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對“改革”認識的幾個誤區

對“改革”認識的幾個誤區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對“改革”認識的幾個誤區 標籤:認識方向

  對“改革”認識的幾個誤區

  傅伯勇

  什麼是“改革”?改革就是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下,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宗教等等作出改良革新,目的在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調整人民內部矛盾,尋找一種更好的適合生產關係的方法。

  目前,人們對“改革”的認識存在幾個誤區。

  一是“改革”是向既得利益者開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誰不是既得利益者?只是既得利益存在多與寡的問題,存在合理與不合理的問題。就是極少數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合理的利益,我們也要依法保護;只是對他們的不合理利益,才要開刀。就是開刀,也不是捲走他們的利益,而是健全法律制度,從法律制度上,堵住他們一夜暴富的渠道。同時,既得利益者也不是什麼惡魔,他們也完全有可能是改革的動力。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所說,“既得利益並不完全是改革的阻礙,相反,既得利益也可能變成改革的推動者。如果既得利益不能變成改革者,那這個改革就沒希望了。”

  二是“改革”是進一步私有化。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合法性基礎;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基礎;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政治基礎;與中國時代特徵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由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所構成的嚴格而有力的組織基礎。由此看出,共產黨執政的經濟基礎,仍然是公有制,這一點毋庸置疑。有人認為,改革就是不斷私有化,這個觀點顯然是錯誤的。改革不是將公有的東西私有化,而是將公有的東西的各個要素進一步優化與激活,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同時,也將“私權公占”的權利,不斷地還給個人,保護私有產權。

  三是“改革”是倒賣。改革不是抓住一些東西,“換湯不換藥”,“新瓶換舊酒”,倒賣出去,牟取蠅頭小利。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有一個東西,就是“創新”,就是面對現有的一切,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來進行重新“統籌”,重新“規劃”,重新“設計”,重新“生產”,重新“包裝”,重新開拓“市場”。簡言之,就是將一些陳舊的、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些方面,統統去除,讓世界接受,讓時代接受,為中國的騰飛做出貢獻。改革不是負能量,也不是0能量,而是正能量,而且是根本性的正能量。

  四是“改革”是折騰。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地方的領導一換,往往就推翻前面的一切,無論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統統不管。所以,一些人就認為,改革就是折騰。事實上不是,這只是政客的手段,而不是政治家的手段,不是人民公僕的手段。這是一些領導把權力的籠子提着,四處走動,頤指氣使,胡作非為罷了。真正的改革,是將現有的一切,綜合地、客觀地分析之後,作出的創造性的“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戰略舉措,而不是隨心所欲,頭腦發熱,信口雌黃。折騰的,不是改革,是以改革為幌子欺世盜名;改革的,不折騰,是以務實之舉,推進社會經濟進步。

  五是“改革”是口號。我們有很多改革,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老百姓聽得耳朵都起老繭了,就是遲遲按兵不動,得不到貫徹落實。老百姓有時候不相信我們政府工作人員,也是因為這些。因為工作人員按照相關要求,到群眾中去宣傳了,但是上邊卻沒有進一步的可操作的具體文件,只好不了了之。但事實上,可能只是一些媒體在炒作,官方還沒有最後定論,一些領導就“捷足先登”,沒想到,“計劃不如變化快”;也有可能,一些意見,只是個別人的看法,還沒有形成最後成熟的、統一的意見;還有可能,一些意見,在過程中就“無緣無故”地蒸發了,不知所蹤了。而老百姓又不知道就裡,就造成了一種失信的不良印象,就認為改革就是口號。事實上,一些根本的大政方針政策,從來都是得到貫徹落實的,而且也是十分到位的。改革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以上這些觀點,都是對“改革”的曲解。改革是和風細雨,滋潤中華大地;改革是敢想,敢闖,敢為天下先;改革是因勢利導,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改革是彰顯,升華和創新。改革就像一盞明燈,引領億萬同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昂首闊步,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您正在瀏覽: 對“改革”認識的幾個誤區
網友評論
對“改革”認識的幾個誤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