影片的一個橋段甚至是思想升華,讓人再度反思整個影片揭示的真相往往被故事湮沒的殘酷現實,也讓法律工作者們警醒在辦案實踐中所獲得的究竟是真相還是故事!
讓我們先來回味影片中的故事是如何顛覆真相的——《控方證人》改編自英國著名女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等均是其名作)的同名小說,她的作品歷來善於帶給人穿越曲折離奇人性迷宮的多重享受,本片亦不例外。空軍後勤部門退役軍人沃爾因涉嫌殺死富婆謀奪其8萬英鎊遺產而找到倫敦著名刑案辯護律師威爾弗里德爵士,威爾弗里德爵士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認定沃爾實屬無辜,從而不顧身患嚴重心臟病的困擾而堅持為其辯護。威爾弗里德爵士按照既定辯護策略合理解釋了沃爾手上傷痕成因及衣服上o型血跡來源是案發後幾天在家中切麵包時誤傷,利用死者女僕聽力障礙、因富婆修改遺囑使她喪失繼承權而嚴重動搖其目擊沃爾在現場的證詞的可信度,對現場只遺留死者、女僕和沃爾三人指紋指出不排除他人帶手套作案……並基於證明效果考慮而果斷放棄了申請惟一能證明沃爾沒有作案時間的沃爾之妻克里斯汀作為辯方證人出庭。
正當威爾弗里德爵士感覺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時,克里斯汀突然主動申請作為控方證人出庭作證,明確指證沃爾有作案時間、作案后要其清洗衣服血跡並向其承認為奪遺產而殺死了富婆、其因沃爾的哀求才在之前向警方做了沃爾沒有作案時間的證明。威爾弗里德爵士由此極為被動,除了提出克里斯汀曾隱瞞在德國的婚史質疑其誠信品格外,並無反駁其證詞的有力依據。正一籌莫展之際,一位自稱因克里斯汀第三者插足而遭受丈夫迫害的女子主動打來電話,向威爾弗里德爵士提供了克里斯汀寫給其丈夫的"情書",上面記載有克里斯汀意圖通過親夫沃爾涉嫌兇殺案而對其陷害、再與姦夫雙宿雙飛的"隱情".威爾弗里德爵士向法庭提供克里斯汀的"情書"以證明其證詞不可信,最終陪審團宣布沃爾的殺人罪名不成立,沃爾被當庭釋放。而克里斯汀即將面臨犯有偽證罪的追訴。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結局,如果僅是這樣的劇情起伏也沒有專門提示防止"劇透"的必要了。在威爾弗里德爵士正沉醉於自己的又一場伸張正義的"偉大勝利"時,克里斯汀告訴爵士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理解爵士放棄申請她作辯方證人的原因,明白"公眾更願意相信一個浪蕩的婊子在說謊,而不願相信一個賢惠的妻子在為丈夫作證".於是,克里斯汀主動申請做控方證人,再發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假扮受丈夫外遇傷害的女子向爵士提供揭露自己"險惡用心"的情書,甚至不惜作出犯偽證罪的自我犧牲,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表演一場"苦肉計"來實現證明效果的"大反轉",讓人相信她因外遇而在刻意誣陷自己的丈夫沃爾。那麼,"無辜"而又值得同情的沃爾沒有作案時間的事實,就是陪審團成員非常"樂意"接受的"潛台詞"……
更讓威爾弗里德爵士"脆弱"的心臟承受不了的是——克里斯汀告訴爵士,她以控方證人身份在法庭上所說的話全部都是實際發生的事實,沃爾的確是殺害富婆謀奪遺產的兇手,她是因為深愛沃爾才不惜一切代價救他。她曾給警察做過丈夫沒有作案時間的證明,但在爵士提醒其證言可信度不高后,她決定布局轉作控方證人。可遺憾的是,克里斯汀費盡心機的付出並沒有獲得沃爾的感恩,他將克里斯汀所作的一切都視作他當年在西德戰地將她解救並帶到英國的當然回報。當諳熟英美法系"一事不再理"原則的沃爾知道自己已經逃脫法網且無後顧之憂,正準備領取8萬英鎊遺產並公開攜帶新歡開始國際旅行之時,失望的克里斯汀看到了法庭上的一把熟悉的曾存放於她和沃爾家中的鋒利尖刀,這把刀係為證明沃爾手上傷痕及衣上血跡系案發後切麵包誤傷而提交警方並在法庭上出示,庭審后因法庭工作人員臨時到庭外驅散圍攻克里斯汀的人群而遺留在法庭上未及時收走,克里斯汀便持刀結果了沃爾的性命。一直端坐在辯護人席上目睹這一系列驚變的威爾弗里德爵士平靜的說:"她處決了他",立即取消了療養行程,決定為克里斯汀辯護!
