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只見浪子不見俠——淺談古龍江湖

只見浪子不見俠——淺談古龍江湖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pp958

  一

  衡量一個人是好人與壞人,似乎是一個老套更不成熟的方法,但是於情於理總要問個是非,斷個對錯。江湖是一個遠離廟堂,又並非市井的獨立空間,買包子的老大娘都說她就是江湖人,讓武俠讀者都得大跌眼鏡。古龍筆下江湖世界與金庸、梁羽生不同,有的讀出他的特殊韻味,加以效仿,越是離經叛道,越能是遠離宗法倫理越為古龍迷所稱頌,那麼江湖裡面信條是什麼呢?說是為“武功”,說是求“第一”,如果僅僅如此連古龍本人也覺得太過淺顯,與此乎選擇了“兄弟”。一本武俠小說的主題,如何體現這個“俠”字,恐怕只能在行事上來看,從古龍筆下的人物來看,很難稱之為“俠”,確切的說應該是浪子。

  不同的地域產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環境也影響了不同的筆鋒,為什麼香港和台灣續民國之後有武俠,而內地卻沒有呢?其中緣由不說自明,因為內地經歷一個文化上的斷層,從三反到五反,最後到十年文革,內地的武俠還是90年代後期產生,但是沒有成熟期就已經愕然而止,一個是社會的需求又不同,一個是香港台灣已經出了不同的大師。

  但是香港和台灣又是不同的,首先是政治格局不同,就算是江湖也要依附當局的政治環境,沒有回歸前的香港沒有歸屬感,看過梁羽生和金庸小說,筆法略有不同,雖然前者屬於章回體,總是引用幾個迴文詩,但是他們的江湖多少還有孔孟之氣,“治國齊家平天下”依然是裡面最高的政治標杆,這個和他們的職業有些關係,他們是報人,有着一定的政治理想。金庸筆下的人物,偶爾有楊過與小龍女這樣的愛情已經算是驚世駭俗了,仔細一想和巴金小說《家》裡面覺慧和鳴鳳的故事,也無外乎與此。

  古龍筆下江湖沒有明顯的歷史背景,官府不過是一個陪襯,西門吹雪和葉孤城都可以在紫禁城上比武,楚留香去皇宮盜寶如探囊取物,皇帝也大呼叫好,毫不擔心自己的性命。一個一個朝廷捕快如笨鳥呆瓜一般,所求的問題都要楚留香去解決,陸小鳳去解決。這些毫不關心政治態度,也和台灣的政治環境分不開,在內地忽而極左忽而極右的路線影響下,不知道多數文物、古籍毀於一旦,知識分子活的沒有尊嚴,在海峽對岸的台灣當局對此做出了不同的姿態,拉起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大旗。其實古龍小說探索人性險惡的地方總體來看並不多,《白玉老虎》、《邊城浪子》之類多數受了西方經典小說的影響,一種武俠化的西方文藝復興作品。因為他吃過無業的苦,所以寫作並不像梁羽生那樣有負責的態度,不少作品無疾而終,可見作為換酒資的商品是參差不齊的,他通過自身磨礪,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

  賈島的《劍客》寫道:“十年磨一劍,霜刃未嘗試。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這裡的立足點是“不平事”,有一句歌詞簡單的描寫俠客的宗旨,就是“哪裡有不平哪有我,哪裡有不平哪有我”。如此般的瀟洒,如此般的超脫,在古龍小說中是少見的。

  古龍的江湖少有浪漫,更多讀到的一種苦澀,筆下的俠客與“為民除害”、“除暴安良”無關,很難用俠客的標準來衡量,裡面追求的人倫底線,不過就是為了朋友,也是他的行為高標,我沒有讀到能為一個陌生人鳴不平,能拋開一切,只追求一個單純的正義的故事。在影視業流行之後,古龍的作品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是仍有不少人物誤認為是俠客,當成英雄來崇拜,我覺得這是一種對“俠”的誤讀。

  從嚴格意義上講,古龍這個不突出政治背景的江湖,到是更有江湖味道,當江湖不再為政治服務了,隱約中才突出和平年代街頭巷尾的世俗主題,不是追求的是財富,就是追求的是權柄,《七種武器》最後告訴我們敵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流星蝴蝶劍》裡面的孫老頭已經成了黑幫的教父,《多情劍客無情劍》裡面的“金錢幫”是不是也是一種暗示嗎?

