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每每念及毛澤東主席的這些詩文,胸中總會不由自主地蕩滌起一股恢宏豪邁之氣,印象中的毛主席因着這些詩文而幻化成為一個激情飛揚,獨領風騷,從不會為兒女私情所困的偉人,近乎一個神。然,偉人也是一個人,只是他們比常人的隱忍力更強而已,他們只不過不慣於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盡顯於大眾的面前。今天有幸與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課文《青山處處埋忠骨》,從中我們看到了毛主席鮮為人知的溫柔細膩情切的那一面。一堂課中,我和孩子們透過文字與毛主席進行了近距離的接觸,既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親的愛子情感,又領略了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現就這堂課的教學活動作一下反思。

  一、精心設計了整個教學流程。

  備課時,我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流程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環節如下:1.抗美援朝時代背景、毛岸英個人簡介導入,把學生帶入抗美援朝的時代,並感受到這樣一個優秀的年輕人犧牲了,是多麼的令人惋惜,從而讓學生們盡量能體會到毛主席的悲痛之情。2.目標出示,有的放矢。3.初讀課文,整體把握。4.品讀句子,體會情感。5.視頻欣賞,深化情感。6.補充資料加深理解。7.深情小結。8.課後小練筆:抓住視頻中毛主席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個難眠之夜的情景,一一描述出來。這一環節,既是對人物品質的進一步升華,同時也讓學生能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人物描寫,效果比較好。這幾個環節的設計都一致指向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這個目標,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形式為目標服務。

  二、注重語文的工具性,鏈接應試,主要表現在:

  1、概括課文內容方法指導性強,有實效。本文教學,我抓住三封電報引起的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以及毛主席對此作出的批示為線索,把三封電報的內容和毛主席的批示內容串聯起來,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並告知學生像這樣抓住中心線索串聯各部分內容,就是總結課文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

  2、確定一個談體會的模式。告知學生一個特定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化難為易,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如在學習本課時,我就給予了學生們談體會的一個模式:這句/段話運用了語言/神態/心理/動作描寫方法,我從中感受/體會到了毛主席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常人的情懷/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偉人的胸懷。

  3、抓住文中反問句相機進行反問句式變陳述句式的訓練,既訓練了句式,又理解了句子含義。如: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孩子的遺容嗎?

  4、理解課文,以讀為本,抓住細節,讀品結合,讀中悟文,讀中悟情。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通過對毛澤東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緻刻畫來反映他的內心世界。為了達成目標,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時,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描寫毛主席聽到兒子犧牲時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感受一代偉人毛澤東作為常人的愛子情懷和作為偉人的博大胸懷。然後給予時間讓他們交流交流各自的體會,說說從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提醒他們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例如,“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裡”時,學生先抓住重點字詞“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一支又一支”,“熱了幾次”,“原封不動”等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後帶着感受朗讀,這樣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想象、朗讀把這種文本語言文字的感情表達出來,讓無聲的語言文字變得有聲有形。然後在體會“‘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時,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走進文本,自己朗讀,再指名朗讀,通過師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啟迪,讓句子中的內涵留在學生的心田,使偉人形象屹立在學生心中。最後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因為有感情地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許多感受,有的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來,但可能通過讀能表達出來,在讀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毛澤東的情感,在讀中升華學生自己的認識。生的感悟還是比較到位的,

  三、情感線索引領,充分展示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採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情感。為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感同身受毛主席驚聞噩耗后的心情,我首先給予學生們熟讀課文、互相交流的時間,然後我用抑揚頓挫而又不斷深入引進的過渡語,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偉人的內心,以續代講、以情誘人,讓學生在充分的配樂朗讀重點句段中感受毛主席痛失愛子的悲痛心情,自然而然把學生們帶到了課文悲痛的意境中,朗讀起來也就能聲情並茂了。為了讓毛主席愛子情感更具可感性,可視性,我又設計了視頻欣賞、資料補充、深情小結這幾個環節,深化情感,加深理解。

