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亂彈八卦 > 基於儒家思想哲學構建當代企業倫理文化的研究

基於儒家思想哲學構建當代企業倫理文化的研究

手機:M版  分類:亂彈八卦  編輯:pp958

基於儒家思想哲學構建當代企業倫理文化的研究 標籤:現代企業 研究生畢業 文化苦旅 企業財務原理

  摘要:企業倫理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基礎和核心,亦是當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統主流文化的儒家哲學,本身便是倫理之學,乃至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言輔佐宋太祖開創了中古時期中國最富有的趙宋王朝。儒士有雲,“治大國,如烹小鮮”,從儒家哲學的某些特殊層面上看,國家、企業和組織都可視為一種存於人類社會的複雜系統,無論刀耕火種還是工業文明,無論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其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學皆有其相互貫通和借鑒之處。本文闡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倫理框架,探討了以“仁”為核心的企業倫理文化,又通過架構儒家思想“義禮智信”與當代企業倫理文化精神相嫁接,深層次地展映了在儒家思想哲學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儒家思想哲學、企業倫理文化、研究

  企業運營具有其自身的矛盾性,“內在善”與“伴生惡”、“逐利性”與“普世性”,無論企業運營採取何種方式,都離不開相應的倫理文化和行為規範指導。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結構“士農工商”的一民,“商”類似於印度種姓制度下的首陀羅,地位卑微、數稱“流民”。然而,通過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不斷上升,商人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顯,隨之而來的是對企業倫理文化要求的越來越規範。在當今西方管理理論和管理理論遍地叢生的背景下,儒士企業家張瑞敏曾提及,“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從另一個側面論述了當今以大數據、雲計算和維基經濟為特徵的競爭時代對儒家思想應用的迫切性。因此,挖掘儒家思想哲學精粹以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和企業家,並着眼於現代企業倫理文化建設的實踐需要,認真儒家哲學思想是一項艱巨而極具價值的工作。

  一、儒家思想哲學基本內涵

  儒家思想是以西周宗法制度為基礎而不斷發展的一種倫理本位文化,是古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正統思想流派。其核心思想是“仁”,故稱“仁學”。儒家之“仁”具有兩種含義:其一是諸德之仁,即仁義禮智信之德行,屬於道德規範的倫理觀念;其二是全德之仁,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屬於哲學範疇的理念。諸德之仁與全德之仁相結合,即為“仁”的行為準則和精神境界的統一。仁的最高原則是“愛人”,其核心在於“己欲立而力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推己於人,將心比心,是儒家思想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和要求。

  隨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調整,儒家中以“仁”為核心的思想結構擴充至政治、經濟和教育等社會領域。在政治領域,儒家人倫關係導致倫理政治化和政治倫理化,進而形成“禮仁”一體的人道觀、世界觀,強調“禮”的制約和協調,提出“克己復禮”為“仁”。而“禮”是指賴以維護社會和諧、秩序和穩定的典章制度、行為規範,並希望通過禮以實現社會穩定的目標;在經濟領域,儒家提出“重義輕利”、“取之有道”、“惠民”、“無為而治”等主張,目的在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例如,孟子“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即“取於民有制”(建立相應的租稅徭役制度並依制度而行)、“勿奪其時、不違農時”、“制民之產”(保有私產,維繫生活水平);在教育領域,孟子主張“謹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義”,即重視教育辦學,進行孝悌的教育。關於儒家人倫關係的理想,孟子概括為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儒家思想哲學,是以“仁”為核心向各個方面的波及和貫徹,是人類文明道德進步的一種標誌。假使要進一步探尋儒家思想,首當其衝便是先秦孔子之“仁”,具體包括孝悌、忠恕、誠信、恭敬、克己、智勇等美德——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而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陽貨篇》

  由上述引言可知,儒家思想哲學是以“仁”為核心,義、禮、智、信則是服從於仁的具體表現。“義”,道德信仰,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道義觀、信義觀,以義取利,是有道人的所行所為;“禮”,周禮、禮節、禮儀。子曰:“禮之用,和為貴”,由遵守禮儀制度進而實現人類之間的和諧相處;“智”,智慧、智信,通過智慧有效率有效果地實現仁的要求;“信”,信用、信譽、知名度和品牌,是環境對主體倫理素質的把握。所以,“義”是實現“仁”的方法,“禮”是實現“仁”的準則,“智”是實現“仁”的能力,“信”是實現“仁”的基礎。同時,“君子懷德”、“君子懷刑”,表明儒家並不排斥刑罰觀點,君子關心德、刑兩方面,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德刑兼施,禮法並用,以刑輔德,以德正刑是儒家思想的一貫主張。