  雖然古龍筆下的人物,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為什麼還讓我們感動並且喜愛呢?我不是古龍,古龍的孤獨我也不懂,古龍已經摒棄了道德倫理的束縛,試圖在告訴金庸、梁羽生,“別和我玩那一套,哥們請現實一點,扯東扯西有什麼意思?”,武俠雖然是一個成人童話,在古龍筆下我看到這個童話的破滅,俠客是不可能的事兒。

  對照現實的人生社會,國家武力已經堅不可摧,當正義之俠被複雜的現實徹底擊碎之後,從綠林的角度,你能當的也不過是一個流氓混混,綽號“包皮”、“山雞”之類,說楊佳是刀客他刺殺的也不是該死的貪官,至多是無辜的替罪羊。古龍成熟期的作品應該是標誌的自由主義江湖的誕生,江湖人忙的也就是江湖的那點事兒,到處是那種禮崩樂壞江湖破滅感,不知道古龍是否也有信仰危機。

  武俠小說最後還是能讀出一個好人壞人來,雖然這個壞人不是十惡不赦,但是從世俗的審美角度來講,有害還是有利,自然都有自己的判斷。古龍筆下沒有那種鐵肩擔道義的大俠,也沒有那種道德完人,放浪形骸,散淡自在,似乎理想世界中的真小人,真小人不可怕,可怕的“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思想誤導,小說中能在本末倒置中的江湖社會仍然有一些人遵循着自己良心底線,讓我很感動;反觀現實社會中,那些流氓混混、臟口罵街的不要臉之輩,也可以用真小人來標榜自己,着實的令我厭惡。

  三

  在“任俠”消亡的社會裡,金庸已經感覺到了,從《鹿鼎記》中我就讀到了江湖信仰的虛無感,古龍不過接起故事向另一端發展的淋漓精緻。其實古龍算不算是文人呢?寫的不過是一群不修邊幅的隱士,是阮籍、嵇康,是八大山人,是唐伯虎、文徵明……,江湖往事,仿若夢幻,筆下林立的人物皆是醒醉無心、痴癲有狀、悲欣交集、一派消極遁世之態,不是大家的英雄,卻是自己的英雄;不是家國的童話,卻是自己的童話,有此英雄亦可歡樂也。

  曾經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之情,如今又了不少變化,想起三國劉關張的“同心協力,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政治江湖,到“滄海一聲笑”的田園江湖,最後到江湖中的江湖,已經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

  古龍主張寬容,因為太多的是非,並不是涇渭分明,應該放棄太多了名利、得失、恩仇,不過另一個方面我也發現他的疏離、苦痛、憂傷還有一些絕望,標準善惡和絕對真理是如何知道的呢?什麼又算是大逆不道呢?他推崇浪子,也是對俠客的懷疑,更是對信仰的一種懷疑。李小飛刀殺的人不少都是正當的防衛,古龍也沒有給他一個抱打不平的機會,他不能效仿李逵,每一回打鬥,他都像過節一樣,不分軍民殺的那叫一個痛快。

  古龍需要給自己一個安慰,也需要給讀者一個安慰,讀不出正義凜然來,略有那麼一點點的憂傷,當一些人放棄了愛國主義的教條,打破的大道理的盆盆罐罐,古龍的書對於他們,是可以用來感動的,似乎我們的世界里除了所謂的良心,剩下的似乎僅有的那麼一點真實感,而這點真實感的需要在古龍書中去撫慰。

  沒有良心的人,可以用真實感加冕;沒有真實感的人,也可以用良心撫慰。至於過高的追求,還是算了吧!浪子回頭金不換,最後那也不過是一個夢。

  2010-05-14

  附言:古龍的小說沒有全讀過,一些不過是自離破碎的感觸,歡迎批評指正。

您正在瀏覽: 只見浪子不見俠——淺談古龍江湖
網友評論
只見浪子不見俠——淺談古龍江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