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辛亥革命的勝與敗

辛亥革命的勝與敗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得得9

辛亥革命的勝與敗 標籤: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曾經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的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但它的爆發是具有兩面性的,有“勝”,也有“敗”。

  辛亥革命的爆發,其原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鴉片戰爭,起初由於中國長時期的封建社會始終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外來商品具i有頑強的抵抗力。所以,鴉片只有走不光彩的“路”進入中國。鴉片走私到中國,給清政府及廣大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禍患。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當眾銷毀200多萬斤鴉條條片,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這一舉動激怒了英國政府,也就點燃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1840年6月,英國軍隊嚴密封鎖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是爆發。由於當時的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對英國侵華行為採取“和”的方式。立即撤了林則徐的職,雙方又秘密簽訂了《穿鼻草約》。這使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史,也開啟了中國長達百年的屈辱史。

  出於對清政府的不滿,廣大人民群眾曾發動多次起義,運動。其中,以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效果最明顯。可是,在清政府和外國列強的聯合鎮壓下,使得多次起義和運動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些運動的爆發,激勵了後人起來反抗腐敗的清政府。腐朽的清政府在外國列強的壓迫下,從1840年到1910年這70年間清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達幾十條。

  是什麼讓這腐朽的王朝滅亡?是什麼打破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是辛亥革命的爆發。說起辛亥革命,就要說到孫中山。孫中山,1866年出生於廣東香山,我國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少時的孫中山知道了中國遭受的屈辱時,非常氣憤,他決心努力讀書,幫助中國。在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他領導多次起義,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些起義為辛亥革命的爆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動員,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革命黨人發動了武昌起義,各省響應,紛紛宣布獨立。1921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認臨時大總統。它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從正面看,辛亥革命勝利了,而且是具有劃時代的勝利。可是辛亥革命爆發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想打破中國的舊社會,讓老百姓不再過着民不聊生的日子。辛亥革命爆發后,做到了嗎?沒有。這一系列的戰爭反而讓老百姓早上更大的傷害加劇了社會形勢的轉變。從這一角度來看辛亥革命,它就是失敗的。雖然成立了中華民國,可是新的共和政體未能建立其合法基礎。在中國發展的現階段,共和主義革命是巨大的錯誤。正如魯迅在他十年後寫的《阿Q正傳》中描繪的境況,也許更具有典型性,起先,阿Q由於他在村裡的最下層的生活地位,被可能發生動亂的幻想所吸引。但是,他看到的卻是舊的,受過古典教育的高貴人物和新的受過外國教育的高貴人物為他們自己接管革命爾攜手合作,這裡,他感到深深的失望。當阿Q想去參加時,人家卻叫他滾出去。他生氣地指責說;“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阿Q因搶劫罪{他想干但並沒有干}而被革命的代表處決這更加強了這種分析的準確性。積極的革命者們反應是多種多樣的,很多人很快就表明他們的思想信仰是旗幟鮮明的,但卻不是深刻的。孫中山在二次革命和三次后的黯淡歲月里,繼續尋求政治權力的基礎。這一切都是徒勞的,要根本改變中國,要去把中國人民的思想“改革”光靠一次武裝起義是不行的。也有人說,這是因為沒有到時機。其實不是的,中國人民已經對自己的國家振興沒有希望了,任人宰割。對外國侵略者採取“麻痹”的態度。這是導致辛亥革命爆發后冷漠局面的重要原因。

  討論辛亥革命的勝與敗,要從不同角度看。它的勝我們不可否認,它的敗我們也要指出。建立統一的政黨和政權都是辛亥革命的基礎,在當時的生活,想通過一次革命來改變中國,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還是要正確對待歷史,尊重歷史。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一次有影響的革命。

您正在瀏覽: 辛亥革命的勝與敗
網友評論
辛亥革命的勝與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