  2、以生為本,能力為先,讀說寫三結合,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服務,奠好基礎。我認為語文教學不是為教而教,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思辨等各方面的能力,使我們的學習有了激情、有了思想的靈動。在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我的學生們實實在在地受到了6次朗讀、理解和表達的訓練,並安排學生課後寫寫觀看視頻后的小練筆,訓練的點可謂全面,學生的朗讀可謂是聲情並茂,學生的理解視角多樣,學生的表達獨具個性,真正把讀寫結合起來。

  3、適時、準確的評價。在課堂中,我的評價語言也較及時準確又具鼓勵性。比如:你概括的針準確,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看來我們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呀等等,這些語言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最好的鼓勵,不僅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也創設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

  四、不足之處

  因為放手讓孩子學的環節較多,因此,孩子的發言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我應該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有效的點撥和提升,而不能停留在孩子的膚淺的意識發言上,也不可過多的重複孩子的回答。

  時間比較趕,教學中,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讓學生在朗朗的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去感受情思美感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一堂課上完了,我和孩子們還沉浸在無盡的哀思中……

  篇二: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關於略讀課文教學,葉聖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前言中就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這段簡短而又精闢的論述,向我們指明了略讀課教學的方向。

  一、“略”而有“度”

  1、略讀教學不等於“略讀”

  略讀課文,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主體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但也要把握好“度”。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寫法獨到,於細節處的描寫更是深入人心,對學生的寫作具有直接指導作用,文中,毛澤東的悲痛、眷戀、躊躇的情感,無不融入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細節的刻畫中,所以,課堂上我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中汲取豐富的語文涵養,藉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略讀課文要把握“取捨”

  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選取重點,不必面面俱到。

  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都有一段提示語,這段提示語不僅實現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內容上的自然銜接,而且明確提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為師生指明了教與學的方向。為此,我憑藉《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前面的提示:把自己深受感動或特別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然後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化“略”為“移”

  張化萬老師就如何進行略讀教學時曾指出:“略讀課文不要只在單一的人文意義的渲染,略讀課文略讀什麼,一定要精心選擇課文,突出主幹、突出文本特點,其他可刪;精講課文的品讀、感悟可以縮減;還要注意學習方法遷移,為言語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可見,學法遷移在略讀課教學中的重要性。

  1、“移”要化形於精導

  對略讀課來說,在40分鐘的有限課堂內,簡要教師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顯得尤為重要。在擇其要點去其旁枝之後,教師的導要能起到有的放矢,拋磚引玉的作用,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調動學生的方法儲存,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

  如:《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從收到那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裡。”學生通過自讀,不難感受到字裡行間所表達的主席失去愛子的悲痛。但這種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此時,我加以引導:是啊!整整一天不說話,是有滿腔的悲痛不知道怎麼說;只能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煙,似乎瀰漫的煙霧能掩蓋他心中的苦楚,朦朧間往事湧上心頭,他會回憶些什麼呢?孩子們,你們知道嗎?通過這樣的引導,就能激起學生練習上下文,感受到此時主席心中的渴望,此時再讀句子,失去愛子的痛便能深入每個孩子的心了。在此基礎上,我適時地點出學習寫人的方法,又可以為進一步深入交流作鋪墊。

  而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在學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動或特別喜歡的句子”的過程中,我將有意的“躲藏”。此時,教師的導逐漸隱退,學生的自讀自悟則成為主流。這種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教學思想,讓教師在略讀課的教學中因勢利導,遊刃有餘。

  2、“移”要升華於“巧練”

  葉老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文中指出:“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有關聯,閱讀得其道,無論在思想吸收或者技術訓練方面都是寫作上的極大幫助。”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在充分的交流之後,學生對毛主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動之情已然充滿心間,這時,我將藉助文中的簡單而深情描述的一句話——“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進行讀寫能力的訓練:

