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樹的故事》教學與反思

《樹的故事》教學與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樹的故事》教學與反思

  陳大偉

  (2013年)11月1日,參加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學術年會,陪同李烈理事長、濟南天橋區教育局張萍局長走馬觀花地看了小學語文、數學、英語三個會場的教學交流,完整地觀察過王文輝老師上過一節《樹的故事》(課文附后)。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轉場的時候中,張萍局長問我能不能上一節《樹的故事》。多年觀課議課使自己的臉皮變厚了,現在我鼓勵中小學勇於上公開課的說法是"上成功了有成就感,上失敗了有貢獻感;不要把成敗看得太重,好好享受過程",我這樣說,也這樣實踐。對於張局長的邀請,我說:"沒有問題啊,我11月14日就來上一節。"

  確定為11月14日是很早就有的計劃。今年1月,我們在貴陽市雲岩區啟動了"理想課堂建設"的項目,上一期處於啟動階段我去得多一些,這學期我自己一直有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壓力(本周一,完成了其中的一項任務,把《教師職業道德》的書稿交給高等教育出版社了),加上很多朋友邀請到各地交流,沒有更多的時間到貴陽。但其中一個計劃是要陪一部分榜樣教師和進修學校的教研員外出學習考察,預留的時間是11月14日、15日。

  參觀什麼學校呢?山東教育報刊社的陶繼新老師很熱心,說到時候他幫助聯繫,但陶老師也說如果人數較多,就要教育局同意才行。碰巧,我受邀參加小教專委會的年會,見到幹練、熱情的張萍局長,在她聽過我的報告以後,我說雲岩區的老師希望前來學習,她爽快地答應接待,我就可以少麻煩陶老師一回了。

  馬海燕副局長負責和我聯繫,知道我要一起過來,馬局長希望我趁此機會對天橋區教學骨幹做一次培訓。和我商量,他們做出了這樣的安排:14日上午,我上《樹的故事》,並就教材研究和教學內容設計做講座,對象是區內各小學的骨幹;14日下午,觀察匯文實驗學校的語文課和語文教研活動,並進行相應指導;15日上午,觀察匯文實驗學校兩節課和集體備課活動;15日下午,以"如何有效組織教研"對區內的教研骨幹做講座。整個過程,雲岩區的老師全程參與。我考慮到需要安排一次和雲岩區的榜樣教師的交流,計劃了在15日下午的活動以後再和他們進行一次討論。

  張局長點的課是《樹的故事》,馬局長給了匯文實驗學校展宏偉校長的電話,我和展校長溝通,知道是四年級的學生,學生已經學過這個內容,我依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實際進行教學準備。

  張局長、馬局長、房曉鳴副局長都來觀察課了。我基於同學們學過的實際,組織了兩個學習活動:

  一是"發現和研究自己還不明白的問題",具體要求和活動包括:(1)仔細讀課文,想一想"我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 在相應的位置簡要標註自己的問題。(2)選一個你認為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研讀課文,找一找答案?並寫出答案要點。(3)和同學們分享你研究的問題,並請同學們參與討論。

  二是改編故事:男孩學了《樹的故事》以後,穿越回了自己的童年,開始了一段和蘋果樹不一樣的生活,請以《樹和男孩》為題改編故事。有這樣的提醒:(1)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場景寫,也可以完整地改編;(2)注意使用描寫語言、動作、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重點在第一個學習活動上,第二個學習活動可以視為一個活動補丁(如果前面教學時間耽擱太多,這個活動可以留在課後讓有興趣的自己完成;如果第一個活動十分順利,就可以在課堂上寫一寫,組織交流),這是預留教學活動的彈性。

  對於組織同學們想一想"我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我也做了兩手準備。如果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能夠實現教學的目的,那就討論同學們的問題,如果同學們還不習慣自己提出問題,我預備了這樣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作者為什麼把題目定為‘樹的故事’,而不是‘樹和男孩’的故事" 這可以引起的討論是"作者希望讀者主要關注什麼".第二個問題是"課文中的為什麼始終是‘男孩’" 這可以討論如果不知道體諒他人,不關注他人情感和需要,不承擔責任和義務,這樣的人年齡再大也只是"男孩",而不是"男人"、"男子漢".第三個問題是"課文最後一句‘你可能覺得男孩對樹太無情,然而我們誰又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呢?’這是什麼意思" 這不僅可以幫助大家理解反問句,而且可以體會作者期望引起讀者的反思意識,從而有所改變,學會從"男孩"到"男子漢",當然也從"女孩"到"女兒",這是促進成長,同時為過渡到第二個學習活動做出鋪墊。

