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亂彈八卦 > 【時評】狀元“崇拜症”,何時可以休?

【時評】狀元“崇拜症”,何時可以休?

手機:M版  分類:亂彈八卦  編輯:小景

【時評】狀元“崇拜症”,何時可以休? 標籤:高考狀元

  郭翰/文

  “龔曉曦高考分數700分,是湖北省理科狀元。”6月23日凌晨4點30分,正在熟睡中的龔曉曦一家突然被手機鈴聲吵醒,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個010開頭的號碼。“你好,我是北大的老師,你家的龔曉曦是今年湖北省高考的理科狀元,請問有興趣報考北大嗎?”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4年的高考終於落下了帷幕,分數也如期來到了考生們的手中。可和往年一樣,有人歡喜有人愁。而要讓大家興奮的事情,還是這些高考“狀元們”,他們就像一個功成名就的“將軍”,戰場歸來還在睡眼惺忪的時候,就沒有停止過社會的耀眼光環襲來。有媒體記者採訪,有大學伸出橄欖枝,還有朋友親戚祝福,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學子,似乎一下子就躍升成為了被名譽聚焦的人。

  他們就是一個傳奇,他們就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個普通的學生,包括自己都會覺得突然吃飯,上廁所姿勢總都那麼“優美”。

  其實,能夠考一個好成績,這是自己沒有辜負家庭對自己的厚望,也沒有失去自己這幾年奮鬥的功夫。可年年“狀元”都被熱炒,後面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鏈條筆者不得而知?可教育部一直要求“高考成績不排名、不公布高考狀元、不炒作高考狀元”,這些“狀元們”還是逃不過被“崇拜”宿命。

  把這些幼小的孩子們都做成市場,也不是今天才有。中國古代就對狀元“崇拜”再三,有了成績,似乎就會帶來一連串的利益鏈。孩子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大人們就會做得一清二楚。

  因為過去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那時,只要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就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當然就會帶來無數讓人艷羨的目光。可而今不一樣了,能夠得到一個“狀元”,只能證明基礎知識好,可社會大潮中,絕對不是改數學題,也不是靈活運用數理化公式那麼簡單。

  儘管是最好大學畢業,也不一定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再說現在人才到處有,需要的是行行可以出狀元,而不僅僅只是高考的“狀元”。

  說到這裡,媒體的熱炒,不能不說是一個誘因之一。很多媒體缺乏責任感,只對發行量感興趣,甚至對於“狀元”們的引導,就像給領導拍馬屁,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我服務的對象高興。

  然而,這不是對“狀元”好,相反是害了他們。因為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那絕對是很聰明的,可聰明,也只能說專業學得好,如果他們一心沉侵在這樣的榮譽里不能自拔,多數到大學就會只能表現平平。不僅畢業得不到一個好的發展,日益落差之大的心理,還會報廢一個有用的人。

  再說,社會也從來沒有閑着,什麼狀元酒,什麼狀元宴、什麼狀元房、什麼狀元客座、狀元培訓班等等。

  這樣熱炒狀元,不僅培養不了狀元們的創造力、價值觀,對社會的關注度,對未來發展的美好情懷。相反,更容易讓一個優秀的學子逐漸淪落為只會為名、只會為利,甚至只會在自己臉上貼金的人,總覺得自己都高人一等。

  現在是多元社會,也是多元思維,更是多元發展現實。與其對一個“狀元”不斷熱炒,社會、家庭,倒不如多多關心一下孩子們的成長軌跡,認認真真給他們真實的愛,讓他們不僅健康成長,而且能夠真正的愛社會、愛家庭、愛自己。

您正在瀏覽: 【時評】狀元“崇拜症”,何時可以休?
網友評論
【時評】狀元“崇拜症”,何時可以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