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會議發言 >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發言稿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發言稿

手機:M版  分類:會議發言  編輯:得得9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發言稿 標籤:今天我是升旗手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發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一名中國公民,一名黨員,同時也是一名人民教師。再次認真研讀、學習過劉雲山同志的《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文章后,作為一名黨員、一名人民教師我對於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新的體悟。

  由此我聯想到我們作為公民,作為黨員,作為老師要清楚“我是誰”、要知道“為了誰”、要明白“依靠誰”可謂之“三誰”。一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個人的身上都賦予着有不同的使命。對應不同的身份問問自己“我是誰”,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才能回答自己“為了誰”和“依靠誰”。

  “我是誰”我認為,年少時的我們懵懵懂懂,不懂得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年少無知,不懂得可以依靠誰、為了誰。在成長的過程中是父母和老師教導。而現在我們同樣扮演不同的角色成為一名黨員,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老師、一名黨員的我在面對“我是誰”這個問題上應視學生為親人、讓學生做主人,始終擺正同學生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評定的“三自”機制。同時有主導意識,顧及大全。而無論扮演什麼角色,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是一名普通的公民,需知心力所向,有明確的認知。要清楚“我是誰”不能夠將自己定位為太輕或太重,甚至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從。不能只懂得成心索取、無心奉獻的;忘了自己的身份,丟了自己的責任的等等。大凡這些人,都是沒有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沒有牢牢記住自己的職責,而忘記我是誰的人。

  人生一世“為了誰”?回答肯定是不一致的,有人說為了祖國和人民,有人說為了集體,有人說為了父母和兒女,還有人說為了事業和前途,諸如此類的說法我們先不評價其對與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唯己而為是最可怕之為。姜太公輔文王興周,可以說是厚積薄發而遊刃有餘。而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法則是不能以一己之利而不顧他人;不能以一己之利而傷害國家、企業和家庭;不能以一己之利而悔恨終生。人生不是來世界索取的,而是在遵循自然之道的基礎上為優化依存自然而奉獻的。人是不可能絕對獨立生存的,是因為有了國家、有了優越的社會制度和體系、有了集體、家庭、他人,才有了自己生存的基礎。所以,人要有感恩之心,要有回報家人、他人、企業、集體、社會和國家的心理動機和自覺行為。從老師的角度上看,是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的。全校工作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教師工作一定要以學生為本、真心誠意地為學生服務,教師的最終目標是要引導動員學生為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不斷取得進步,早日成為國之棟樑!

  作為老師“依靠誰”,我認為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把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工作的動力源泉。學生的健康成長始終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過程中應始終貫徹“學生路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只有堅持學生學習的主體觀、教師引導的服務觀,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長足發展。有正確思想的指引,才會有正確的人生。想要緊緊抓住大學生的思想,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綜合素質,教師就要深入學生中間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工作。例如:主題班團會、觀看教育宣傳電影、慰問社會福利機構、座談、調查問卷、集中學習和討論社會熱點問題等各類形式。讓枯燥的理論學習生動起來,讓大家樂於接受。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是新形勢下教師教育引導學生需要了解的問題之一。弄清“我是誰”,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確定位;弄清“為了誰”,才能找准前進的目標方向;弄清“依靠誰”,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發言稿(二)

  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中國共產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是我們領導幹部的必修課;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是我們黨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的力量源泉。關於今天的討論話題,我想從以下三點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為了誰”——領導幹部的工作職責

  一切為了群眾,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服務,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這就是我們領導幹部的職責所在。

