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國旗下講話 > 打破阻礙思維的牆國旗下講話稿

打破阻礙思維的牆國旗下講話稿

手機:M版  分類:國旗下講話  編輯:小景

打破阻礙思維的牆國旗下講話稿 標籤:講話稿

  打破阻礙思維的牆國旗下講話稿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試驗:把六隻蜜蜂和六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着光亮的窗戶。結果發生了什麼情況?

  蜜蜂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嗡嗡碰撞不止,直到它們精疲力竭死到裡面;而蒼蠅則會在兩分鐘之內,穿過瓶口安全逃逸。由於在蜜蜂既有的經驗裡面,出口總是在光亮之處,於是它們不停地重複着這種看似合乎邏輯的行動,最終也沒有逃離室。而那些蒼蠅則全然沒有對亮光的思維定式,而是四處出擊,多方嘗試,成功的飛出,獲得了自由。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會陷入蜜蜂那樣的思維定式中,難以解脫,進退維谷。但是如果我們能打破定勢思維里的牆,不受制於先前的知識、經驗、習慣、模式等形成的條條框框的束縛,改變看待事務的角度,就會給思維更大的廣度和自由度,就會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從而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1964年,我國第一枚自行研製的導彈即將發射,但因為當時氣溫太高,火箭推進劑的體積膨脹,燃料箱所能容納的推進劑減少,導彈達不到預定的射程。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燃料,這是大家的共識。但燃料箱的體積有限,裝不下那麼多燃料。發射行動一度陷入僵局。這時一位年輕人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覆測算,提出了不同的主張:"不應該增加燃料,反而應該泄掉一部分燃料。" "減少了導彈的重量,才能提高推力,加大射程。我已經計算過了,要是從火箭內泄掉600公斤燃料,火箭就會命中目標。"後來,這位年輕人的方案在錢學森的支持下獲得通過,導彈發射如期進行,並成功命中預定目標。這位年輕人叫王永志,後來成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

  王永志的成功源於他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打破思維定勢的限制,不囿於經驗,敢突破常規,能夠從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思維品質,也是一種難得的科學精神。

  在上學期末蒞臨我校訪問的美國心理學會會長馬丁·塞里格曼博士,也是一位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的人。傳統的心理學主要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人的精神疾病,服務於有心理疾病或受負面情緒困撓的人。而塞里格曼博士想:心理學能不能提升正常人的幸福指數和生命質量呢?從這樣一個思考出發,經過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他創立了積極心理學。塞里格曼博士之所以能夠開闢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也是因為他敢於突破傳統桎梏,不滿足於既有經驗,在傳承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結果。

  使學生勤于思考,成為一名思考者,是國際文憑組織的十大培養目標之一。我們在學習中不要只是死啃書本,死記答案,滿足於課堂上的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寫我抄。不僅要養成思考的好習慣,還要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質疑,學會辯駁,學會揚棄,不迷信,不盲從,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遇到問題,多問一些為什麼,多去尋找不同的答案,多發表個人的獨立見解。

  不變的時代,寶貴的是經驗;變化的時代,寶貴的創新。我們要打破阻礙思維的牆,培養起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樣,我們在未來面臨更多的複雜問題時,才能做出理由充分的、合乎情理的正確決定。

  讓我們努力做一位辛勤的思考者,且學且思,且行且思,讓思考之花盛放在生命之河的兩岸!

您正在瀏覽: 打破阻礙思維的牆國旗下講話稿
網友評論
打破阻礙思維的牆國旗下講話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