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淺談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獨立性

淺談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獨立性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中國文聯第七屆當代文藝論壇主題:“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責任與作為”提交文章::

  淺談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獨立性

  西安 楊廣虎

  文藝評論的獨立性問題一直以來受到各方的關注和評論家的努力,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弱化文藝評論獨立性的事情層出不窮,“圈子化評論” 、“研討會評論”、“紅包評論”等等現象不斷,人們深惡痛絕,但又自覺不自覺地自我異化,精神麻木,放任自流。

  新形勢,指新的事物發展形勢,或者國內、國際的時事發展新的趨勢。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我國在改革開放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伴隨着社會結構的變動和對外開放的發展,社會矛盾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和深層問題,社會分層及其利益需求的多樣化趨勢以及由此而引發的矛盾進一步發展,人們在思想活動中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更加明顯。作為一名文藝評論家,要清醒地認識到新形勢下的國際、國內趨勢,以及各種思潮,才能進行正確地評判。

  當前,社會上,包括文藝工作者對文藝評論有這樣那樣的偏見和不滿,這更需要我們文學評論工作者不斷反思。文藝評論,又稱文學批評,是評論者在文藝欣賞的基礎上,在某些文藝理論的指導下,對文藝創作、文藝思潮等文藝現象,文藝實踐活動進行闡述和評判的文章,是評論者科學理性認識的體現。筆者認為,新形勢下,有必要重提評論的獨立性,文藝評論的獨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文學評論的獨立性,首先體現在不依附於各種外來的勢力,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正能量。新形勢下,社會環境不斷包容和開放,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意識形態作為上層精神建築,是建立在物質不斷豐富和國家安全和平基礎之上的;文學評論沒有絕對的獨立和自由,是在保證國家政權穩定和人民生活快樂幸福的前提之下的。新形勢下,國家倡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清明政治,這給文藝評論的獨立性創造了良好的外圍環境;同時,也給文藝評論工作者以責任。文學評論是社會化的閱讀行為和認識世界的途徑之一,文藝評論工作者,要站在社會的前沿,關注熱點、焦點問題,借鑒西方理論,總結、完善中國經驗,充分體現社會主導價值觀和主流思想。

  二、文學評論的獨立性主要體現在文藝評論工作者自身人格、思想和道德的獨立。既然說,“文藝評論”是“評論者科學理性認識的體現”,作為評論主體的文藝評論工作者,就需要認真學習,放眼世界,有前瞻性、敏銳性和預見性,當好“伯樂”,苦練內功,保證自身思想和道德的獨立。雷達說過,“對於一部文學作品,可以有各種評論,但是同時,有一個必須得遵循的原則,那就是審美的規律。”中國文聯向社會正式發布“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指出“文藝界核心價值觀”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價值追求,內容是“愛國、為民、崇德、尚藝”。愛國,是文藝工作者的精神氣節。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價值取向。崇德,是文藝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尚藝,是文藝工作者的職業追求。《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是廣大文藝工作者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規範,主要內容是“堅持愛國為民、弘揚先進文化、追求德藝雙馨、倡導寬容和諧、模範遵紀守法”。作為一名文藝評論工作者或者文藝評論家,應該按照“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去要求自己,遵守《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不斷約束自己。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崇尚人情的國家,不能因為面子,胡吹亂講,諂媚奉承,也不能因為紅包金錢,利益驅動,“趕場子” 、“混圈子”,“評獎子”,喪失起碼的公允和自己的人格、思想和道德,缺乏應有的勇氣和正氣,為世人所恥笑。

  三、 文學評論的獨立性還體現在評論本身。一切的文學評論應該從文本出發,關注文本,這就是文論工作者的底線和立場,既要全面,又要專業,不能因為個人之見,隨意發話。現在的文藝評論講真話實話難,說到點子上的少,不痛不癢的話多,依附歌頌文藝名家眾多,發現培植文藝新苗甚少,文藝鑒賞水平不高,盲目遵從權威評論家,各種不知深淺的文藝評論的“通才”居多,初出茅廬的年輕評論家無用武之地。文藝評論不從文本着手,不看文本,就能信口開河,滔滔不絕,肉麻吹捧溢美之詞不絕於耳;中肯評論少,褒獎多批評少或者沒有,違心的、一味拔高,毫無節操的奉承讓人臉紅;真實、鮮明、正直的評論實在太少。有吹捧歌頌穿靴戴帽的,也有自恃清高,以點帶面,攻其一點,否定全部,刺刀見紅,棒殺呵斥酷評的,還有動不動引用一些國外的新名詞和自己所謂的“主義”、“流派”,夸夸其談,讓人聽了如墜雲霧,不知所云。文學評論不是簡單的“批評”,應該鼓勵敢說敢言,多元化、尖銳化,但也需要理性評論,有禮有節,有根有據,獎掖新人,不搞人身攻擊和門戶、派別之爭。“國內許多上過大學又學過文藝理論,很希望把自己學過的專業術語賣給讀者,讓人家知道自己很有深度,在美國倒過來。你為大眾服務的話。是不允許你使用術語的。什麼後現代主義。用了肯定被編輯斃掉。”筆者認為,這樣的深度和學問,還是不要自我標榜的好。我們不反對正常的爭論,“英雄不問出處”,也不管你是學院派和民間一員,只要有良知,坦誠相見,充分表達對文本本身的真知灼見,才不辜負自己和文藝工作者的期望。太物質的《小時代》雖然票房不錯,但筆者認為,在我們所處的大時代中,善良、溫暖、幸福、大愛的文藝作品應該得到受眾喜歡。

