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閑話“資本市場改革”

閑話“資本市場改革”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閑話“資本市場改革”

  陳宣章

  在各種場合大談資本市場成就與改革的人是誰?答:“學者官員”郭樹清!

  2012陸家嘴金融論壇上,郭樹清發表演說《中國資本市場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第一》。他的“五點看法”中,首要問題是“中國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結構嚴重失衡”:“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2%,這在世界上差不多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就大國經濟而言歷史上不曾有過先例。”“因此中國不能說資金短缺。”那麼,其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郭樹清說:“結構失衡的問題有着深刻的社會文化和經濟體制問題,一個方面是要素市場沒有發揮重要作用,要打破要素市場長期存在的體制障礙。”這就要追溯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律。

  恩格斯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老百姓不可能個個都是“月光族”,多餘的錢怎麼辦?全社會到處都是“專家理財”產品,可是,那一款能夠保值呢?沒有。無可奈何,老百姓只能選擇儲蓄。有人說這是“深刻的社會文化”因素,我認為主要是“經濟體制問題”。從國家經濟治理出發,儲蓄即使是低利率,銀行仍然要承擔一定的利息;債券利息更高。自從成立股市,把社會閑散資金用來發展生產,同時給予股民以一定的回報,這個初衷是合理的,這營造了“社會經濟發展、上市公司融資、股民獲得紅利”的三得利模式。可是,22年股市大躍進,結果是“社會經濟發展、上市公司圈錢、股民虧損累累”。為什麼呢?“經濟體制”出了方向性問題:國企融資為了解困、股份制改革,結果是巨額國有資產流失;民營企業融資為了圈錢,結果不是為了發展生產,而是成為暴發戶,急於趁機套現;股民投資不但得不到紅利(除了鐵公雞公司、承擔紅利稅與除權的盤剝),還要支付印花稅、傭金、轉讓費等等,而且始終受到國內金融大鱷的狙擊(這幫機構操盤手對中國股民個個是英雄,有種像索羅斯那樣出去狙擊嗎?那一次外戰不是一敗塗地!)郭樹清多次說:“市場波動和震蕩幅度較大,暴漲暴跌不利於市場功能有效發揮,也使大量投資者遭受利益損失,影響市場信心。”他難道不知道22年股市始終是暴漲暴跌?他難道不知道暴漲暴跌是誰操縱的?他難道不知道操縱者依據的正是股市的各種法規(這類法規而且越來越多、越來越強)?“中國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結構嚴重失衡”正是這類法規逼出來的,而名目繁多的“郭氏新政”正在強化這類法規。

  郭樹清說:“早在2009年24個工業行業中21個已經產能過剩,成熟的製造業幾乎找不出一個產能不足的行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這本來是我們的瓶頸,現在已經出現局部過剩,一些通道和線路註定會閑置。”“城市建設占很大的比例,房地產就佔到25%,由於種種原因普遍存在着明顯的反覆拆建的問題,一些道路、管線設施建成沒有幾年就拆掉重建。公共事業包括學校和醫院,在部分地區短缺的同時也存在比較嚴重的重複建設問題。”“農村投資佔比不高,浪費的比例一點也不低,農民自己建房反覆拆建的問題更加嚴重,在沿海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建到第四到第五代住房,每年的投入大概在5000多億,估計上萬億,平均六、七年就要重新建一次。由於很多人工作在外,很多房子是沒有人住的。”這些長期存在的經濟體制障礙,能用“資本市場成就”掩蓋嗎?

  目前中國有股民8千萬,媒體以前曾經說“全民炒股”,大概有2-3億。中國的儲蓄率奇高,就是因為股市沒有盈利、保值功能,老百姓無奈,唯有儲蓄“華山一條路”。“窗口指導”、機構做空機制、瘋狂的IPO與大小非解禁套現等等的目的不就是逼股民割肉離場嗎?那麼。如何解決儲蓄率奇高呢?除了禁止儲蓄,只有用儲蓄收費高於利息來解決。可是,老百姓自留巨額現金的結果是什麼呢?

  二、“金融服務業體系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郭樹清說道“兩多兩難”(金融多、融資難,資金多、投資難)悖論。一說到金融,郭樹清對美、英、德、日如數家珍,動不動就是成熟不成熟。郭樹清說:“投資者結構的合理性問題,機構投資只有15。6%,發達國家有60%-70%。”不是明擺着要把股民趕出股市?當然,他的用意是股民把錢交給基金(所以,近年來基金大擴容)“專家理財”。可是,中國的基民別名“饑民”,而且就在基金大發展時期由經濟學家預言的。基金經理拿着高額年薪,根本不顧基民利益。股民會把錢交給這種基金嗎?