  仁、義、禮、智、信形成了儒學的基本內涵,進而構築了東方固有的文化特質。東方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和諧文化、倫理文化、禮義文化,因而東方人具有群體人特質,善於從關係中去體認一切。禮義、和諧、內省、名分、明君、王道,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內涵。“仁”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延伸為“修身”,正心;“治國”,德治;“交往”,禮義;“經濟”,正利;“管理”,人本;“目標”,和諧。個性、德行、誠信、道德、人力、內協外爭構成了儒家思想基本內容,實質是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具體要求。

  二、以“仁”為核心的企業倫理

  生成儒家思想的東方文明,具有突出的集體性特徵。與西方,尤其美國個人主義與孤立主義不同,員工加入企業,不僅是單純經濟關係的構建,而是融入集體,融入一種求工作、求群體、求領導等多元需求統一的融入感。因此,為了打破企業和行業生命發展周期的怪圈,為了對企業進行良好的控制和創新,一個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必須營造一種融入集體的氛圍,以滿足員工融入群體的需求;與之同時,創造條件,提供外在輔導,進行有效的職工生涯管理規劃,引導員工認識自己,實現員工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的統一。依據儒家哲學思想基本內涵,實現企業的“仁義管理”,本文提出以下五點內容。

  (一)正心個性,滿足員工的“明君”夢——優秀的企業“造鐘師”

  長期處於專制主義封建制度下的中國社會,精英主義、一撮人創造歷史等思想觀念依舊甚囂塵上。儘管荀子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略帶唯物主義歷史觀“群眾創造歷史”,但當代的員工依舊對領導有一種高度的信賴感和服從感,刻意追求領導的人格完善。而這意味着對領導提出了一種更高的要求,本質上是一種“求明君”的心理。因而,作為領導者,必須是“深沉厚重,魅力十足,成為一等人物”,使員工產生一種敬佩感和信服感。

  從管理學角度上看,領導對下屬的影響力主要有兩種,即職位因素和非職位因素。非職位因素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這些因素往往散布在企業內部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之間,也散布在整個供應鏈和價值鏈上主導企業和非主導企業之間。一個有魅力的領導,可以使下屬產生敬愛感、敬佩感、信賴感和親切感,從而產生一種鼓舞力量,即引發員工的利他主義動機,提高組織承諾和組織忠誠度,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

  在如何提高領導者的非職位影響力,增強其個人魅力,成為優秀的企業報時人的問題上,儒家思想哲學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一方面,客觀分析事物,遵循其內在規律,提高應對突出問題和常規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端正態度,證實短板,亢實長處,進而通過“修身”達到“仁”的境界。最後,企業家真正的魅力在於他的成功和人格的獨立性。只有成功者才能造就追隨者,只有獨立的人格才能解決公和私的矛盾。例如,地產界中萬科董事長王石,堅持不受賄是其經營萬科秉承不變的教條,也是其成為令人敬仰的企業的原因之一。

  總之,企業家必須以內在魅力吸引人,以情感投資感動人、以實際績效激發人,成為企業的造鐘師,而非報時人,從而才能團結全體員工,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

  (二)德治尊重,滿足員工人格尊嚴的需要——管理的引導性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德治的要義在於“仁”,在於“尊重”,在於教化。

  與西方管理防範性特點不同,東方管理具有強烈的引導性特徵。因此,在管理中必須昭示、明法,知其可為、知其不可為。同時,重視公正、平等和表率的作用:公正是指在工作績效面前人人平等,不講門閥等級,不講長功序列;平等是指尊重員工,尊重員工的獨立人格;表率即領導的表率作用,身先士卒,取信於民。

  在管理引導性層面,由於每個人性格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不同而形成,領導者在進行管理時要注重管理的科學性和動態性,具體性和合理性。對不同性格的員工,確定合適的管理方法和位置,有利於提高管理業績。尤其在高層管理者匹配上,最具典型的案例是本田中本田宗一郎和藤澤武夫的合作,本田偏重技能,藤澤偏重營銷,本田主內研發,藤澤主外銷售,久而久之,甚至於豐田喜一郎曾把藤澤認為是本田的創始人,但這種組合的結果卻使本田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大企業。

  因此,不同的員工採取不同的引導方式,進行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企業規模效應和規模經濟。

  (三)禮義規範,滿足員工追求規範準則的需要——無規矩不成方圓

  儒家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天地君親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凡事都有禮法、秩序和規則,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現代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管理必須“儘力而為”:講規則,堅持管理中崗位責任制;講秩序,注重管理中角色身份;講禮義,取信於社會,取信於下屬,取信於他人。要實現禮義規則,需有有效的制度規範:

