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人生解讀 > 理想與現實

理想與現實

手機:M版  分類:人生解讀  編輯:pp958

  記得上小學時候的一篇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講到了人生理想,那時候對理想不甚瞭然,只知道自己將來很想當一個軍人,戰士。這也就是我的理想。課文中有兩句話現在還記憶猶新,一句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的周恩來總理在年少的時候就有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的宏大志向。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擲地有聲,義正詞嚴,飽含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患意識,肩負了民族富強興旺的重擔,更是對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承諾。我們的總理做到了,無論是在抗日、解放戰爭當中,還是在致力於建設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的時候,他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肝腦塗地。試問,有幾個人會為了革命而放棄生兒育女?試問,有多少人為了國家的建設人民的生活而夜以繼日地日理萬機?還會有多少人在臨死的時候沒有任何存款,唯一的零花錢也作為黨費交給了自己的終生信仰?這就是我們的總理,這就是我們總理為了踐行“為中華之崛起”的理想而做的努力。當理想成為了我們的生命的全部的時候,我們就會以自己的一生而努力。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總理始終如一的堅持着,努力着!為革命的勝利而豪情滿懷,為了戰士的犧牲而痛哭流涕,為了新中國建設取得的成就而滿心歡喜,為了人民遭遇的飢荒而憂心忡忡,為了新中國邦交的正常化所取得的成效而欣慰,為了國外反動勢力的封鎖而頑強不屈……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總理生命的印記,這道道印記和中華的命運時刻相連。我們的總理真正地達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的人生境界。

  作為天地之性最貴的我們,我們自然有不同於動物的自然慾望。上帝創造我們,賦予我們意志,就是讓我們成為有理想的人。那麼,到底什麼是理想?理想也即志向,而“志”在《說文解字》中解為“意”,是“從心之聲”。而“意”又釋為“志”,即“從心察言而知意”。可見,志向是從內心發出的聲音,這聲音是最誠摯的,是一個人精氣神的體現。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作為周恩來年少時心底的聲音,不僅是其高遠豪邁志向的表現,更是作為賦予時代使命感的君子自強不息的人格精神的體現。這也就是理想的真實內涵。而我們,往往只是把外在的慾望的滿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不知道背離了理想有多遠?每一個時代都有為理想而矢志不渝努力奮鬥的人。先秦時期,孔子積極奔走於“仁”的理想,孟子也倡導君王實行“仁政”,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會。在春秋這樣一個戰亂頻仍的社會當中,他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着實讓人敬佩。而老莊犀利的、批判的精神看透了世間存在的一切醜惡現象,不屈從於黑暗的現實,主張“道法自然”“與物為春”,以原始的積極的人道主義達到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更有“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志士屈原,懷抱着“美政”的美好願望周旋於楚王和侫臣之間,最終為“眾人皆醉我獨醒”而依然赴死,奏響了華夏一曲愛國愛民的精神悲歌。後世的仁人志士都秉承先秦儒道楚漢屈孫(屈原和孫武)的精神傳統,在無論是盛世長歌還是黑暗動亂的現實中執著的堅持着自己的理想。為了理想,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在現實面前“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不得使我開心顏”。因為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時機一定會到來的!然而,現實中就是現實,再崇高的理想遇到現實也會無奈的嘆息。和天才李白相比,作為詩聖和“布衣丞相”的杜甫無論是在得志還是在失意時一直堅守着他的理想,唐末動亂的社會,飽經滄桑的杜甫寫下了偉大的詩篇“三吏”、“三別”,體恤民眾,憂心祖國溢於言表。夫子有言:“君子固窮”,一生貧窮的杜甫可謂矢志不渝,真正是君子的范型。

  然而,畢竟做到像我們總理這樣人實屬少數,更多的人是在為“黃金屋”和“顏如玉”不屈地奮鬥。尤其是在當代,在這樣一個消費時代,時時處處都把擁有“黃金屋”“顏如玉”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我們所謂的理想僅僅在於自我慾望獲得最大的滿足,而自我慾望,無非是物慾、權欲和情慾!我們的理想也隨着時代“與時俱進”更新換代了。現實就是這樣的讓人膽戰心驚。為了不至於成為時代的棄兒,大多數人疲於奔命,為了更舒適的房子,更高的位子,更漂亮的“戲子”(即所謂二奶),更多的票子,更多的fans而打拚。無可厚非的是他們通過正當的努力也是辛苦得來,但是畢竟和“理想”差距太遠,甚至不是同一個層次。

  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物慾橫流,金錢至上,價值失落的時代,如何在現實中持守自己高遠的理想,不為名利所動,不為美色所惑呢?不僅僅在於情操的陶冶,而且要尋找到自己人生的標杆,自我價值的根基。結合儒家的積極入世和道家的淡泊名利,以一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恬淡之心積極的從事自己的事業,這不失為一劑良藥。

您正在瀏覽: 理想與現實
網友評論
理想與現實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