  對於市場上“經濟很好為什麼股市不好”的疑問郭樹清說:“因為我們的市場不成熟,除了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低之外,股市波動也太劇烈。”所謂“市場不成熟”就是與美、英、德、日比較;所謂“結構不合理”就是股民太多;所謂“股市波動太劇烈”,就是由“郭氏新政”推波助瀾的。

  郭樹清說:“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一流。”的確,還有哪一個股市能夠“熊霸全球”?還有哪一個股市能夠推翻“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論斷?

  “金融服務業體系”為誰服務?股市的主體是誰?資本市場改革也必須遵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關係黨和人民事業成敗。”“要下大決心改進作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股市要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郭主席的“新政”,確確忘記了這一點。

  三、郭樹清說:“資本市場包括股權、債券、風險投資、私募、股權資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資方和投資方風險共擔、利潤共擔的機制。”可是,中國資本市場中,融資方只有利潤,沒有風險;投資方沒有利潤,只有風險。其根源就是制度與政策不當,管理層想入非非。

  2001年6月22日《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台,就是因為股市大漲,管理層趁機解決了轉配股問題,就異想天開地想用成本不到1元錢的國有股,到二級市場減持撈錢。結果股市暴跌。4個月後該方案被叫暫停,次年6月23日最終停止。但是,上證指數一跌五年,跌成“世界第一”,跌破1000點。

  22年來,只要股市向好,管理層就大發新股,群發基金,瘋狂再融資。即使是近三年熊市,擴容還是“世界第一”。今年,更是迎來大小非解禁套現高潮。郭樹清的“世界一流”更是不需要理由。

  四、再“完善民生保障”的旗號下,郭樹清要讓社保和企業年金到股市去增值。在“郭氏新政”的最近7個月中,滬深A股總市值累計蒸發4。3萬億元,流通市值累計2。96萬億元。若以中國石油最新市值1。39萬億元或工商銀行1。01萬億元計算,相當於蒸發了3個中國石油或者4個工商銀行。

  全國居民儲蓄人均2。3萬元,儲蓄動機很大比例將用於養老。郭樹清要把居民儲蓄趕入資本市場,然後“腰斬”。這真是殘忍,哪裡談什麼“完善民生保障”?

  五、郭樹清說:“誠信對金融市場的發展很關鍵,至關重要。”可是,股市中70%股票沒有投資價值;制度缺陷形成的創業板、中小板,甚至主板的偽劣上市公司急於趁“大小非解禁”之機套現出逃,管理層、承銷商與上市公司何來“誠信”?專家理財產品形形色色,到處都是陷阱,何來“誠信”?金融監管只會說“風險自負”,還會做什麼?

  很早以前就有“信用危機”一說,實際上是“信仰危機”的結果。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唯一宗旨”到拜金主義泛濫,結果只能是“信用危機”。習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不治理“信仰危機”,怎麼能解決“信用危機”?

  郭樹清信仰西方資本市場的“成熟”,不顧中國特色,不顧股民死活,卻大談“誠信”。在他的心目中,機構投資者是上帝,股民是股市暴漲暴跌的罪魁禍首。也許他覺得金融大鱷索羅斯等人是“誠信”的,所以,大力引進QFII。

  郭樹清在談到金融市場發展時,對上海開埠至今200餘年的金融市場有點人狼不分。這說明,他遵循的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相悖。

  恩格斯說:“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於剩餘價值的發現,這裡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而我可以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馬克思逝世后,方方面面的人都在研究《資本論》。對於經濟危機的防治,新老帝國主義國家也在研究《資本論》。國有經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發明。蔣介石政府搞的“國統經濟”,佔有全國3/4資產,但是他們的“國統經濟”代表官僚資產階級、封建地主和帝國主義列強的利益(就是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用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怎麼能治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怎麼能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市場?在股市回到“解放前”的時候,郭樹清大力擴大QFII,讓外資來抄底,又用來證明“股市跌跌不休與IPO無關”。在股市上漲后,郭樹清想到的必然是“何時恢復IPO?”至於大小非解禁浪潮,聽之任之。這就是“郭氏新政”的實質。

您正在瀏覽: 閑話“資本市場改革”
網友評論
閑話“資本市場改革” 暫無評論