  1、制度管理、效率管理。如海爾公司的“砸冰箱”事件、華為公司的“狼性法則”和“華為法”,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建設是進行有效管理和效率管理的保證。儒家管理的特點在於內化,不通過外在強制而是內心教誨,進而形成一種自覺,最終實現自我管理的作用。

  2、層級管理、例外管理。在組織日趨扁平化的當下,企業重組和并行工程的弊端凹顯,層級管理的優點又一次突顯。企業需有適當的層級,方可明確每一層級的責任。授權須明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領導對結果負責,下屬對過程負責。只有發揮每一層次的積極性,才能產生整體管理的功效。例外管理只有建立在制度管理和層級管理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當執行層根據規則和秩序做完相應工作后,最高決策層方可擺脫日常事務,關注非程序性事務,以進行企業總體戰略規劃和設計。

  3、價值管理、精神管理。重視員工的精神力量,如同在前蘇聯第一二次五年工業建設時期,儘管農業和農民受到殘酷的壓制,但斯拉夫人民受到國家集體榮譽感的鼓舞,最終實現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輝煌。透過政治觀商界,一個宏偉的企業願景,對內部員工具有相當的積極作用。

  (四)人本主義、滿足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人本管理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諸侯之三寶,土地、人民、政事”,全然能夠體現人本主義,以人為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故此,企業重視人本管理源於生產力的有效發揮,源於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強化。

  伴隨知識型經濟的深入發展,人作為一種可再生的價值資源被越來越多的理論和實踐所證實。人力形成的勞動作為企業的一種資源,為企業創造了無數的價值,同時,員工的個性化需求也應被企業受到更多的重視。企業與員工的關係早已不再是主動與被動、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的關係,而是雙向選擇的關係。如何發現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成為了許多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目前,最為體現儒家思想的管理形式是人本管理,其一方面有利於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於實現員工的自我價值。

  關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方面,事實證明,凡是在員工素質高的單位,推行民主型、參與式管理模式效果好。尤其在飽和市場情況下,市場的動態性和差異性越來越大,紅海領域與藍海領域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人本管理也在經濟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得到了越來越重要的體現。

  關於員工自我價值實現方面,“足食,足兵,民信之焉”。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對員工而言,都希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得以實現。重視良好的人事關係和公司氛圍,注重員工的非財務性薪酬,透過寬帶薪酬、輪換工作制和精神獎勵等方式,滿足員工晉陞和多樣化發展的需求。由此,人本管理的真正價值在於提供員工自我創新的價值和機遇。

  (五)道德正義,滿足員工貢獻社會的需要——和諧管理

  德治是周公“敬德保民”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講治國要採取道德教化的方法。而正義,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正義為表,德治為內。重視道德準則對經濟行為的制約,是儒家文化最基本的觀點。其中,孟子“高產為善”的本質是重道德準則對經濟人行為的制約。“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移,無不為己”,安民的關鍵民眾建立道德,惠民是道德建立的基礎。

  為此,企業在不違背道義的基礎上追求自身物質利益,注重價值準則對經濟人行為的制約,避免外部不經濟行為,強調效率和效果,將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相結合,追求“高產為善”的境界。

  在更為宏觀層面上,員工個人道德行為的集合便是企業的道德素質,而企業道德素質的高低關係著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興亡,因此,企業要塑造具有道德追求能力的團隊,激發和激勵員工為組織目標而奮鬥,注重貢獻,注重創造,以工作績效服務社會。

  結語

  春秋時期,在社會動蕩不安、生產力發展、制度重構的理論前提與文化儲備的歷史背景下,儒家文化應運而生。其中,德、義、禮、信,是仁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是“仁”思想的自然延伸,因此,關於企業文化倫理的構建,一方面要表現為企業制度重建的倫理內涵,另一方面表現為企業倫理框架下儒家文化內在特質。

  為了造就充滿幸福感和道德感的企業,要以“仁”為核心的道德系統,以“信”為本的企業形象和企業承諾,以“和”為中心的企業氛圍,以“智”為用的戰略構想,以“義”為先的人格魅力。

  總之,在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的競爭環境下,將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注入當代鮮活的經濟實體中,這不僅關乎能否產生更多的具有儒家優秀傳統風采的企業和企業家的希望,而且也關乎着中國企業界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陳榮耀.企業倫理:一種價值理念的創新——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姜傑.中國管理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

  【3】陳世清.老闆與孔子的對話——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

  【4】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整理.從歷史看管理/許倬雲講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8