  黨和人民信任我們,給了我們這個位置,讓我們手中有了這個權力,我們應該心存感激。說句心裡話,在開發區,坐在我們這個位置,應該說會有很多人羨慕,但我們更應該認識到身上的這份責任和開發區人民對我們的期盼。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領導幹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民服務,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我們應經常捫心自問“為了誰”,只有明白“為了誰”,才能把握好執政方向,才能確立科學的政策措施。因此,領導幹部只有端正目標認識,搞清楚幹事業、做工作的根本目的到底是為了誰,才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讓群眾滿意的實事好事,才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才能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事。結合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下基層調研時,發現開發區還有一些人因無一技之長而不能很好地實現就業,我們就應該宣傳發動,為他們量體裁衣進行技能培訓;發現還有一些人在建築工地打工,不能按時拿到工資,我們就要發揮勞動監察職能,幫助追討欠款。這些事看似很小,但累積起來就是大事,若視而不見,就是我們失職,做了而且做好,就會和諧黨群幹群關係,我們的黨員領導幹部就會得到群眾擁護。

  “依靠誰”——領導幹部的工作方法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一切尊重群眾、依靠群眾,我覺得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幹事業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尊重群眾創造精神。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基層遇到的問題最直接,感受最真切,群眾對關係自身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最有發言權。群眾是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我們有很多方法、制度、模式等都是從基層和群眾中提煉出來的。如被自治區黨委作為典型推廣的“532”工作法,就是從開魯縣最基層總結提煉出來的,是基層群眾創新的科學產物。要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就要在工作中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尊重群眾的參與權和話語權,保護好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工作中要切實做到實事求是,切實關注、尊重群眾的意願、意見和呼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認識和尊重群眾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汲取群眾智慧營養。馬克思主義認為:無論是改造自然還是改造社會,主體都是人民群眾。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因素的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還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類的智慧來自於社會實踐,而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親歷者,怎樣做是正確的,怎樣做是錯誤的,群眾的感受最深切。用群眾的智慧豐富頭腦,必然會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我們領導幹部是為群眾服務的,從群眾中汲取智慧,想問題、作決策,就更加符合群眾的願望,維護群眾的利益。

  堅持由群眾評判。以什麼為標準、用什麼來衡量,實質上是一個對誰負責、讓誰滿意的問題。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們工作的長短優劣。無論是制定政策、出台規範,還是評選評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眾評價,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不能關起門來搞自我評價、自我認可。堅持群眾標準、由群眾來評判,不能走過場,必須具有約束力,群眾贊成什麼就鼓勵什麼,群眾期盼什麼就做好什麼,群眾反對的就堅決糾正。

  “我是誰”——領導幹部的工作信念

  領導幹部要牢牢樹立公僕意識,視群眾為親人,始終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這就是領導幹部的工作信念。

  情系群眾。領導幹部在思想上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要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要在思想感情上貼近人民群眾,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越是職務高了越是要注意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越是要深入到基層和群眾中去,了解實情、體察疾苦。我想,我的工作應該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在今年的工作中,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引進一些適合本地區的好項目,加快推進專業市場建設,儘快建成投入運營,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群眾共享發展的成果。

  感恩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人民群眾養育了我們的黨、成就了我們黨的偉大事業,是人民群眾給了我們幹事創業的舞台。離開了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付出,就沒有了依託、沒有了支撐,就會一無所有、一事無成。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把感恩群眾作為政治要求、基本修養,常懷感恩之心,無論生活在何地、工作在什麼崗位,為人民群眾服務永遠是我們的分內職責。

  敬畏群眾。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人民服務,對人民盡責,給百姓謀福祉,是天經地義的。敬畏群眾,就是在履行職責時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盡心竭力做好合民心、順民意、有利發展、造福社會的事情。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常懷敬畏之心,敬畏黨紀國法,敬畏人民群眾。要經常反思自己的缺點和存在的不足,及時克服存在的問題,吸取現實工作和生活中的教訓,對黨和人民負責,做到警鐘長鳴,時刻警醒。

  只有弄清“為了誰”,牢記黨的宗旨,才能找准前進的目標方向;只有弄清“依靠誰”,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只有弄清“我是誰”,牢記黨的幹部是人民公僕,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確定位,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最大限度凝聚共識、智慧和力量,實現開發區“三高一新”發展新跨越。

您正在瀏覽: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發言稿
網友評論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發言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