可以想象,如此令人意外的故事結局以及諸多耐人尋味的場景細節,一旦被"不小心"泄秘,對期望一步步體驗謎底揭曉過程的"尋寶人"而言必然是極大的不敬,這明顯剝奪了他親手發掘作品寶藏的權利。這般大煞風景的效果,更是曾斬獲奧斯卡"小金人"的影片導演比利·懷爾德、男主角查爾斯·勞頓以及演員泰隆·鮑華、瑪琳·黛德麗等好萊塢巨星所不願意看到的!也許所有"講故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癖好"——那就是希望自己用心血營建的"領地"能最大限度地保有某種"完整性"、甚至"神秘感",惟一被獲準的探秘路徑只能是與作品本身的直接對話,而絕不是第三者主觀加工后的鸚鵡學舌、斷章取義。他們擔憂,哪怕是丁點兒的"曝光"也會摧毀受眾心裡那張最原始的"底片",從而導致對真相的感應失靈!他們確信,只有經由作品本身講出來的故事才是真實的,其它"傳聞證據"都與真相遙不可及!這是"講故事的人"對其作品的先天情結,不僅是出於對親身力作的自戀,更是深刻了解作品質量而產生的高度自信,如果再加上些許對製作過程辛勤付出的補償心理,會導致"講故事的人"慢慢入戲,以至於逐漸將"故事"等同於"真相"!
從一定意義來說,法律工作者又何嘗不是"講故事的人" 只是先要聽別人講"故事",然後在此基礎之上根據智識、經驗等進行分析研判,從而形成自己確信的合乎真相的"故事"版本,並再基於特定訴訟目的將此"故事"講述給下一個訴訟環節的參與者以供評判。比如辯護律師威爾弗里德爵士,一個有着30多年執業經驗的高級出庭律師,常和貼身護士鬥智斗勇而藏着許多"小秘密",在手杖筒管里藏雪茄、偷偷抽煙時將煙灰彈入抽屜再倒出窗外、與助手共謀將"可可飲料瓶"送護士檢驗后調包成"白蘭地酒瓶"的心臟病患者,"睿智"的他還擁有百試不爽的良心"體檢"方法以判斷當事人陳述故事的真偽。他一邊傾聽殺人嫌疑犯沃爾的辯白,一邊用單眼鏡片反射太陽光照射沃爾的眼睛進行測謊,由此他確信沃爾是無辜者並為之辯護。不過,他忽略了沃爾曾在空軍後勤部門服役的經歷,其雙眼對陽光的耐受力可能強於常人。而在威爾弗里德爵士對主動到訪的克里斯汀進行"體檢"時,這位似有心事但異常冷靜的"嫌犯"妻子則直接拉下窗帘遮擋住太陽光射入房間,來了一招反客為主!事實證明,威爾弗里德爵士的兩次體檢都是徒勞的!即使他每次都能藉助"陽光"的力量,但人的內心總有"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資深律師以多年職業經歷建立起來的經驗體系,有時只不過是自負者的滑稽表演,根本無法洞察一切!而被故事蒙蔽的豈止是威爾弗里德爵士一人,還有那位在克里斯汀作為控方證人出庭作證后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控方律師,一直"盡職"聽審以決定罪與非罪的所有陪審團成員,以及相信愛情而甘冒犯罪風險卻最終被"命運"捉弄的克里斯汀……
許多"故事"毫不留情的背離了真相,但樂於披上精美的外衣!這些故事即使有的來源於你親眼所見,有的來源於你親耳所聽,有的來源於你內心確認,有的來源於你基於上述因素之綜合考證,但一樣可以騙你沒商量!常人或許認為影響案件裁斷的決定因素是法律水準,而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一個不太敢相信的事實——決定因素或許是"講故事的能力".而所謂的"講故事",也不僅僅是通過人的語言,還可能是無聲的表達。比如控方證人克里斯汀在法庭上說了的的確是真話,只是真話她沒有全說而已。法律甚至難以最終作出她構成偽證罪的裁斷,因為控辯雙方律師、陪審團都是她偽證的"幫凶",她"誠實"的扮演了一名控方證人,卻借他人之手或是利用他人自以為是而又頑固不化的"先見之明"佐證了與其證詞截然相反的事實。她先以控方證人的身份出現,加上辯護律師對其隱瞞婚史的品格質疑,就已給人薄情寡義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造成的陰影是波及面極廣的;再利用辯方律師向法庭提供證明自己有外遇、急切盼望藉機擺脫丈夫的"情書",既足以推翻自己先前對丈夫不利的證詞,又迎合了"一個陷害親夫的蕩婦所作證言必然與客觀事實相反"的大眾慣性思維。這番"撥雲見日"、"移花接木"的布局,順利誘導陪審團成員以對控方證人的"道德審判"來取代對其證明事實的"客觀判斷".當然,控方證人也是故事的受害者,其不惜自我犧牲而設局的動因,同樣是誤信了故事、沃爾為其編織的"愛情故事".想到這些,經常與故事打交道的法律工作者們,是不是有些心有餘悸呢?
