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例談新聞擬題方法

例談新聞擬題方法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得得9

  標題之於文,猶如眉眼之於人,擬好標題,可收先聲奪人之效。今閱《人民日報》,覽多篇文章深得擬題技巧,總結如下,以資借鑒。

  一、套用古文詞句,彰顯文化功力。如12月4日1版有文報告吉林省文化改革發展進程的新聞《東風催開花千樹》,即來源於“東風夜放花千樹”(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可謂“舊瓶換新酒”,很有新意。又如8版《渡海白雲貫古今》一文,是陳履生對台灣的中國畫大師黃君璧的概括性評論:“渡海”是說1949年黃赴台發展一事,“白雲”是以他國畫中的意象代指作者本人,“貫古今”是說他的藝術具有超越時間的魅力。這個標題很有藝術美感和文化底蘊。

  二、借用影片名稱,注入時尚元素。仍以上段《東》一文為例:本文共有3個小標題,其中第1個為“吹響文化建設集結號”。《集結號》是2007年馮小剛導演的一部賀歲片,以此為標題,很有時代氣息,符合大眾的文化取向。我們還可以在正文中引用影片的人物、情節、背景等信息引起讀者的興趣,更好地說明問題。

  三、引用名人名言,藉助權威或經典的力量。如12月4日1版新聞——-周永康在全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統籌發展民生穩定搞好規劃設計夯實基層基礎完善社會管理體系。標題特別長,是引用了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話,很權威;又如,2版新聞《“京城好人”劉學軍。有3條小標題,其中,第一個為:“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賣燒餅背後的默契。這裡引用了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的告誡,很經典。這樣的言論作為標題,使文章蘭顯現出一種“大氣”,很有文化的力量。

  四、巧用歌詞,凸顯流行文化的新鮮感。12月4日7版有一篇文章報道了一位青年在合肥的打工生活,題目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這是歌曲,北京歡迎你》中的歌詞,令人感覺到很有時代感,比用名人名言的材料更鮮活。受此啟示,我們平常在聽歌時要留心,有些勵志性、抒情性的歌詞說不定可以為我們日後的寫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同樣符合大眾的文化口味。

  五、善用修辭手法,真正發揮寫作技巧的作用。最常用的就是對偶、比喻、排比。如12月1日6版《功殊勛榮光史冊,德高品重昭後人》,是紀念已故政治、軍事家劉華清的一篇長文,這個題目即運用了對偶手法,上下對得非常整齊;又如9版《用好扶貧“新國標”這把尺子》,把新國標比作尺子,運用暗喻的手法,不僅非常形象,而且體現了新國標的衡量性作用。另外,在撰寫文章標題時,為取得結構美感,最好保持各小標題形式、結構一致,形成排比。仍以《東風催開花千樹》一文為例:它有3個小標題——-吹響文化建設“集結號”,扮靚改革發展“百花園”,打響文化發展“攻堅戰”。集比喻、排比、對偶於一體,形成一種建築美,是我們學習擬題的範例。

  六、簡用人物語言,體現現身說法的示範性。如11月27日1版有一篇新聞,講述了一位已退休的德國世界500強企業的法國人麥克-賀伯特在中國煙台義務擔任投資顧問10多年的事迹,題目就是他的原話:“在中國,我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這是他以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向記者訴說的,很有示範意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引用主人公的話語不應太長,要簡明扼要,切合文章主旨,所以說是“簡用”。又如4版的一篇新聞報道了貴陽市貞豐縣鄉村女醫生鍾晶服務山村醫衛事業的先進事迹,該文的3個小標題也都是鍾晶的原話,很能體現她的醫德風範:“開個診所,為群眾看病“,“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把你當親人”,“除非來更好的醫生,否則我會堅守”。體現了她善待他人、堅定從醫的依高尚品質,比作者的直接讚美或引用他人的言論側面讚美更有效。這種擬題方法適用於寫人物通訊、報告文學、先進事迹等文體。

  七、概括文章主旨或段落大意,言簡意賅。如12月1日1版有評論員文章論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全國文代會上的講話,論述了德對寫作的導向作用、對文化風氣的端正性作用,題目是《堅持德藝雙馨,弘揚文明風尚》,即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另,以主要事件為標題也比較簡約,如6版《錢學森文集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交待了事件、地點,既使讀者一目了然,又減少了閱讀負擔,提高了閱讀效率。又如8版新聞《大二女生義救女司機》,也只交待了人物、事件,具體怎麼救的,讀者須深入文中、具體了解,因此也具有吸引人閱讀的力量。以主要事件為標題,最多只交待清人物、地點、事件其中之二即可,其餘要素於正文中詳細論述。

  八、以問句為標題,引人思考發人深省。又12月1日9版有文章報導了12月初電價上漲的消息,其中一篇《電煤電力價格調控為哪般》,以問句的形式吸引讀者思考,耐人尋味。電價上漲是關注民生的大事,在正文中,記者記錄了發改委的官員對各個問題的解答。這種以標題以發問、在正文解答的“唱和形式”,使人更能明確問題所在和解決辦法。

您正在瀏覽: 例談新聞擬題方法
網友評論
例談新聞擬題方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