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有感於房玄齡請辭

有感於房玄齡請辭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杜書文

  房玄齡,唐初中國十大賢相之一,輔佐唐太宗20餘載,貞觀年間他輔佐太宗,總領百司,執掌政務達20年之久,官位顯赫,政績卓著;才能非凡,被太宗皇帝封為梁國公,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

  房玄齡,功勛卓越、地位顯赫。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贊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範;作為一代勛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

  有一年,唐太宗因其治國有功,加封房玄齡為宋州刺史和梁國公。太宗之所以要封他為宋州刺史,目的是為了讓他的子弟能世襲刺史之職。但房玄齡覺得自己身為宰相,不應貪圖私利,便上奏太宗:“臣已經擔任宰相,現又受封宋州刺史,恐怕會使朝中大臣們爭相追逐名利,導致朝政大亂。臣認為不妥,請陛下收回封臣之旨。”太宗看了奏摺,認為言之有理,便收回聖旨,只封他為梁國公。此後,朝中大臣一一仿效,紛紛辭去能世襲的官職。太宗感慨地說:“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天能有這樣行動,乃玄齡之功勞矣!”

  房玄齡輔佐唐太宗20年來,竭忠盡智,恪守職責,嚴以律己,不自居功。任人唯賢,創造了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清明盛世——貞觀之治。

  官者,國之棟樑,民之父母,為官一任,理應為民造福,時刻想到人民的衣食溫飽。作風上,大公無私,潔身自好,廉政清明,堅持原則,一塵不染,對上竭忠盡智,對下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只有做出色的政績,才能在群眾中留下好的口碑。方不負黨和國家和人民的重託。房玄齡所處的年代,距今已有近1400年了,在那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裡,依照房玄齡為唐代所開創的“貞觀之治”和輝煌的政績,官至宰相,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已屬實至名歸,即便再授予他宋州刺史,或更高的官職,別人也不應有任何異議。可是,房玄齡想的卻不是自己的私利,不是自己子孫後代的官位和優裕的後世生活。而考慮的是自己的作為,會給其他官員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其他官員們互相追逐名利,導致朝政大亂,綱紀不舉。為國家的管理帶來弊端。所以斷然捨棄個人私利,而維護國家社稷的穩定與安寧。

  榮譽是自己創造的,政績是靠真本領干出來的,官位的升遷是組織和群眾對你人品和能力足夠的認可而獲得的。既不是上串下跳跑來的,也不是靠歪門邪道騙來的,更不是花錢買來的。只要你在自己的崗位上真正干出成績,做出點實實在在的愛民、為民、惜民、恤民的事情來,自然群眾就會擁護你,組織就會委你以更高的重任。很難設想,一個才學疏淺,政績平平,庸碌無為,品行不端,官迷心竅,不幹實事,道德淪喪,貪贓枉法,腐化墮落,靠投機鑽營,靠微妙的官場交易取得官位的人,能夠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和充分的信任感。也很難相信,他會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被信任的氛圍去做好工作。

  對照當前一些嗜官如命,官迷心竅,不僅自己貪贓枉法,而且連後世子孫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官員,房玄齡的高風亮節,能否給出一個有益的警示呢?

您正在瀏覽: 有感於房玄齡請辭
網友評論
有感於房玄齡請辭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