在司法實踐中,法律工作者們對"故事"加工后所形成的案件事實往往不缺乏自信而缺乏自省,還迫切希望以此為事實基礎轉化成具備法律效力的裁斷,這或許是一種積極履職的心態,但這並不足以確保查證的"故事"都是真相。可能有人會說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總是難以完全一致,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也難免有差距,因此一定的案件差錯無法避免。但是最基本的司法良知告訴我們,這些說法都不能成為我們只要能"講好故事"便忽視真相的理由!我們無法忘記杜培武、於英生、趙作海、騰興善等案件,每一個冤案形成時都會伴生一個被認定為"相當於真相"的犯罪故事,一個據此判處當事人不同程度刑罰的"法律"故事。其實,《控方證人》自始至終講述的就是一個"講故事"的故事,只是每一次故事的講述與傾聽往往不是真相的呈現,而是下一個錯誤的開始——殺人嫌疑犯、控方證人、警察、控辯雙方律師、陪審團成員、法官都有自己確信的故事,也都認為主宰了真相,但結局告訴我們,他們都被故事所愚弄……或許片尾的"提示"同樣在表達這部律政題材電影的核心思想,司法裁斷乃至一切事物的評判都只能是無限接近客觀真相的過程,切忌先入為主,那些"好心"的信息曝光將干擾你對《控方證人》的真實感受!由此導致你看到的只是與《控方證人》似是而非的影子,而這些影子來源於他人刻意或者無心的偏見。執法辦案過程中,要時刻警惕各種外在信息干擾以及內心成見蒙蔽你智慧的"雙眼",以免造成對公平正義的傷害!
《控方證人》有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結局,殺人兇手沃爾命喪於先前竭盡全力營救自己的"控方證人"克里斯汀之手,兇刀還是沃爾為編造謊言而向警察提供的證物,意圖"玩弄"法律的沃爾與克里斯汀夫婦雙雙覆滅於人性的瘋狂!善惡雖最終有報,但法律卻威嚴掃地!因為殺人兇手雖在法庭被"執行死刑",卻不是法庭裁斷的結果,而是以另一場"兇殺"這種最典型的反法治方式實現!無比莊嚴神聖的法庭,竟成為欺詐、背叛、貪婪、愚昧、偏執等人性陰暗面的"角斗場"!代表正義的審判結束后,最原始野蠻的冷血復仇立即上演!當真相敗給故事,其結局的可怕程度真是令人不忍直視。
總而言之,真相的背後有許多故事,而故事體現的不一定是真相!真相雖離不開故事,但真相也經常輸給了故事!法律工作者們需要思考——我們還依賴經驗打造的那個"單眼鏡片",藉助玄幻的"太陽的光芒"來掃射一切虛偽嗎?我們還在等待"故事"被作假者自行戳穿后,再由"控方證人"通過手中的尖刀來"處決"真兇嗎?辯護律師威爾弗里德爵士經歷刻骨銘心的教訓之後,仍自信其身上流淌着"戰鬥民族"的血液,毅然支撐病體再次踏上追尋正義的征途…… 故事仍在繼續,而真相也並不遙遠。
《控方證人》觀后感(三)
鞏芳
這是一部由美國著名導演比利。懷爾德執導的劇情電影,首映時間是1957年,距今已經六十年,雖然年代久遠,卻無法抹殺它做為經典之作綻放的光芒。
影片改編自素有"偵探小說皇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同名短篇小說,故事、人物、場景放到現在也不會有絲毫違合感,它是一部愛情劇,一部推理劇,一部法律邏輯劇,也是一部輕喜劇,一千個觀者就有一千個控方證人。
愛情劇:講述了由瑪蓮。德烈奇扮演的痴情女克里絲汀,為了拯救深愛的被控謀殺的頭號嫌犯男主雷納,不惜以身涉法,步步為營設計安排,牽着出庭律師的鼻子,導致其最終做出錯誤判斷,讓嫌犯無罪釋放。但這並不是結局,她只是嫌犯的一顆棋子,利用她的痴情為他脫罪,利用完便被無情的拋棄,她為別的女人做了嫁衣。
推理劇:由迪隆鮑威扮演的男主雷納被控謀殺了一位有錢的獨居寡婦,所有的證據都間接指證他就是兇手。他的淡定又滿副無辜的表情讓你感覺,他真是被冤枉的,殺人者另有其人,可能就是一個隨機作案者。只要他能證明當時自己不在案發現場,就可以無罪釋放。在克里絲汀的提示下,他找到了著名的刑事案律師韋菲爵士當他的辯護律師,最後如願被當庭無罪釋放。他的謀劃成功併到此為止,不料結局卻不為他所控,他死了,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法律邏輯劇:本劇的靈魂人物,也是我最愛的胖老頭由著名影星查爾斯 .勞頓扮演的律師韋菲爵士。影片開場,韋菲的機智幽默就讓我會心一笑,他就是一個調皮的老小孩。因為心臟病而不得不休養,卻按捺不住對工作的熱愛,重回律師所。第一天就被人盯上了:同行梅休帶了一樁看似無望的刑事案,請他出庭辯護。出於對身體的考慮,加上護士形影不離的監護,一開始,韋菲爵士拒絕了。