  【5】孔南鋼.儒家商務倫理思想與現代企業倫理文化建設——倫理學研究,2011年04期

  後記——

  窗外,濛濛細雨,踮着腳尖,像一個來自天庭的越獄者,不敢懈怠地穿梭在人間,沒有痕迹,沒有聲響,縱使是尾隨而至的風哨,霎那中也變得異常的寂靜。我想,這一場雨應該鬧騰夠了吧!傾述了兩天兩夜,表達了清晨黃昏,如今在臨別之際,反而顯得那麼依依不捨,用小鳥依人的啁啾雨話別捧在臉上的淚痕,用嘶啞的歌喉淺吟僅有的絕唱。可是,她所哭泣的、所逃匿的、所不舍的究竟是什麼呢?不願用少時學過的對流層知識來解釋一幅飽滿生機的畫面,亦不猜測這雨是否已然在天街中揮擺衣袖,曠野悲情。但與她朝夕相處的風早已將大地的溫度壓抑成料峭的嶙峋。雨,降在人群中,又消失在人群中。她似乎在追尋着什麼,卻竭力掩飾她一無所求;她似乎不願讓人記憶,卻硬生生地留下一場夜雨的回憶——聽,這是一個雨吹風開的季節……

  漸漸地,根植了數載的校園花季,在三年後的今天,被一場冥冥之中的風雨打落成漂滿一地的落紅。像似前些時日還與同伴嘲笑天氣預報的窘迫,又一日卻被這突如其來的真相催得措手不及。沉溺校園的時間太久了,彷彿一生下來便已踏入了這座安逸的城堡,天真地以為自己永遠是一個孩子,無須懊惱過去,也無須惆悵未來。有關外界的風雨,多少崎嶇,多少刻骨,雖然偶爾會透過磚瓦的縫隙傳進自己的耳畔,但當風、當雨飄落在校園中的綠草坪時,那風是暖的,那雨也是暖的。於是,在豐腴的日子裡,越來越成熟的面孔,越來越不願成長的心靈,加上這一段段顛顛簸簸的問句,總是被一個誇張為光怪陸離的時代泛濫成久久不息的漣漪,一路鑲嵌,一路向前。

  此刻,縱然身在校園,但一顆心早已不復原有的安寧。過完這一周,大學所有的課程便已走進了墳墓,然後,青澀的青春逼迫着那個善於逃避善於偽裝的自己走近風口浪尖,走向人潮如海。那一刻,我會不會流淚、哀嘆和懷念這一幕幕漸逝漸遠的暮鼓晨鐘呢?會不會再有一抹在校園幽徑上看見蟠龍槐那樣歇斯底里的感觸呢?會不會還有那一簾塞外放羊牧馬的痴人說夢呢?然而,在時光的速錄中,一定不會再有人問我的期末成績,也不會再擁有“一個學生”的借口。就這樣,那些尚未腐蝕的記憶漸已模糊,那些浮在表面的故事已然蕩然無存。不過,我相信——某些情節只是換了一張面具,重新歸來,如同這遇到蟠龍槐的感觸,這書寫文字的追尋,這雨一樣的表達。

  白岩松在“可凡傾聽”中講起,“當代人往往感觸了便立刻表達,恰恰忘記了兩者當中還有一次至關重要的‘追尋’”,同時,我想增添一句,“即便是那群有了感觸也不會表達的人,也恰恰是忘了‘追尋’”。仿似這篇作業論文,起初本圖寫與企業文化相關的內容,可惜,知識太薄,視野太過狹隘,忽而想起熊彼特的企業家精神,忽而想起先秦諸子的管理思考,但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侵襲,和一川不知所云的生硬。其後,當開始查閱書籍時,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答案太多,問題太少。——基於儒家思想哲學構建當代企業倫理文化的研究——即便是題目也只是自己通過網絡雲集而成,更何況其中的內容與況味。文以載道,驚異於儒家哲學中“仁義禮智信”與當代管理思想叢林的嫁接,試問,又有多少人為之思想為之深邃而肝腦塗地呢!儘管是兩三本書的無思整合。但我依舊興奮於文字堆砌的樂趣和欣賞精粹的狂歡。剎那間,又一次想起白岩松的論調,突然有感——感觸不易,深層的感觸更不易;表達不易,自我的表達更不易;追尋不易,在芸芸大千中,在白雲蒼狗間,堅守的追尋更不易。

  在即將離別的路上,私念,無論處在何時何地的人,是校園還是社會,是黃髮垂髫還是白髮老者,全然是一場雨,雲的醞釀、風的追逐、和雨的磅礴;是一篇論文,外界的直觸、內容的尋覓,和形式的構架;更是一個回歸的人,外界的感觸,自我的追尋,和外界與自我相融一體的表達……

您正在瀏覽: 基於儒家思想哲學構建當代企業倫理文化的研究
網友評論
基於儒家思想哲學構建當代企業倫理文化的研究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