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互助是公平的保障

互助是公平的保障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互助是公平的保障 標籤:世界是平的

  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種種來自自然與社會的災難總是無可避免。而在與災難抗爭的過程中,我們總能具體而微地看到一個社會精神上的成就和一個民族民族精神的高下。災難總是在傷害和打擊我們的同時,鍛造與成就着我們的精神與靈魂。

  5。12汶川地震后,社會各界人士慷慨解囊、踴躍捐款,解放軍戰士深入災區第一線,奮力救災,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在各自崗位上為救災工作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我們在萬千民眾身上看到了使我們民族具有凝聚力、生命力和希望的社會主義的團結互助精神,這種精神使災難中我們的生活不再貧乏和毫無意義。

  汶川地震中,近7萬人罹難,500萬人流離失所,近10萬人傷重住院。善後處理的種種工作,繁重而又實際。諸如死者的安葬問題、傷者的醫療問題、生者的安置問題、地震中失去親人的老人、孩子的贍養問題、農業生產的恢復問題、工業企業的重建問題等等,既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更需要各級政府工作人員長期細緻的辛勤勞動,需要社會各界民眾的全力配合、積極支援。強大的地震災難,不僅是對我們政府部門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考核,也是對我們整個民族的團結互助、患難與共的民族精神的一種檢驗。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患難與共、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從追求大同理想、主張仁者愛人的儒家到倡導兼愛非攻、急人之難的墨家,從嚮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世俗精神到主張諸善奉行、普度眾生的宗教信仰,都無不體現着博愛、互助、患難與共、無私奉獻的傳統精神和傳統道德,它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大力發展和弘揚的時代精神。

  團結互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社會成員間的救人憂患、互幫互助是社會公平的體現和保障,是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方式。鄧小平同志曾多次強調,要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助人為樂”的革命風尚,培育廣大青少年的集體主義精神。胡錦濤同志則把團結互助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項基本要求,作為評判人們行為善惡的基本尺度。團結互助精神不僅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手段。

  在汶川地震救災過程中,種種體現着社會主義的團結互助精神的感人事迹層出不窮,從在地震來臨的關鍵時刻,用生命護住四個學生的人民教師譚千秋到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率領救援隊趕往現場救災並積極捐款捐物的“中國首善”陳光標,從不顧自身安危努力搶救災區人民生命財產的解放軍戰士到積極開展各種活動為災區人民奉獻愛心的港澳台同胞,他們都是患難與共、團結互助精神的努力踐行者,是具有道德良知的時代楷模,是具有責任感關鍵時刻勇於擔當的民族的脊樑!

  在汶川地震發生一個月以後,抗震救災仍積極緊張進行的當口,讓我們向在救災過程中作出過貢獻、奉獻過辛勤勞動的所有人們致敬。他們在抗震救災中表現出的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的精神乃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間大愛,讓我們把這種在民族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精神和人間大愛繼承和發揚下去,使之匯入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的民族精神的海洋,成為每一個公民自覺的價值尺度和行為方式,成為崇尚公平、正義的一切人們在精神和道德上共同的信仰和追求!

您正在瀏覽: 互助是公平的保障
網友評論
互助是公平的保障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