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代父母對孩子七不責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小景
讀"古代父母對孩子”七不責”精髓"談加強教師師德修養
假期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題目是《古代父母對孩子”七不責”精髓》文章大體意思講:古代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下列七種情況,即使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也要採取適當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看后感觸頗多。作為一名教師,結合開學學校開展的教師師德師風的學習教育,深刻認識到如果不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既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用高尚的師德修養,精湛的教學藝術來影響學生,那麼我們這些老師連古人都不如。
從這篇文章里我們能感悟到哪些道理呢?首先讓我們看看古代父母對孩子哪”七不責”。
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着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看完這古代父母對孩子的”七不責”。我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會有話可說,有感而發。估計絕大部分教師可能要說的話是: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要有愛心,對學生要有寬容心,要給與學生學習的尊嚴。我想這些教師都說出了真心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古人在對待孩子都能因材施教,不同情況不同對待,而作為現代教師在對待班級中的學生怎麼能不”以人文本”呢?就是對待班級中犯了錯誤的學生也採取古代父母對孩子”七不責”,也許會受到不一樣的效果。
對待學生就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何況我們教師。父母教育孩子,教師管理學生是一門大學問。而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保證,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日常教學中發揮模範、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錶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教育有法,導無定法,因材施教,功在得法"。最後用一句教育哲理與大家共勉。


相關範文
- ·父母對孩子的祝福語
- ·父母對孩子的寄語
- ·用生命去閱讀古代詩文[來源:中國作家
- ·父母對寶寶的祝福語
- ·父母對寶寶的寄語
- ·一崗雙責心得體會
- ·國土部門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學習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堤防部門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2015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衛生系統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一崗雙責心得體會500字
- ·醫務人員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國土履職盡責心得體會
- ·兩代父親的教育
- ·對孩子的祝福語
- ·家長對孩子中考寄語
- ·媽媽對孩子的寄語
- ·關於對孩子的寄語
- ·家長對孩子的寄語
- ·對孩子的寄語
- ·對孩子的謊言
- ·對孩子的叮嚀
- ·面對孩子的疑問,我的選擇…
- ·解讀古鎮
- ·讀古文有感(三)
- ·讀古詩有感
- ·孩子生病父母心得體會
- ·孩子比賽輸了,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確面
- ·殘害孩子的“兇手”就是孩子的親身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