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讓在學生自己選擇器材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探究實驗之後,“發現”了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從中掌握了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實驗素質。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當然,這只是學生接觸到光學的第一個規律,但從本節實驗中學生所學到的探究方法,將對今後的實驗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反思:一、實驗過程要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否則實驗現象會不明顯,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二、對實驗現象的提問,問題不能過於泛濫,每一個問題都要有具體的點,而且課前要先把問題的順序列好,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容易造成提問的混亂;三、多就地取材製作教具,不但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四、本次探究實驗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實驗,所以要求不必過嚴,只要在實驗中滲透探究的基本思想即可。

  由於本節課內容貼近生活,所以我比較注重給學生的一個信息是:物理是有趣而且有用的,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一開始就消除學生害怕物理的心理。同時創設這樣一個輕鬆的環境讓學生交流討論,也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實驗,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同時也讓他們在小組中鍛煉與人團結協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展示了有關光現象的一些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領略物理的魅力蘊含於生活中,培養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的習慣。而我自己動手製作教具,也是為了告訴學生,物理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應該盡量把理論和實際聯繫起來。最後還給學生介紹了科學家的故事,是人文教育的部分,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成果的肯定,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以此從多方面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教育。

  篇二: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光的傳播》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重點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根據這一點,我在設計這節課時讓學生觀察老師演示實驗並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因為我們知道“光在空氣中、水中以及玻璃等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驗不僅操作簡單,而且現象也很明顯,如果進行探究實驗的話,很多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很容易達到探究的目的。小孔成像的實驗可以事先布置學生做好準備,課堂上分組實驗,教師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學生及時指導,明確的指出觀察什麼。否則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也不知道應該觀察哪裡,然後由學生自己輔以作圖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性質、特點,最後再引導學生討論光沿直線傳播在生活、生產中應用的其它實例,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特點。

  由這節課我也總結了一下在物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要遵循學生的認知過程,運用實驗、有效的提問、引導和討論等策略,將學生帶入物理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起學生的探知慾望,引導學生探索。同時輔以相關課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最後指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有關物理現象進行分類和歸納,總結出相關聯的物理知識,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認識過程。

  篇三: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在以往的教學中總是首先介紹“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然後再讓學生結合圖找出各種光源,區分出不同的類別,引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整節課為概念教學而教學,學生學的扎紮實實,但卻沒有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思維能力的目的。

  我在這節課教學時,注重了以下三點:一是創設探究的情境,激發探究的慾望。如在課的導入部分,教師為學生首先創設了一個黑暗的環境,由於違背了常規,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來。

  二是注重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如在認識光源時,教師讓學生想辦法用課前準備好的各種發光的物體把教室照亮,比如點亮蠟燭,手電筒,火柴等,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體會到光源的作用,引發學生對光的研究興趣。又如在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時,讓學生親自反覆實驗比較如何讓手電筒的光通過硬紙板的孔照射到牆上。

  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學中開展頭腦風暴啟發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光源,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同時,我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思維能力為重點,淡化了知識,讓學生在感知——尋找——辨析中認識光源。

  在課的導入部分,我首先把教室中的窗帘拉上,並關閉了所有的光源,創設了一個黑暗的環境,讓學生在黑暗中摸索着進入教室,由於違背了常規,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來。這時自然引導學生想各種方法使教室亮起來,“拉開窗帘,讓太陽光進來”,“打開燈,讓燈光照亮教室”。學生一下就感知到了光源。教師再適時的讓學生想辦法用課前準備好的各種發光的物體把教室照亮,比如點亮蠟燭,手電筒,火柴等,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充分感知到光源的作用。

  然後教師運用頭腦風暴指導學生髮散思維尋找出生活中的各種光源,這樣做第一是對光源概念的掌握進行反饋,第二對學生能夠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這時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如開閘的洪水涌了出來,“火把、燈籠、電視、手機、電腦、螢火蟲、熒光燈、激光……”學生們爭先找到了幾十種的光源。

  最後教師藉助評價方式激勵學生不斷尋找、發現光源並排除非光源。月亮、鏡子等物體在學生的分辨中一下被排除,對光源已有清晰的認識。

  回顧整節課教學設計,知識教學不在是教學的重點,但學生對生活中的光源卻清晰可見。

您正在瀏覽: 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光的傳播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