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一)

  《多邊形內角和》這節課,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明確了轉化的思想是數學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個新的問題要從簡單的已知入手,能夠用多種方法探究出多邊形的內角和,並且能夠運用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解決相關問題。同時也有幾個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大膽的嘗試並使用網絡教學。在我最初的設計過程中,按照常規的方法引導學生先用分割的方法得到四邊形內角和,再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但是網絡教學教學就成為一種形式,沒有充分的發揮它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好。後來改為不做任何方法的指導,採用完全開放的探究,每步探究先讓學生嘗試,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教學過程主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儘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課前我很擔心,但事實說明,這種探究才是真正的讓學生去嘗試,去挑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選用探究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題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衝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總之我對探究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節課的第一個環節:引入,我認為比較精彩。利用諸葛八卦村作為情景引入,通過介紹他的三奇,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這節課的開頭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鐘,卻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打動學生的心靈,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切人口。第三個環節:分層練習。充分發揮了網絡課的優勢,真正做到了分層。

  其次,在探究這個環節中,有一個關鍵的地方處理的很不到位。即:當一個學生提出分割方法時,這時沒有及時把握住這個時機,讓更多的學生去嘗試這種方法,而是讓他自己把所得到的結論直接告訴大家,因此沒有讓更多的學生去體驗轉化的思想,我認為這節課最大的敗筆就在於此。課下我反覆的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對學生估計的不足造成的。我總認為,在教師不指導的情況下,不會有學生想到分割這種方法,當課堂上學生出現這種方法時,我就有點激動,順着學生的思路走了,而忽視了大多數。因此,在備課時一定要更為細緻的研究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在上課時才能應對自如。

  總之,這節課我不是很滿意,細分析,偶然當中也包含着必然。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建構過程,教師通過以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新求變。用“新”和“變”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和興趣。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因為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的、寬鬆的教學氛圍。所以,要做一個新時代的教師,除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領導才能,能夠駕御整個課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就意味着自己的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讓我的每一位學生在我的每一節課上都能夠有新的收穫。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二)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設計了一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推理、歸納的過程,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探尋規律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力圖體現以下兩點思考。

  1.經歷“猜想+驗證”,體會轉化思想的運用。

  在探究新知之初,教師鼓勵學生猜想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並動手驗證。學生很快呈現的方法精彩而有豐富,在辨析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轉化的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他們收穫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習得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在算術的情境中,發展學生的代數思維。

  教學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在學會用轉化的思想初步探索四邊形內角和之後,教師組織學生繼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等的內角和,同時不斷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每次分割出的三角形個數與多邊形邊數之間的關係,並將這一關係符號化、一般化、結構化,從而概括出n邊形的內角和計算公式。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代數思維。

  正如知名華人數學家、美國特拉華大學數學系和教育學院教授蔡金法說過:“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代數思維的習慣,是更有效減緩或消除日後他們對代數學習的抵制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在平時的教學中,結合算術情境中相關聯的素材滲透代數思維,一定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代數學習經驗,並為他們打通算術和代數思維的學習通道。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三)

  《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一課終於上完了,然而對這一課的思考才剛剛開始,正如周夢莉校長所說,我們的目標不是這一課本身,而是對於這一課的研究給我們數學教學的一點啟發。

  有幸與實驗小學趙麗老師同時選中《多邊形的內角和》這一課,但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對它進行了解讀。20世紀90年代,因為農村小學學生人數的急劇減少,我們學校在課堂上嘗試性的進行了分層異步教學,在同一節課中,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差異,把學生分成A,B兩組,在組內又依託知識水平相近原則,把3,4名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通常採用合——分——合的模式進行教學,即,當A組同學教學時,B組自學,反之亦然,經過與普通班的對比研究,發現複式班學生在學習效果上有着明顯的成效。基於這一基礎,我採用分層的模式來進行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這一嘗試,讓我對自己的數學教學有了如下反思:

  1,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基於學生的認知經驗及活動經驗,對學生進行分組,以期達到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的目標,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要能吃飽,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要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在實際教學中,對於A組和B組的學生,除了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區別外,A組教學為主,B組自學為主,我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對AB組並沒有顯着區分,在以後的嘗試探索中,我應對A組加以更細緻的教學指導,對B組更大膽的放手,讓學生上台說,做,教,減少B組的教學時間。

  2,勇於放手,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在一開始設計B組的學習單時,即使B組同學學習能力較強,但出於對學生的擔憂,擔心學生想不到用分一分的方法,在學習單上,我引導學生,多邊形能夠分成幾個三角形,內角和怎麼算。而周校長建議我,是否能給學生更多的空間,把“小問題”變為“大問題”,直接提問學生,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讓學生去嘗試探索各種方法,而不僅局限於轉化為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在後來的實際教學中,採用了“大問題”的提問方式,我驚喜的發現,學生的探究自學能力比我預想的出色許多。

  3,細節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良好習慣的培養不僅對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有所裨益,對課堂教

  效果的影響更是尤為明顯。在分層教學的模式中,為避免AB組互相間的干擾,必須在課堂上對每組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課前乃至平時都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學老師對課堂全局的把握更加深刻,才能夠讓數學課堂井然有序,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數學分層教學不光是為了學生掌握某一定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中不斷感悟體會,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您正在瀏覽: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