  實際的教學是我用了七分鐘組織同學們完成第一個活動的第一個要求,同學們的問題價值並不太大,這時我拋出了自己的問題。後來的學習活動,同學們研究和思考的是我出示的問題。在圍繞這三個問題的學習交流中,我注意引導他們抓住聽眾、和同學們共同學習,進展比較順利,同學們由開始的緊張變得舒展。

  上課結束,我先就教學的緣由、設想做了說明,然後就這一堂課對話。王文輝老師、天橋區的三位小學語文教研員,先後肯定表達意見,然後提出一些問題和我交流。接下來是我的講座,一個小時左右。主要就"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教材與教學內容"、"課文與教材"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及其他們的實踐意義用案例進行了詮釋。

  張萍局長曾經是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後來當小學校長、副局長、局長,是教育的行家。曾經優秀的語文教師,站在行外看語文教學,這使她對後面的發言有了兩個視角的比較。她對課的肯定使我有沒有李烈老師、以及她的期望的感覺。馬局長說張局長讀懂了我的課,我也佩服馬局長的眼光。下午他們開了初中教學質量表彰會,展校長說在會上張局長几次用這堂課作為案例和校長們交流,表達了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肯定。

  下午觀察了"女媧補天"的閱讀課和"小小推銷員"的口語交際課。然後觀摩語文教研活動,利用兩節課的平台進行"基於教學問題的跟進式研修"和"基於課例的跟進式研修"定位很好。我就兩者的區別、如何更有實效交流了自己的意見。

  15日上午先觀察一節初中語文課"背影",然後是一節生物課,接着觀摩了集體備課活動。觀摩集體備課就我來說還是第一次,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感謝匯文實驗學校的安排。天橋區中學教研室的闞主任讓我發言,我就如何利用過去的教學經驗、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集體備課、如何有結構地集體備課、如何用更複雜的視角來看待和理解教材、如何引進他人經驗變集體備課為集體學習與研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15日下午我的講座主要圍繞"人因思而變"展開。交流結束,和雲岩區的朋友座談,我對他們閱讀和使用《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提出了要求,並要求他們改變談話的話語結構,即用研究的話語結構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曾有的思考、行動的效果和反思。交流和討論十分熱烈。匯文實驗學校的吳昕副校長對老師的參與私下表示了稱讚。雲岩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陳校長認為話語結構的改變對老師們的幫助很大。我自己的體會,最近的交流我越來越重視話語結構的修整,重視規範實踐者的話語和行動結構,這幾次都有了明顯的效果。這也算自己的進步。

  本期"理想課堂建設"一個活動落幕!

  寫於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PS:今年曾經聽上海青浦教師進修校關景雙老師講座,他在分析"獨在異鄉為異客"時說,一定要有"異鄉"的經歷才能長大,要有"異客"的體驗和適應才有創新。我贊同這樣的理解,從這種意義上,這一故事上成對男孩的批評和責備的確存在片面。

  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樹的故事

  作者:瑞喬·M·約翰(美國)

  翻譯:江江

  很久以前,有一棵很大的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這兒玩。他有時爬到樹上吃蘋果,有時躲在樹陰里打個盹兒……

  時光流逝,小男孩漸漸長大。

  一天小男孩來到樹旁,一臉憂傷。樹說:"和我一起玩吧!"

  男孩回答:"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錢來買玩具。"

  樹說:"對不起,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蘋果拿去賣。"

  男孩把蘋果摘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一天,男孩回來了,樹喜出望外,說:"和我一起玩吧!"

  "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做工養家,我們要蓋房子住。你能幫我嗎?"

  "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去蓋房子。"

  男孩把樹枝砍了個精光。

  樹再次寂寞和難過。

  一個盛夏,男孩又回來了,樹雀躍萬分。男孩說:"我越來越老了,我想去划船,悠閑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

  "用我的樹榦去造一條船吧。你可以開開心心地想划多遠就多遠。"

  男孩鋸下樹榦,造了一條船。

  終於,多年以後,男孩又回來了。"真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現在什麼也無法給你了……我唯一留下的只有枯老的根了。"樹流着淚說。

  "我現在只要有個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經過了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說,"老樹根是歇腳的最好的地方了。"

  男孩坐了下來,樹開心得熱淚盈眶……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長大后,離開他們……只有在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回家。

  你可能覺得男孩對樹太無情,然而我們誰又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呢?

您正在瀏覽: 《樹的故事》教學與反思
網友評論
《樹的故事》教學與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