當他乘着男管家為他訂做的樓梯滑椅上樓時,梅休上衣口袋的兩支雪茄吸引了他的注意,更讓他興奮不已。為了兩支雪茄煙,他以提建議為由拉着梅休,避開護士,到會談室,迫不及待地想抽上一口,無奈梅休沒火,只好叫了站在外頭的雷納借火。雪茄作為導演安排的道具,推動着劇情的發展和轉折。
在和雷納的交談過程中,他的淡定和坦誠讓韋菲爵士初步斷定他是無辜的,繼而同意做他的出庭律師,精彩由此開始。
第一日庭審現場,韋菲爵士憑藉其豐富的庭審經驗和機智,把控方兩位關鍵證人的證詞辯解的漏洞百出,為疑犯爭取了一線希望。
沒想第二日,他最不希望出現的證人,也是嫌犯的妻子,女主角克里絲汀出現了,以控方證人的身份。她的證詞無疑直接給嫌犯扣上了殺人犯的罪名。雖然韋菲爵士幾個簡單的提問暴露了克里絲一直在說謊,但也沒有為庭審帶來一絲轉機。是與不是的提問方式和回答再次辯證了可以使事情簡單化。
第三日,也是庭審最後一日,韋菲爵士接到了知情神秘女提供的有力證據,輕鬆贏得了這場辯護,讓陪審團決議對疑犯雷納無罪釋放。
影片到這裡,誰都鬆了一口氣,韋菲爵士卻感覺勝利來的過於簡單,他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卻又找不出來。這時,重返法庭的女主克里絲汀暗示是她和韋菲爵士的聯手才讓疑犯雷納無罪釋放,軍功章有她的一份功勞。
韋菲爵士這才明白,自己從一開始就被動地被這個與眾不同的女人牽着鼻子走,做出了錯誤的判斷,美國的法律是不允許二次提審,讓一個殺人犯無罪釋放了,得知真相的他充滿了愧疚感。
這時得意忘形的雷納來向他致謝,雷納的新情人衝上前擁抱他時,故事再次出現轉折,這個結局是韋菲爵士希望的,也是所有正義人士希望的。
影片還可以被定議為輕喜劇,放了樟腦球的律師帽、雪茄煙被沒收、百慕大短褲、進庭前管家為韋菲爵士把可可調包白蘭地、受害人女管家的證詞,機智、幽默無處不在。演員表情豐富,尤其是疑犯雷納,他就是在用表情表演着他的內心,放在現在,妥妥的表情帝。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女人,不要太愛一個男人,更不要為了愛犧牲自己;壞男人,不要以為利用女人的愛就可以為所欲為,結局會是你承擔不起的;殺人犯,不要以為逃脫法律的制裁就可以逍遙法外,正義之劍無所不在;像韋菲爵士這樣,不顧身體,想偷着抽煙喝酒的人,你每次小動作都逃不過愛護你的人的眼睛。
與其藉助旁白或者直接講述人物的性格,表現律師的脾氣壞、外冷內熱、尖酸刻薄卻實際上很有人情味兒,電影里只用了最開端的一句台詞:
"早知道要面對你這麼里嗦的人,我還不如不醒來!"
完美。
相關範文
- ·我是證人觀后感600字
- ·我是證人觀后感
- ·監控方案書
- ·無線視頻監控方案
- ·鄉鎮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 ·監控方案範本
- ·無線攝像頭監控方案
- ·通知證人出庭申請書
- ·證人出庭作證申請書
- ·尋找中國互聯網10年見證人
- ·證人拒證權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 ·尋找目擊證人
- ·沉默的證人
- ·吉林詩群顛倒與“崛起”“光榮與夢想”
- ·殘疾證男人證人證
- ·污點證人——李連杰和達賴合影
- ·宇宙與人觀后感
- ·律政俏佳人觀后感
- ·瘋狂外星人觀后感
- ·圓夢巨人觀后感
- ·亂世佳人觀后感
- ·doctor異鄉人觀后感
-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
- ·宇宙與人觀后感600字
- ·最佳嫌疑人觀后感
- ·出彩中國人觀后感
-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 ·宇宙與人觀后感筆記
- ·電影亂世佳人觀后感
-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600字
- ·四川好人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