  引導:主席這一夜是怎麼過來的?透過這淚水,我們彷彿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是悲痛?是眷戀?又或是躊躇?拿起你手中的筆,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裡活動,寫一個小片段,寫下主席這難眠的一夜。

  如此訓練,就可讓略讀課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不足之處

  教學之後,我也明顯感受到了一些不足。一是在朗讀感悟環節,雖然採用了不同形式的讀,但沒有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字詞進行個性化感悟。二是對於略讀課文來說,教師分析還是過多,學生自主感悟的時間太少,沒有很好地做到把本單元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對文本的體會不夠深刻。三是課堂上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多,特別是對於學生的精彩回答,只是輕描淡寫地表揚,沒能及時地放大。

  篇三: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毛澤東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出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和毛澤東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澤東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批示。最後作出了將愛子葬於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教學本文,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從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緻描寫中體會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內心世界。感受毛主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寬廣、博大的胸襟。為了達成以上目標,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播放課文情景朗讀,創設悲痛氛圍

  這篇課文重在一個“情”字。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因此,要讓學生很好地走進毛澤東作為普通人、作為毛岸英的父親的情感世界,從字裡行間體驗、感受這份“情”,既需要教師的引領與激情,又需要學生設身處地地用“心”解讀文本。

  課始,我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和圖片向學生介紹了毛岸英以及抗美援朝的歷史。還介紹了毛主席一家為革命犧牲的六位親人,讓學生對偉人毛澤東和他的兒子毛岸英有了具體的認識。接着,我通過一段視頻,播放了與課文吻合的各種情景同時伴有深情並茂的原文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毛主席面臨失去愛子之後無比悲痛的心情,學生在聽完朗讀後無不為之感動,個個情不自禁,淚眼模糊。學生很好的把握了課文的情感基調,毛主席失去愛子的悲痛,以及偉人的寬廣胸懷無不震撼了同學的心靈。

  二,抓住重點語段,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課文中毛主席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次對話,一次心理活動都能體現他的情感世界。讓學生抓住這些語句去感知毛澤東作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作為一代偉人的寬廣胸襟。教學時,文本中兩處讓我讀着讀着就哽咽了,一處是“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裡”“一天不說一句話,一天不出門,一天不吃一口飯……”我和學生都發自內心地替毛主席難過、極度悲痛。學生很懂事,教室里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另一處是“毛主席仰望天花板,強忍者悲痛,用黯然的目光看着……”從這兒進一步體會到毛主席失去愛子的萬分悲痛。但最後還是簽字,讓兒子的遺體就留在朝鮮。這裡表現出了毛主席真不愧是偉人的風範及博大的胸懷。學生先抓住重點字詞“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一支又一支”,“熱了幾次”,“原封不動”等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後帶着感情朗讀,這樣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想象、朗讀把文本語言文字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讓無聲的語言文字變得有聲有形,真切感受到主席內心那份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痛楚。特別是主席面對彭老總和金日成首相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進行抉擇時,主席一時難做判斷,他渴望見兒子最後一面,可他此時又想到了和毛岸英烈士一樣犧牲的無數志願軍戰士,他們的父母也一樣經受失去親人的痛苦,但“戰爭嘛,畢竟要死人的”,這樣的心理活動描寫更能體現出毛主席作為一名普通父親流露出的真實情感和作為一名領袖人物所具備的開闊胸懷。

  三暢談感受,升華人物情懷

  毛主席儘管很渴望見兒子的最後一面,但還是毅然決然地把兒子留在朝鮮,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詩句,這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文章主題的高潮和升華,在理解和誦讀這十四個字的詩句后,讓學生想象主席夜晚淚濕枕巾的情感波瀾,再現了毛澤東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感和一代偉人寬廣的胸襟,對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時,我設計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寫一寫想對主席說的話,暢談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自主理解了文本,感受到毛主席的博大無私,又活化了毛主席在他們心中的偉大形象。

您正在瀏覽: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