  四、文學評論的獨立性,最重要的要打破各種“潛規則”和利益鏈。當前社會,文藝評論工作者身處尷尬地位,面對人情、金錢、利益的誘惑,很難堅守;另一方面,一批堅守者,生活貧窮,無人問津。很多時候,讓人覺得文藝評論也像在演戲,文藝評論工作者成了紅臉或白臉的角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符合文藝客觀、科學規律的,但千萬不可以此為借口,不談正能量,評論媚俗化。文藝作品也不能無視歷史、文化和時代,“戲說”成風,只刮“韓風”,脫離國情。當前學院派有一套相對完整的評論理論體系,治學嚴謹、精準;民間派貼近生活,直截了當,有的放矢。可以說,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需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才能情理交融,讓人信服。現在,文學評論工作者被大眾消費擠壓得無處可逃,傳統的紙質媒體幾乎見不到專業的文學評論期刊,像社科院的《文學評論》、陝西的《小說評論》、遼寧的《當代作家評論》,四川的《當代文壇》,廣西的《南方文壇》,吉林的《文藝爭鳴》等等期刊,在市面很難看到。而互聯網、微信等新媒體的興起讓大眾狂歡,不負責任,缺乏真知灼見、基本是非判斷的各種評論四處充斥、誤導讀者,與其說這是每個文學評論工作者的悲哀,更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哀。文學評論工作者就是要用自己獨到的見解,為文藝工作者“把脈” 、“開方”,祛除“病灶”,健康成長。現在的問題是,由於體制等眾多原因,專業的、有良知文學評論工作者少之又少,公知分子少之又少,大多湮滅在芸芸眾生中,成了“潛規則”和利益鏈的犧牲品。文藝評論是文藝生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文藝評論通過理性的選擇、分析、評判,發揮着對文藝作品進行深度鑒賞、價值呈現、理論總結、方向引導等重要作用。文學評論對文藝作品、讀者的介入,良性引導,成了市場牟利的手段和途徑;文學評論工作者成了市場上的擺設和道具。文藝評論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讀者不是相互獨立存在的,是相互促進的;真正文學評論工作者及時的介入、獨到的見解,既引導讀者閱讀,也有助於作家在創作中不斷得到提高。“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的最高境界,是被批評與批評之間達到了審美與情感的合二為一,追求的是“肝膽相照”式的“高山流水”。西方文學批評則是要在批評對象的精神價值基礎之上,進行批評價值的生髮、生成,有着批評者自我的洞見和獨立性。” 很可惜,文藝評論工作者現在是個專業,不是個職業,很難在經濟上獨立,何談尊嚴和鋒芒?何談公信力?在這種困境下,付出與回報很難成正比,“拿人紅包,替人說話”似乎很正常,偷偷摸摸,極其違心。要消除“潛規則”和利益鏈,除了對文藝評論工作者一個應有的尊重,還應該建立相應科學的報酬機制,否則,貨真價實的獨立文學評論家不可能出現,像陝西由胡采、肖雲儒、李星、暢廣元、費秉勛、薛迪之、薛瑞生、陳孝英、王仲生、孫豹隱等成立於改革開放初的“筆耕文學評論組”,曾指導和批評陳忠實、賈平凹、葉廣芩等作家成長;現在,浮躁的大家都急着大搞經濟和完成課題、論文,哪有時間?這樣自發的小組織,現在也難出現,即使出現,也可能是曇花一現。

  當下,文藝評論式微和弱化,是不爭的事實。“范郭案”終審判決后,《人民日報》指出:“文藝批評的尷尬恰恰就在於邊界的模糊,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評論家採取慎開金口,明哲保身,圓滑世故的首鼠兩端態度,當著官員說套話,當著作品說胡話,當著大眾說瞎話,背着大家罵粗話,文藝批評喑啞失語,乏力萎縮,單調乏味。”文藝評論工作者的陰陽性、多面性躍然紙上,作秀、遊戲、淺表、炒作,這些不僅是社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自身問題。文藝評論工作者也面臨“斷代”的危險,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很重要,一個成熟的文藝評論工作者需要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需要專業知識、建立、不斷提升自己獨立的文學評論體系,需要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沉澱,才能以獨有的目光,對文學藝術進行公允的評價和勘測,在孤獨中才有可能保持清醒地頭腦和個性、自有與獨立。文學評論呼喚年輕的文藝評論工作者,呼喚有立場、學識、膽識,甘於坐冷板凳的文藝評論工作者,呼喚自覺的文化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現在“文藝評論”在利益擠壓下,或蛻化變質為“文藝表揚”,在此之下,死去的不僅僅是文藝評論,文藝工作者和其作品本身也在過度表揚下變得愈加驕縱自滿,虛空疲軟。真正的文藝評論的被邊緣化、被拒絕,這種傾向是很不正常的,而且很可怕。文學評論的缺失、缺位和媚俗,值得警惕和重視,它需要創新、突圍,但更需要獨立、自有;文學評論的獨立性,不僅關乎文藝界的思潮、思想、意識形態導向,也關乎文藝工作者、讀者(聽眾、觀眾等)的良性導向,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持續發展,開拓創新的問題,說大一點,也涉及一個民族的信仰、國家的文化安全。

  2014年10月7日於長安

  來自楊廣虎個人新浪博客:

您正在瀏覽: 淺談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獨立性
網友評論
淺談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獨立性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