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風塵又起舊時橋

風塵又起舊時橋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小景

  遙望大地,或平疇萬里,或高山巍峨,山巒與平疇相錯,風雨興起,美景立現。只是平疇有江河橫斷,高山有溝谷相隔,讓人慾睹勝景而不得,欲涉他鄉而不能。人畢竟是智慧的生物,他們運用聰明才智,遇江河而架梁,逢溝谷而建橋,隨而南北東西相通。然而,有了橋的存在,反而製造出了親人朋友的分離,這其中的相逢相別演繹出了人間多少悲喜事,天下多少冷熱淚啊!

  古老的先秦時期,橋被稱作梁,梁在《詩經》中多次出現,也見證了許多人間情義。“造舟為梁,不顯其光。”(《詩經。大雅。大明》)這大概說是我國詩歌中最早出現詠橋的名句。詩中寫文王迎娶太姒女的情形。當時文王親自迎親於渭水,由於渭水無法通馬車,於是文王立即下令“造舟為梁”,太姒女因此得以過河。這樣的舉措顯示了文王對太姒女的真摯感情和遇事果斷的魄力,因而極大地顯示了文王的光輝。《詩經》中還寫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這首詩的名字叫《敝笱》,也就是破魚網,它比喻的是齊國的公主文姜,大概是因為文姜放蕩之故,詩里說她是一張放在橋上的破魚網,她的絕色之美引誘着曾與她亂倫的異母哥哥齊襄公,所以在她出嫁的時候,齊襄公仍糾纏不已。而見證這種齷齪之事的竟然就是這座倒霉的橋,它恐怕很難想象人間竟有這樣的事吧。

  橋似乎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註定了要與人間的情感糾葛發生聯繫,而這其中有情侶相逢的浪漫,也有親人分離的痛苦,身處他鄉的遊子們永遠也忘不了那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秦觀在他的《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中有這樣一句話:“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碧綠如茵的朱橋當日事,實則是當年與親人分別之事,可惜這舊事已成回憶,如今人已不能相見,只剩下橋下的冷水空自流淌,思親之意,不言自出。其實更令人傷感的是那七夕之夜的鵲橋:“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有情人兩地相隔,縱然有似水柔情,但相逢的佳期只是美夢一場,哪裡還敢遙望那歸去路上的鵲橋呢?無奈之下只好退一步想,既然兩情生死不渝,又何必在乎要朝朝暮暮相處在一起呢。兒女情腸固然惹人凄哀,那生離死別的痛楚更是撕心裂肺,這在杜甫《兵車行》中表現得尤為沉重:“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那爺娘所送的子弟,都是出塞征戰的將士,他們經此一別,實際可能是開黃泉之路,蹈死亡之所,那騰起的塵埃擋住了他們的背影,也等於讓他們從此於人世消失。這一別不是訣別又是什麼呢?

  親人相別固是堪哀,知音分手也是世上愁事,而這橋也往往是好友揖別之處,以至於詩人們見橋就會思友。詞人陳與義有《臨江仙 夜登小樓記洛中舊遊》一首就寫到了橋上會飲的事:“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可惜這上二十年前的往事,如今已是夢中情形。但這樣的回憶卻盛滿了一個文人對好友們的深切想念。元稹也曾因思念白居易寫了一首《寄樂天》:“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里鏡。安得故人生羽翼,飛來相伴醉如泥。”元稹與白居易在詩歌史上並稱“元白”,二人詩歌風格相近,關係緊密,相互之間經常寫詩應和,元稹這首詩前二句寫眼前會稽美麗風光,靈汜橋前面更是水清如鏡,眼見這樣美景,當然希望有好友前來共賞才是快事。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也是思友之作:“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二十四橋原是好友所住之地揚州的景觀,作者是借對那裡景象的想象來表達對好友的思慕之情。橋是分別之所,卻也是友誼的紐帶,詩中的橋更成了友誼的一種象徵。

  由於橋有了這樣一些沉重的情感承載,因此它往往也是一道孤寂的風景,很多詩人也借寫橋來表達內心的寂寞孤獨和落寞的感傷。“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是溫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寫出的名句,它營造的是一種冷寂的意境,寫出了深藏於作者內心的那份淡淡的孤獨和凄涼。陸遊仕途落冷之後寫了一首《五雲橋》:“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不看後面兩句,那橋到還是很有氣勢的壯觀之景,可惜后兩句一出,橋就成了空虛內心的一道蒼涼的景觀了,那就如陸遊那北伐的志向一般,除了縹緲的感嘆,還能有什麼呢?南宋詞人姜夔在遊歷戰後的揚州時寫下一首《揚州慢》,他用這兩句詩寫出了自己的心境:“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想當年,揚州城乃是商賈如流、車水馬龍、鶯歌燕舞的繁華都市,但如今已是寒鴉薺麥的家園,那橋邊依然是紅葯花開,可惜再也沒有人去理睬它了。眼見這樣的景象,身處廢墟的凄涼,國破山河碎的落寞,一起湧來,令人潸然淚下。劉禹錫的《烏衣巷》也曾寫過類似的景象:“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橋由承載兒女私情到負荷朋友情誼,再到充溢身世與國事的感傷,完全是必然的事,因為橋的功用和人們對橋的依戀註定了它必然要欠下這千古的情感債。如今橋是越來越多了,道路也越來越通暢了。不知這現代化的橋是縮短了情感的距離,還是拉長了思念的空間呢?

您正在瀏覽: 風塵又起舊時橋
網友評論
風塵又起舊時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